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系列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一个集本体论、实践论、方法论与价值论为一体的系统。从本体论看,不仅具有复合整体性,而且具有圈层递进性,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品质。从实践论看,聚焦于引导各族人民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
[摘要] 航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独特且宝贵的资源。航天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思想同源,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同质,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目标同向,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相互融通、彼此契合的逻辑基础,是航天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然之举和必然之果。历经近70年淬炼发展的航天精神,蕴含
[摘要]共同富裕侧重物质层面经济积累与公平分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意识层面政治认同与情感归属。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方位,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从学理上探讨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间“同频共振”关联逻辑,为合力推进共同富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具体而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精神纽带与价值意蕴;扎实推动
[摘要]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魂魄与根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机组成部分,是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中的“劲草”。铸牢的实质要件是“向内凝聚”,是维护大一统的新的积淀惯性,只有不断向内凝聚,才能形成大一统文明。核心是文化认同,认同的前提是包容,越包容就越能得到认同和维护,越容易形成共同体意识。铸牢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守正”要求中华文明存其精华
[摘要] “彝海结盟”不仅是“彝汉一家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史上的光辉典范,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彝海结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发扬“彝海结盟”精神,坚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坚持自古一家、多元一体,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坚持兼容并包、求同存异,增强对中
[摘要]明清鼎革,清朝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其首要目标是取得政权及统治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培养各民族对清代王朝国家的认同。是故,清初诸帝站在国家的层面上,用“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协调彼时的满汉、满蒙、满藏以及满族与其他众多民族的多民族关系,巩固“大一统”国家,培养各民族对清代王朝国家的认同。清朝“大一统”思想在西南边疆的政治实践先是施行改土归流的治边之策,实现政治上的一体化,继之大力推行儒学教化,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