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残疾人教育与残疾人共同富裕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教育承载着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重任,本期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残疾人教育与残疾人共同富裕”为主题,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残疾人共同富裕的思想认识和教育支持。张九童教授《思想政治教育赋能残疾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论略》一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角
【摘要】 部编版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材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重要载体。以低、中年级段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语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字种字频统计工具对其课文用字、生字表用字进行定量分析,并与《生活语文五级水平识字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2022年版)》进行比较,发现教材在选字、用字方面具有独特的编排特点,不同年级在选字、用字上存在共性、差异与潜在问题,研究这些
【摘要】 为探究社交媒体介入策略对听力障碍青少年社交技能的干预效果,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围绕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两个维度共六种技能对22名听力障碍青少年进行干预,发现社交媒体介入策略显著提高了实验组听力障碍青少年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水平,且实验组的后测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前后测成绩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社交媒体介入策略对听力障碍青少年社交技能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效果。建议未来可以从创建听力障碍青少
【摘要】 计算思维作为数字化生存的一项普适能力,被视为应对21世纪挑战必备的基本素养。针对信息获取通道缺失、语言发展滞后、抽象思维相对薄弱的听障学生,以贝布拉斯国际计算思维挑战赛试题为评估工具,对聋校高中预科听障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进行调查与对比。研究表明,听障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特性是制约其计算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中预科听障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聋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化实施有助
【摘要】 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观”的时代背景,选取某培智学校同一班级的4名学生为研究个案,采用“暖场活动+绘本导入+绘本分享+绘本扩展+家校共读+社区延伸”的绘本教学活动对其同伴友善品德进行系统干预。结果表明,绘本教学以杠杆效应有效提升了同伴威慑者与同伴绝缘者的友善言行,借助涟漪效应促进了班级氛围的整体优化,并通过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联动效应实现了干预效果的自然内化和情境拓
【摘要】 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是提高孤独症儿童生活质量的黄金原则,中美两国都投入了诸多努力构建孤独症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体系,但在政策演变、具体要义、实践路径上又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点。在政策演变方面,美国是从整体到局部的链条式发展,中国是从局部到整体的阶梯式发展。在具体要义方面,美国是基于循证实践后推广应用,中国是积极引入后开展本土实践。在实践路径方面,美国是以融合式教育干预为手段,以保障权利为目
【摘要】 文章从政策背景与发展历程、实践与评估、未来的社会影响与挑战三个维度入手,对英国手语课程引入GCSE这一教育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学校顺利开设手语课程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手语课程目标应与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手语课程内容应注重横向协作与纵向进阶,积极开发手语校本课程;第三,手语课程评估应以非考试评估为主,重视评估内
【摘要】 “孤独症手足”既是孤独症个体的陪伴者和照顾者,也是其与外部世界进行沟通的中间人,在孤独症个体和社会环境之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运用角色理论分析发现,“孤独症手足”面临角色孤立、角色焦虑、角色冲突以及角色污名等现实困境。为此,应通过多元化的角色调适策略帮助孤独症手足提高角色能力和水平:一是教育赋能,减轻角色孤立感;二是情感供给,缓解角色焦虑;三是活动参与,减少角色冲突;四是社会支持,消弭
【摘要】 扩展现实技术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新兴沉浸式技术的统称,能够将真实与虚拟结合,打造出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从而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社交障碍。梳理2000—2024年国外扩展现实技术对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社交技能干预研究成果,从被试信息、干预目标、干预方式、干预技术、干预效果等方面总结归纳研究特征,汲取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作出展望,以期为我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社交技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