以大地为纸,以亿万年时光的地质作用为墨,地质遗迹是记录地球演化过程的立体“史书”。书中有地球生命演化的连续篇章,有岩层的构造变形与地貌演化的漫长历史,有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印迹,其时间尺度跨越数十亿年,故事内容涵盖地球的演化历史,是一本宏大的叙事史诗。 从地质学角度看,地球演化历史远早于人类文明的出现。在冥古宙时期,地球便已开始了波澜壮阔的自我书写,原始地壳开始形成;在太古宙的绿岩带中,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 10 处地质遗产地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这 10 处地质遗产地类型之丰富、年代跨度之广、地层连续关系之强令人惊叹,几乎涵盖了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地球演化史,为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独特的“东方档案”。 “植物庞贝城”的世界之最 在两个煤层之间,厚达0.65米的火山凝灰岩层,完整封存了约2.98亿年前的一片热带雨林——直立的树桩、缠绕的藤蔓甚至昆虫啃食的叶片全都栩栩如生
“植物庞贝城”实际复原图 你见过森林,但可曾见过2.98亿年前的远古森林?你见过煤矿,但可知煤由哪些植物变成,又经历了怎样的形成过程?你了解气候变化,但可知化石能为应对当今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启示?来到中国内蒙古乌海的“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你便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2024年8月,“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入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它不仅是远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满目青翠的山峦之中,隐匿着能解锁地球46亿年历史奥秘的宝贝。这个宝贝就是获得全球地质学家一致认可的金钉子。名中虽带金字,但金钉子却并非由黄金铸造而成,它是钉牢在地层中的科学坐标,为地球历史书写下无可争议的篇章。 统一的“度量衡” 作为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俗称,金钉子自1956年被提出以来,就肩负着为地球历史确立世界通用的“时间标尺”的重任。它由国际地
厦门有这样一颗闪耀的明珠——筼筜湖,它处于城市中央,和高楼大厦做邻居。可随着高楼大厦越来越多,湖里的水却开始浑浊起来,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怎样才能让筼筜湖恢复曾经的纯净与美丽?请看科技赋能的水环境治理技术是如何“对症下药”,解锁厦门绿水青山的生态密码。 城市明珠伤痕累累 筼筜湖位于厦门本岛西部,是天然形成的港湾,曾被称为“筼筜港”。1980年,厦门经济特区设立,围绕筼筜港造田,筼筜港
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必鲁图高大沙山以460米的相对高度傲立于流动沙海之上,堪称“沙漠珠峰”,其山体以“高、陡、险、峻”著称,峰脊蜿蜒如刀刃,沙壑纵横,坡面陡峭,宛如凝固的巨浪,展现出磅礴的气势。散布其间的144个湖泊与高大沙山相映成趣,形成“沙海碧波”的独特生态系统,成为巴丹吉林沙漠的核心景观之一。 必鲁图峰(供图/叶荣) 2022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公布了全球首批100个
铠鲨非发光状态(上)与发光状态(下)(绘图/魏欣) 海洋中最大的 发光脊椎动物——铠鲨 海洋发光生物大多为低等无脊椎动物,能发光的大型脊椎动物较为少见。2020年1月,科学家在新西兰东海岸查塔姆海脊开展鱼类调查时,发现了3种可在深海黑暗中发光的鲨鱼——铠鲨、黑腹灯鲨和南方灯鲨。其中,铠鲨体长可达1.8米,是目前已知体形最大的发光脊椎动物。 铠鲨的发光特性源于其皮肤中的特殊发光细胞,这些细胞
地球物理学,是用物理的“耳朵”聆听地球的脉动,用物理的“钥匙”去探索、解析地球内部的奥秘。每一位地球物理学家的成长,都始于一次次微小的观察、一轮轮实操中的尝试、一连串对未知的追问……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比知识积累更珍贵的,是青少年对世界永葆好奇的初心、拆解问题的勇气,以及对这颗蓝色星球的责任感。 那么,如何循着这些成长印记,一步步踏上地球物理学的探索之旅?或许可以从以下3个维度,构建属于少年地球物
当你身处西南地区险峻峡谷惊叹山川壮丽时,当你在东南地区沿海丘陵欣赏茶园叠翠时,可曾想过脚下这片土地,或许正无声地酝酿着自然危机?滑坡、崩塌、泥石流如潜伏的巨兽,地面塌陷与地裂缝似隐藏的陷阱…… 中国2/3的国土是山地,从云贵高原到东南丘陵,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首都北京,美丽风景的背后或许笼罩着地质灾害的阴影。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的使命,便是通过实地调查、科学研究读懂大地的“危机信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
现代植物花粉的形态(部分图片经过着色处理)(供图/毛礼米) 你知道吗?那些随风飘散的花粉,一旦在海底沉睡成千上万年形成化石,就能成为科学家解读远古地球环境的“密码”。本文将带你走进花粉学的世界,请跟随我们一起看看不起眼的花粉化石如何化身“信使”,讲述海陆变迁的传奇故事。 花粉的“倔强”底色 花粉是雄蕊的产物,是植物在繁殖期产生的微小颗粒,直径在7~200微米之间,研究人员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
撰文/王康(国家植物园科普馆) 作为世界中纬度地区植被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的神农架被誉为北纬31°的“绿色明珠”。根据《神农架植物志》记载,在神农架林区及其辐射范围内共有维管植物3767种,是全球瞩目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和物种基因库,也是中国17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现在,请跟随我们一起“阅读”独属于神农架的“绿色史诗”。 动植物的避难所 神农架植被起源
中国再添一处世界遗产 北京时间7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申报的“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部贺兰山下。西夏陵有9座帝王陵、271座陪葬墓、1处大型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以及多座砖瓦、石灰窑址。 西夏陵不仅诉说着西夏王朝的历史和兴衰故事,还展现了多元文化的融汇和创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
李元元院士 “在21世纪的科技浪潮中,新材料作为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石,正引领着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 李元元 7月6日,“中国材料大会2025”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李元元主持大会开幕式。 此前,李元元曾指出,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从
40米 昆仑号在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开启海上铺架 近日,第25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公示,世界首台千吨级运架一体架桥机昆仑号获得中国专利金奖。昆仑号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研发,填补了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设备的全球空白。 昆仑号研发成功前,我国桥梁运架装备极限只能达到32米,世界范围内也没有能匹配40米型新箱梁的架桥设备。2020年5月,长116米、高9.2米、重约千吨的昆仑号诞
“抹茶森林”再回归 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水上森林 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一片被时光温柔滋养的水上森林悄然生长。这里便是被游客称为“抹茶森林”的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水上森林,它将自然野趣与诗意浪漫完美融合,自成一方清凉天地。 20世纪70年代,人们从北美引进了池杉和落羽杉,并将其种植在园内。数十年来,纵向生长的池杉和落羽杉,与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环境中的浮萍,共同构成了立体的“抹茶森林
2025年6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宣布,将第70届国际气象组织(IMO)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原主任许健民。IMO奖是全球气象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享有“气象诺贝尔奖”之称。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奖励全球在气象、水文和地球物理科学领域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士。 许健民院士是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首位在气象卫星领域获此荣誉的科学家。许院士领导
盛夏已至,台风相关消息与气象台预警日渐频繁。每年夏秋时节,这位“不速之客”总爱携狂风暴雨光顾我国沿海地区。那么,台风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其路径为何复杂多变?让我们一同走进台风的神秘世界,揭开其诞生之谜,探寻其路径变幻背后的奥秘。 风暴诞生多谜题 ——台风形成 台风是一种强烈气旋,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海水温度较高时,暖湿空气受热上升,近洋面形成低压区,吸引周围空气向中心汇聚,以维持上升气流;
琥珀,又称松脂化石,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植物分泌的树脂凝结后,经地质作用掩埋于地下形成的生物化石。琥珀的形成需要满足长期稳定的地质环境、漫长的时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只有在其共同作用下,树脂才能逐渐石化,形成如今的琥珀。 白垩纪是昆虫演化史上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蚂蚁、白蚁、蝴蝶、蛾、蜜蜂等现代昆虫类群,因此更为珍贵的、内含昆虫的琥珀——虫珀应运而生。 本次我们将利用一些常见
如今,健康生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于饮食的追求早已不止于吃饱,更要吃好、吃新鲜、吃健康。如何让新鲜食材以最佳状态抵达餐桌?现代冰箱与便捷的货运网络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然而,在没有这些科技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同样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他们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发明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保鲜妙法,只为满足舌尖对“新鲜”的执着追求。 近期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便是这份执着的生动写照,剧中“荔枝使”为将岭南鲜荔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起源于上古时期,至汉代相关习俗已基本形成,是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中国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的河蓬穿洞,是几亿年前形成的一个地质遗迹,相传其形成与七夕节紧密相关。千百年来,穿洞周边地区的百姓每逢七夕节都要来到穿洞,搭台唱戏、载歌载舞,逐渐形成了七月七走穿洞“赶秋”的习俗。 “夏季大三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被迫踏上长征之路。湘江一役血战后,8万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军面临的局势极为险峻,国民党方面的总兵力是红军的10倍以上,足以在各个方向对红军进行围堵。如何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成为红军必须面对的生死难题。 一渡赤水 遵义会议后,红军决定北上四川,与实力雄厚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但这一动向早已在国民党的预料之中,川军精锐已沿长江一线重兵布防。 中央红军
蒙古草原上的秋风似有越刮越凛冽之势。 8月末,草原上的大部分动物都顺利地完成了本年度的繁殖任务,新出生的白枕鹤也已长好飞羽,具备了飞行能力。气温持续走低,催促着鹤类族群加快集结步伐。终于,迁徙时机成熟,我们乘风而起,踏上了迁至越冬地的旅程。 闪电河的故事 从蒙古国的库尔赫—奎腾河谷到中国的鄱阳湖湿地,直线距离超2000公里。在长距离旅程中,我们需要在多处停歇,以便更好地休憩、觅食、恢复体力。
始建于1913年的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成都市科技中学校),在其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先后培养了李硕勋、曾鸣飞等革命烈士,闵恩泽、彭堃(kūn)墀(chí)等7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流沙河(本名余勋坦)、赵振铎等知名学者……流沙河追忆校园生活时曾言:早晨诵读课文,夜晚教室肃静,学生自然勤奋,此乃无为而治。百余年历史,薪火相传,是文脉与校魂的传承。 冬日校园 定位:践行普适性科学教育的理
我们的年龄越来越大,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却越来越少,有时开口没说两句,氛围就瞬间如同被拧紧的发条般紧张。父母的语气似乎有不容置疑的强硬,我们的回应充满不耐烦的抵触。有时本想好好沟通,可父母总会以评判的口吻,让我们一听就“炸了毛”,三言两语便从解释变成反驳,最后演变成谁也不肯退让的尴尬局面。为什么我们和父母间的关系就像干柴碰到火星“一点就着”?到底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好好沟通? 我不是叛逆 我
作为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壁虎能够凭借脚趾抓附在物体表面上攀爬移动,即便在垂直墙壁或光滑玻璃上也能稳定附着。这种神奇的攀爬技能引发了科学家的思考:能否研发一种特殊材料,既具备强大的附着力,又能实现人为可控的重复附着与剥离,且每次操作后对后续附着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若要实现这一构想,水凝胶堪称理想材料之选。高分子水凝胶能够敏锐感知外界环境(如温度、光线等)的微弱变化或刺激,并随之产生相应
夏日炎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大口品尝汁水丰富、回味甘甜的西瓜,酷热难耐的不适感便会烟消云散,只余下清凉。大快朵颐后,你是否习惯拍拍肚皮,就随手把吃剩的西瓜皮扔进垃圾桶呢? 西瓜的瓤、皮、籽均可入药。去除红色瓜瓤后的西瓜皮,具有利尿、促进新陈代谢、清热解暑等作用。不仅如此,在一次尝试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西瓜皮膜的独特价值。 在特定电解液和通电条件下,二氧化碳可被转化为人类所需有机化合物,
当第一缕星光划破夜幕,人类对未知的想象便开始萌芽。 《知识就是力量》即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科幻连载故事。在这里,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扇“任意门”,让我们跟随量子、小知和凤星凰一起探索当下与未来,共同踏上这段冒险之旅。快看!X城就在眼前! X城的午后最为舒适、清爽,夏日的碧绿浸染草木,清凉的海风轻拂面颊。 初二年级的少年量子一边蹦蹦跳跳地走在路上,一边冲着旁边的女孩做了个鬼脸,笑道:“小知,都下课了,
第一幕 第一颗星 红白两色的小鱼们在清澈见底的小溪里游动,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忽然,小鱼们如受到惊吓般迅速游向远方,部分反应迟钝的小鱼则被迫“登陆”。 捕鱼人借着溪水洗了把脸,便开始了沉闷单一的捕鱼工作——他还有一群人要养。 随着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被夜色吞噬,捕鱼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像往常一样,他捕鱼至天色渐暗;像往常一样,黑夜中的星星依旧闪烁。但和往常不一样的是,他望向了星空。这是第一次,
本期刊载了著名科幻作家超侠老师的作品《异星少年凤星凰——天上掉下个金凤凰》,以及林诗茵同学的作品《人类繁星璀璨时》。通过标题不难看出,二者均为科幻作品中较为常见的冒险和太空探索题材。那么,它们究竟有哪些闪光点?让我们一同深入解析。 《异星少年凤星凰——天上掉下个金凤凰》以校园生活中“被足球砸中”的日常事件作为故事起点,通过加入“时间静止”“足球变成火球从天而降”等超现实转折情节引入科幻元素,将看
“博士!快看这诡异的信号!”小助理童威指着屏幕大喊。我赶紧冲到观察窗前,只见深蓝色海水中漂浮的早已不是记忆里那片翠绿浒苔,而是由会发光的藻类织成的巨大森林! 此刻是公元2142年,我正驾驶着“蔚蓝纪元”号深潜器执行科考任务。透过观察窗,我看到了那些曾让爷爷头疼不已的浒苔——爷爷曾说,它们就像绿色围巾一样铺满沙滩。可眼前这些家伙,进化得实在可怕!曾经肆虐的浒苔,在人类长达百年的治理后,非但没有消失
A城海洋大学的量子雷达捕捉到异常信号时,林夏正在崂山校区的古生物实验室修复三叶虫化石。全息投影突然炸开血红色警报——海域出现了超越物理法则的“时空湍流”,坐标直指即将被第五次浪潮吞没的金沙滩。 “这不是自然现象。”陈砚教授扯掉实验服上的海藻碎屑,地质锤在防洪沙袋堆上敲出急促的声响。3年前,第四次咸水入侵几乎摧毁了半座城市,从那以后,这位古稀老人便一直守在海岸线预警中心,他的眼镜片映着潮位曲线图,
周坚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标题 2024年11月1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2025年6月28日,中科馆大讲堂特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周坚鑫老师,带领大家“登上”这艘巨轮,一同解锁深海科考的众多知识。 梦想号背后有哪些科技力量? 梦想号采用多功能、模块化设计,在国际上首次创新集成了大洋科学钻探、深海油气勘探和天然气水合
结合新课标 体验跨学科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4个跨学科概念和13个学科核心概念以及倡导读科学家故事,学习科学家精神。 本刊携手权威科学家、一线科研工作者,紧密结合教育部新课标中的核心内容,将本期内容聚焦于数学、物理、生物、地理、历史等多个学科,并结合前沿科技进行深度剖析,引导青少年主动学科学、用科学,将科学理念、科学思维转化为行动。 告别浅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