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者,天然形成之工巧,与“人工”相对。因人的创造性,故而有北宋袁褧在《枫窗小牍》中“晶莹成型,巧绝天工”的描述以及元代赵孟頫在《赠放烟火者》诗中所抒发的“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的感慨。无论巧绝还是巧夺,皆为惊讶于精致巧妙后的一种赞叹,于是产生“巧夺天工”的成语。常常想:在“绝”与“夺”之间,为什么偏偏选用“夺”而非“绝”,难道“巧绝天工”不如“巧夺天工”来得更直接一些吗?大概因为“巧绝
[摘 要]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作为元代道教艺术中的巅峰之作,其华盖图像极具代表性。以三清殿壁画中的华盖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形制、色彩、纹样等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形制多样、色系固定、纹样考究。华盖不仅是主人公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画工丰富画面、彰显空间的手段之一,还体现了深厚的民间信仰。 [关键词]永乐宫;三清殿;华盖;道教;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2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摘 要]中国传统壁画主要有墓室壁画、石窟壁画以及寺观壁画三大类。山西寺观壁画作为我国宝贵的艺术财富之一,其题材内容体量庞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选取山西寺观壁画中的云水纹作为研究对象,对唐、五代时期的不同寺观壁画中云水纹的表现做分类和归纳,以更清晰地了解云水纹的造型特点,同时分析不同情境下云水纹的功能,并探讨云水纹在寺观壁画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推动寺观壁画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寺
[摘 要]先秦的造物观念作为我国最早的造物实践经验构成我国器物设计历史文脉的起始部分。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中轴时期,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繁荣背景下所潜藏的诸子百家的制器艺术观念和思想为我国古代的设计艺术和器物造型发展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内涵。而有着悠久历史的漆器工艺一定程度上也受当时百花齐放的美学思想的影响,体现着先秦时期的造物风格。首先以先秦时期所孕育出的造物观念对器物造型的影响为基点,从先秦美学
[摘 要]“百工名城”文化标识项目内含17种文化元素,其中大部分为传统非遗手工技艺类。在介绍温州非遗手工技艺的同时,通过举例的方式分析这些非遗手工技艺的时代价值。在“百工名城”文化标识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在培育、发展、创新、提升这个依次递进的过程中,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温州非遗手工技艺活态化传承,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开辟新路径,也为城市文旅IP打造提供新方向。在促进温州百工技艺开发、设计、创新
[摘 要]目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从服务设计理论的角度出发,研究非遗荥经县黑砂工艺的传承。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田野调查法,在理论层上了解服务设计理论的发展,在实践层上探究荥经黑砂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荥经县黑砂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运用服务设计理论中用户旅程图的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包括文创设计、交互App设计等。结论:在服务设计视角下为荥经县黑砂产业提供数字
[摘 要]鄂温克族作为现存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其鹿哨制作技艺是鄂温克人生活经验、创造智慧以及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通过对鹿哨的历史渊源、制作与形制、使用方法以及文化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挖掘其潜在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鄂温克族;鹿哨;制作技艺;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4-0021-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范铁明,白
[摘 要]壮族铜鼓是广西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铜鼓上的蛙饰,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壮族历史文化的生动体现。通过深入挖掘壮族铜鼓蛙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探索其艺术空间的再造形式,以此丰富铜鼓蛙饰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形式,促进广西壮族铜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开辟新路径。 [关键词]壮族铜鼓;蛙饰;空间再造;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宋代是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在陶瓷史上,宋代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的典范,其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从技艺演变、审美风格与文化交融三方面阐述了宋代瓷器的发展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宋代;瓷器;艺术价值;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4-0027-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肖佳玥.宋代瓷器之美:技艺演变、审美风格与文化交
[摘 要]探讨了鹤庆新华村铜包银工艺的历史、技术特征及工艺价值。该工艺结合铜与银材质,运用现代材料科学与传统手工技艺,将高难度的锻打、焊接等工艺相融合,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拓展了所制器具的审美表现力。对该工艺展开研究有助于提升地方经济活力、传承传统手工艺匠心精神。 [关键词]铜包银工艺;造物思维;技艺融合;手工锻造;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J5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
[摘 要]源于北京宫廷刺绣的“京绣”,是中国宫廷技艺代表之一。对京绣纹样在服装中进行守正创新的设计应用,对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从京绣的传承、艺术创新与发展入手,对京绣最有特色的纹样进行了重点剖析,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实现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京绣;现代服装;艺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
[摘 要]中国的皮影传承至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把劳动人民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与众不同的人物造型和传统的制作工艺值得深入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践行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试图了解皮影戏在特定时间内扮演的社会“角色”。以皮影戏的产生、发展、传承为纵线,以文化符号、历史意义为横线展开研究,立足特定时间皮影戏的历史位置和影响力,探究其发展的规律和实际状况。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代变迁;文化
[摘 要]型染工艺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印染工艺,是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具备审美功能。从型染工艺入手,通过对型染工艺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探索和研究,对型染的工艺、纹样等进行梳理。在室内装饰织物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型染的纹样、色彩、构图等进行融合设计,根据现代审美趋势,进一步设计出美观且实用、时尚且富有民族气息的室内装饰织物,不仅可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还能使型染工艺在室内装
[摘 要]江西省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传统民居木作技艺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卓越的工艺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民居亟须修缮,以保持其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探讨江西传统民居木作修缮过程中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深入分析现存问题,并探索解决对策,为江西传统民居木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江西;传统民居;木作技艺;修缮;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设计产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很多建筑设计师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虽然在结构、建筑材料和空间营造方面,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都是彼此分离的,但是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相融合的部分。因此,在现代建筑中应用传统的建筑艺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现代建筑中传统建筑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传统建筑设计
[摘 要]传统工艺美术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又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的体现,有着鲜明的美学个性,将其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融合应用,有着诸多优势,不仅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赏心悦目,而且有助于提高景观的生态价值,对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工艺美术;元素;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首先,介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分析了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详细阐述了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场景和方式,包括剪纸元素在标志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等多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实用性。再次,探讨了民间剪纸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播策略和推广途径。结合现代传播技术和媒体平台,提出了多种有效的传播方式,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首饰设计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首饰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二者结合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还能为首饰设计带来新的表现形式和设计理念。 [关键词]非遗;首饰设计;传统手工艺;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4-0055
[摘 要]传统书画艺术对苏州砖雕的影响颇为深远,书画技艺对砖雕技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文化内涵到艺术风格再到技艺表现,书画和砖雕都具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书画艺术;苏州砖雕;文化内涵;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J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4-005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袁中平.浅谈传统书画艺术对苏州砖雕的影响[J].天工,2024(4):
[摘 要]贵州安顺屯堡作为明代军屯制度的遗产,不仅保存了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也传承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屯堡服饰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明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窗口。屯堡服饰,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贵州乃至全国范围内研究的焦点,保留了明代初期服饰的基本特征,同时,还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特色,使得屯堡服饰在古朴中透露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摘 要]当代公共艺术呈现出鲜明的功能、人文、生态的空间审美特征和美学倾向。公共艺术促进设计物质属性和功能属性,社会文化和设计准则,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等多元空间感知、情感、品质的联系和交流;充分尊重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的地域环境,关联公共条件、自然环境、地域文脉、历史传承等影响公共艺术和公共空间的辩证关系;突出节能特征和生态平衡,促进人们对生态环保观念和绿色循环利用理念的发展更新。 [关键词]公共
[摘 要]易县清宫传统刺绣,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古代皇室文化的独特韵味,展示着中华民族手工艺的独特风采。研究其历史和现状,探讨与当代文创产品的联系,提出基于非遗传承的创新设计策略,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这一古老艺术融入现代生活,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促进非遗传承与创新,为易县清宫传统刺绣的现代转型提供指导。 [关键词]非遗;易县清宫传统刺绣;文创产品设计;传统与现代融合;设计
[摘 要]凤鸟纹样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由远古先民创造并传承发展至今的经典装饰符号。其所涵盖的符号学内涵及美学价值导向,更多的是对于时代发展方向的表述,是设计思维建构与设计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向。基于凤鸟纹样的起源、内涵,结合凤鸟纹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以及凤鸟纹样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形式,从符号学视域下论述凤鸟纹样的文化价值和应用方向,彰显凤鸟纹样的核心艺术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凤鸟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注重创新,对于设计领域来说,设计的创新形态更能满足新时期大众的审美要求与个性化体验。对于现代室内设计而言,因其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室内设计的多样性,富有现代感的室内设计需要在创新过程中以传统文化作为创作来源,融入更多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设计元素,这样才能够实现现代室内设计领域的创新,实现室内设计的多样性,同时能够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苏
[摘 要]旨在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创新路径及对策。通过对乡村文化和文创产品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文化和文创产品设计的影响,并提出了创新路径和对策,期望对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乡村文化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文创产品设计;创新路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摘 要]黎锦文化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将其融入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把黎锦文化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不仅能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还能弘扬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认知、情感、意愿等多重视角出发,以黎锦文化及其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等理论基础,构建消费者消费意愿影响机理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黎锦文化及其文创产品的消费意愿,对其消费
[摘 要]旨在探讨敦煌藻井图案在美育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审美素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潜在影响。通过深入研究敦煌藻井图案的艺术特点、历史演变以及文化内涵,揭示其美育价值。首先介绍了敦煌藻井图案的起源和演变,着重阐述了其独特的艺术元素,包括线条、色彩、形状等,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随后,通过对美育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探讨,明确美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敦煌;藻井图案;
[摘 要]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构建的关于瑶族历史和审美取向的一种服饰。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地区,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生活方式和智慧的展示,表达了瑶族人民独特的民族审美,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分析瑶族服饰的家族传承及技艺制作、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文化交流及国际价值,在探索广西瑶族服饰的文化意蕴的基础上挖掘瑶族服饰的教育价值,并开发相应的地方课程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瑶族服饰;教育价值;地方课程 [中
[摘 要]以“工艺美术史”课程为案例,通过对线下面授和线上虚拟学习环境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和分析,发现这种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促进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提出了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建议,力求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思政建设;美育;工艺美术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地域文化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符号,主要包括建筑遗存、纹样图案以及节庆习俗等类型。通过地域文化与设计类课程的融合,能有效传承传统文化。对当前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地域文化课程开展现状进行分析,以广西骑楼建筑为例,探究地域文化与高职院校设计类课程的结合路径。 [关键词]地域文化;高职院校;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
[摘 要]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遗传承的政策文件,沂蒙面塑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而保护非遗最有效的就是学起来、用起来。因此借助“山东手造”的东风将沂蒙面塑融入烹饪教学课程体系非常有必要。从“山东手造”沂蒙面塑入课程的现实意义、“山东手造”沂蒙面塑入课堂的实施策略两大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沂蒙面塑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也为非遗进课堂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