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研究”(21&ZD007)、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委托项目“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研究”(2023MYB010)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4-07-13 作者简介: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76(2024)06-004-(13) 摘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作
摘 要: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论概念。它有深刻的唯物史观渊源。马克思赋予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就科技运用催生新质生产力而言,这相对地体现在生产力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不断更新,绝对地体现在科学技术创造了颠覆传统生产方式的现代生产力。就劳动分工推动新质生产力而言,马克思指出企业内部分工产生出不同于个人劳动生产力的社会力量,而社会分工构成生产力新发展、新应用的杠杆。就社会形式规
摘 要:以数字技术助推基层治理创新是公共服务改革的重要方向。数智治理为合作生产中的主体间社会互动和资源整合提供了前提条件,但也因其发展尚不成熟,为基层实践带来资源滥用、人居矛盾、价值冲突、交付悖论等诸多风险威胁和价值共损困境。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以S市社区新基建案例为研究对象,探究数智治理触发基层公共服务合作生产价值共损的过程机理。研究发现:数智治理过程中参与主体特征差异、技术工具缺陷和制度体
摘 要:韧性治理是应对风险整体化、复合化与非传统化的全新理念与实践范式,关系到国家风险治理体系与能力的创新发展。韧性治理的本质特性是适应风险,其将现实化为风险治理的长期性、全面性以及复杂性,并对法治发展造成一定挑战。面向韧性治理的法治应当作出调整,形成适配形态。法治应当围绕权责结构这一关键节点,促成治理机制的融合,保证依法治理与有效治理的统一,推进规则体系的融合开放、组织机制的互嵌互补、治理程序
摘 要:在基层治理中,政府回应程序多样化和多渠道导致政府与民众间呈现出“强诉求—弱回应”关系,属事责任则增加了民众诉求与职能部门的衔接空间,进而导致政府诉求回应过程中产生“回应拥挤”现象。基层政府“回应拥挤”体现为:渠道多样性与诉求畅通呈现出弱关联性,回应制度导致诉求来源分散和难以前置识别;在属事责任下,多渠道诉求的回应主体为相关职能部门,但职能部门与诉求人缺乏直接沟通机制;政府回应链条延展是科
摘 要:全周期治理既是对社会风险传统治理的实践反思,也是新时期应对社会风险复杂形态的积极探索。作为应对风险“不确定性”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全周期治理的兴起源于社会风险治理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困境之间的张力需求,具有特定的概念内涵。社会风险全周期治理的治理框架,涵盖了以可持续安全为导向的治理目标、多元参与的主体结构、基于知识学习的治理策略和全阶段的治理过程。社会风险新旧治理模式迭代的过程中存在治理目标
摘 要:乡村治理一直是基层治理的薄弱部位,尤其新时代处于转型中的乡村治理相比以往又有新的变化与挑战。基于中部某省L市Y区的“无事”找书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从“组织—制度—能力”三个维度,对转型中的乡村治理更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乡村治理不应是静态的、死板的和割裂的,而应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有机体。乡村治理首先应该在党建引领之下,建构重塑乡村治理的组织架构体系(“骨骼”),形
摘 要:完善的问责制度是建设责任政府和实现国家善治的关键要素和重要标志,宏观层面问责制度设计需要微观层面个体有效感知方能实现制度效用最大化,然而目前有关公务员感知问责及其对工作行为的具体影响机制研究却相对匮乏。因此,基于压力交互理论,构建“压力感知—个体评估—内隐情绪—外显行为”四维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讨论公务员感知问责对担当作为和避责行为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一采用情景实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