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理论认为,个人面对环境和生活的挑战时具备有效应对的能力与内部资源,包括优势潜能、抗逆力等,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等都拥有关怀、关注、照顾等支持资源。它致力于探索如何关注人类自身潜能,促进人类自我发展,其超越了传统医学模式下的问题中心,转而注重对个人能力、家庭与社区的资源发掘。 在“世界孤独症日”,联合国多次强调,我们应摆脱治愈或改变孤独症人士的
【摘要】 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特殊教育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十五五”时期,要扩大优质资源,强化质量提升,注重支持保障,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重视特殊教育,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特殊教育,以更加深厚的感情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他们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关键词】 “十五五”时期;特殊教育;普及普惠;优质融合 【中图分类号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基于“互联网+特殊教育”发展思维,建设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面推进的成都市特殊教育服务云平台——“特教云”。通过“特教云”收集全市特殊教育发展数据,精准刻画全市特殊教育数字形象,重构融合教育生态,持续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引领;资源供给,多元融合;监测评价,激发活力”的成都模式。
【摘要】 党的二十大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职业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落地落实的具体举措。要以高水平普及夯实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以层级式定位明晰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以差异化路径提升发展职业教育的成效,使特殊教育学校真正成为特需学生职业生涯的“启蒙地”、职业教育的“主战场”和未来职场的“孵化园”。 【关键词】 特殊教育;特需学生;职业教育;定位;路
【摘要】 建立积极同伴关系对随班就读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融合教育中,教师可通过打造立体的交往环境、构建立体的交往样态、建立立体的评价机制等路径,帮助随班就读儿童与普通儿童建立积极同伴关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随班就读儿童;融合教育;积极同伴关系 【中图分类号】 G760 【作者简介】 沈星池,一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二小学(南京,210042)。 【基金
【摘要】 资源教师是普通中小学开展融合教育的重要专业力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普通学校资源教师主题教研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资源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与专业角色定位问题,系统提升资源教师的专业素养,为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 融合教育;普通学校;资源教师;主题教研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60 【作者简介】 王艳杰,高级教师,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北京,10
【摘要】 课程与教学的调整是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循证实践原则和通用学习设计理念为指导,开展基于适应行为评估和学业成就评估的数学教学调整,同时结合孤独症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视觉辅助、同伴支持及情境教学法等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孤独症学生;教育评估;教学调整 【中图分类号】 G76 【作者简介】 夏敬球,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南湖
【摘要】 聋校道德与法治教材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巧设情境,注重让聋生体验和参与情境,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材中的情境案例具有探究性和隐性教育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核心素养教育元素,包括:彰显国家强大人民幸福的家国情怀、影响深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劳动的职业道德、关心与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以及通过法治教育加强生命安全教育。聋校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应基于大单元视角整体规划与系统教学,以核心素
【摘要】 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以“做”为核心实现教与学、学与用的统一,对当今聋校职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聋校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关注聋生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情境、引领问题探究、进行发展性评价等举措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推动专业课教学改革,以提升聋生职业素养,为他们未来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职业教育;聋校;专业课;服装专业 【中图分类
【摘要】 绘本具有主题丰富、清晰易读、互动性强等特征,能提供丰富的听说训练语料,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聋校教师可以绘本为载体,根据听障儿童语言习得特点,采用“读演练”绘本教学策略,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能力发展。 【关键词】 听障儿童;绘本教学;语言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62 【作者简介】 雷淑贤,幼儿园一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聋人学校(南京,210007)。 与健听儿童
【摘要】 在“双减”政策引领下,盲校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高质量语文作业的设计,通过强化目标意识、丰富作业形式、设计梯度作业等策略,设计出尊重盲生个体差异,促进盲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高质量语文作业,推动语文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 盲校;语文作业;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61 【作者简介】 张晓姣,中小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江苏泰州,225300)。 2021年7月,义
【摘要】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艺术形式,契合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倡导的让学生以感知、体验、参与等多种方式学习的课程理念。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中应用教育戏剧,应从课程内容本身出发,挖掘可与教育戏剧融合并产生“共振”的内容点,确定教学目标;运用“教师入戏”导入戏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身体搭建”实现具身认知,深化学生感知体验;最后采用“故事圈”策略解构文本内涵,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
【摘要】 培智劳动技能教育关注学生生活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多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内涵丰富,智力障碍学生在体验传统节日的过程中,能习得家务劳动技能,增进对节日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进而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福建省闽侯县特殊教育学校以当地传统节日为载体,通过挖掘传统习俗中的劳动要素,开展培智高年级学生劳动技能教学,促进学生掌握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 【关键
【摘要】 面对培智学校学生障碍类型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生活语文教学需要充分考量和关注学生学习特点。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分层教学针对性强、灵活多变的优势,以“因材施教”为理念,通过差异化的目标设定、精准的活动适配以及多样化的评价反馈,强化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培智学校;生活语文;分层教学 【中图分
【摘要】 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存在识记速度缓慢、遗忘较快、再现不精确等认知特点,极大制约了他们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通过针对性的机能活动训练,将动作技能“形象化”、运动体验“深刻化”、学练计划“个性化”以及技能学练“常态化”,能实现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动作技能学习提质增效,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生活。 【关键词】 中重度智力障碍;动作技能教学;培智学校
【摘要】 魔方是融合空间思维、逻辑推理与手脑协调能力的益智游戏,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针对智力障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特点,浙江省嘉善县培智学校设计开发创意魔方课程,通过层级化的课程设计与角色代入、逐级进阶、启迪探究等多维度教学策略,系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智力障碍学生;魔方课程;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
【摘要】 洗车专业课是培智学校针对职高段学生设立的一门选择性课程,为部分学生毕业后寻求就业提供支持。在职高洗车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精准化评估、支持性教学、个别化记载、递进式评价四个方面优化教学成效,并与“评估—教与学—评价”三个维度相衔接,体现了教学评一致的课堂实践。 【关键词】 培智学校;洗车教学;教学评一致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简介】 张弘、何鹏、王安婷,一级教师,
【摘要】 影子教师因应特殊学生的障碍程度加重、问题行为多样化的教育需要而产生,作为教育助理角色而存在,具有沟通桥梁、个性化支持、课堂融入支持等作用。在普校中引入“影子教师”目前存在诸如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影子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等较多困难。因此需要完善政策法规,提高社会和学校对“影子教师”的认知度,优化提升“影子教师”的专业能力;保障经费投入和优化资源配置,将“影子教师”的工作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
【摘要】 康复辅具对提高康复教学成效、促进听障儿童听觉与言语能力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听障儿童对康复辅具的具体需求,设计制作“具体、具象、具身”的康复辅具,优化康复教学目标、活动、策略、评价等,加速听障儿童康复进程,助推其融入主流社会。 【关键词】 听障儿童;康复辅具;具身认知 【中图分类号】 G762 【作者简介】 谢小芳,高级教师,浙江省杭州文汇学校(杭州,310018
【摘要】 在普校的融合课堂中,孤独症儿童由于时间知觉加工异常,在理解时间概念、管理时间、时间节点转化、弹性把控时间上都面临诸多挑战。计时器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能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地适应课堂环境,提高课堂参与度。教师通过设定明确的时间段,使孤独症儿童逐渐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这不仅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还可以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一个更稳定和可预测的学习环境,减少因环境变化带来的
【摘要】 浙江省乐清市以“普惠优质”为目标,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发展,基于区域地理环境特点,整合地方教育资源,大力增加特殊教育学位供给,提升融合教育专业支持能力,保证特殊学生就近就便入学。全市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在课程建设、数字评价、评估督导等方面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特殊学生义务教育100%入学,确保多数特殊学生接受“十五年一贯制”教育,毕业后就业率达到80%以上。 【关键词】 特殊教育;融合教
【摘要】 为了让孤独症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江苏省苏州市开办专门学校,研发支持性课程,培养专业化师资,协同多方主体,以“普惠、协同、贯通”为关键词,展开实践与探索,回应孤独症儿童教育安置、课程建设及师资培训等关键问题,实现区域孤独症教育适宜融合发展。 【关键词】 孤独症教育;孤独症特殊教育学校;适宜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简介】 陈茜,中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市星
【摘要】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在近几年的探索中,为特殊儿童家庭服务做好组织和内容上的准备,提供首要服务者模式下的逐级支持服务,改善家庭教育服务支持的形式和路径,以优化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支持服务质量。 【关键词】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6 【作者简介】 赖振爱,高级教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星光学校(广东深圳,518000);石广宇,二级教师,广东
【摘要】 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是衡量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重要尺度。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致富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培智学校应适时创新育人方式,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三方面为智力障碍学生定制个性化课程、搭建实训平台、汇聚社会资源,确保他们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关键词】 共同富裕;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育人方式 【中图分类号】 G764 【作者简介】 钟
【摘要】 “全校参与”模式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行融合教育的主要举措,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全校参与”模式通过早期识别、学生支援组辅导、家校合作、课程评估及进度检查等举措,为特需学生提供全面支援。借鉴“全校参与”模式,我国内地各省市应以价值为引领创建融合教育环境,以需求为导向调适学校课程资源,以实践为基准识别学生个性化需求,推动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全校参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