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建设是中国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从逻辑向度上来说,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从价值向度上来说,蕴含着政党、国家、人民三重维度的价值指向;从原则向度上来说,要遵循融通中外、纵观古今、上下联动、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从路径向度上来说,要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人民立场、强化批判反思、广泛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创新发展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实现文化自觉的新高度、赋予文化建设的新内涵、拓展文化育人的新视野、提出文化发展的新路径等方面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民族血脉和自信根本的高度定位文化培根铸魂的重要意义、从道德培育和价值引领的角度彰显文化凝心聚气的核心内容、从对内文化建设到对外宣介传播的宽度指明文化学
摘 要:现代化治理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社会的合力共治。国家、社会和市场是现代治理的三大根本支柱,在人类治理的历史进程中,分别形成了市场中心主义治理、国家中心主义治理和社会中心主义治理三大治理范式。这三大治理动力范式,因其以某一核心力量为中心,其它两个核心力量为辅助甚或缺失,故而难以推动现代治理的有效运转,加上三大治理力量因其本身固有的限度相继出现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社会失灵,从而导致治理不力
摘 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是新时代党在制度治党的轨道上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诠释出党对于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深刻认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生成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制度治党思想的坚守继承、对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历史经验的赓续发展,更是新时代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其核心要义包括:建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体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构建不敢
摘 要:卓越的韧性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善作善成、屡创伟业的重要密钥。中国共产党的韧性品格体现了责任担当的使命意识、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因变求进的革新思维等基本内涵;呈现了以科学性和人民性生成的原则性、以灵活性和包容性展现的适应性、以牺牲性和抗逆性彰显的斗争性等显著特征。这种韧性品格建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维运演、赓续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韧性基因、锻造于党百余年奋斗的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世界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又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其蕴含的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实现了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批判性超越和重构。理解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价值哲学向度审视这一创新性实践和理论的道义合法性。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确立了以“现实的人”为坐标原点、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价值理想、以
摘 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中摒弃资本中心式的传统路径,走出的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具有三重叙事维度:历史演进中的社会主义底色、现实超越中的人民中心本色以及未来图景上的文明转场亮色,它们共同构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场域”。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现实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式现代
摘 要:文化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宰制下的消费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无序扩张,是由多种心理因素驱动、网络媒体技术裹挟、精神生活虚无主义等因素共同作用衍生发展的新思潮,并呈现出文化消费意识功利化、文化消费产品符号化、文化消费话语潜隐化、文化消费内容娱乐化、文化消费精神虚无化等样态。因此,要实现对文化消费主义的整体解蔽与实践纠治,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