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格是我国城市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日益复杂的治理情境下,传统的“多格并存”模式面临一定的协同困境。“多格合一”作为一种基层治理制度创新,通过整合多种职能网格,旨在实现治理主体的高效协同和治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反映出一种网格化管理集成式改革的重要趋势。“多格合一”本质上是一个基层治理的尺度构造问题,其核心实践特征是“虚级实治”,即在街镇和居村之间构建综合网格这一非行政化层级,塑造一个幅度适中、高效灵活、具有实质性运作机制的治理单元。与传统的网格化管理侧重行政逻辑不同,“多格合一”更加凸显政治逻辑和治理逻辑,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和运行逻辑的重构。在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背景下,网格党建成为“多格合一”的重要任务和体制支撑。
摘要:数字技术赋能社区网格化治理已经成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常态,并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发生变革。从技术与制度的互构关系出发,基于“技术—制度一行动者”分析框架,以杭州市C社区为案例,剖析数字技术赋能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制度安排如何有效吸纳技术、技术如何被行动者有效执行,实现网格化治理的精细化、敏捷化和智能化。同时,深度剖析科层制架构下网格职责不明晰造成的行动者行为受限和数字技术与制度适配度有限造成的行动者行动困境等问题,从形塑数字技术有效发挥的制度环境、增强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制度体系的融合度和加强行动者协同等方面,提出完善基层网格数字化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路径思考。
摘要:在数智时代,政府与平台型企业合作治理既成为中国特色数字政府建设的新引擎,又形成主体间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张力结构。立足于中国场景下数字合作治理的典型案例,基于“控制权”理论的发展,建构“权力流动—权威互动—合作秩序重塑”三圈理论框架,运用多案例分析法剖析政府与平台型企业合作治理的逻辑演变。规则制定权、过程监督权与成果使用权的流动与重置构成了数字合作治理的底层逻辑。行政权威与平台型企业通过挤压、巩固、吸纳、妥协之互动关系,在实践场景中形成行政发包制、契约托管制、科层主导制与开放生态制四重合作新秩序。这一解构方式为剖析数字合作治理在不同场域中的权力配置、权威互动、行动逻辑及变革过程提供了一种中国特色解释思路。
摘要:说“不”事项提级管理是地方科层组织运动化的创新实践,能够有效实现基层棘手问题的跨层级协作治理。以11个试点城市的典型案例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提炼说“不”事项提级管理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提级动因、提级保障和提级过程是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核心维度并发挥着耦合作用,在问题倒逼与政治推动的合力作用下,依托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技术支持开启“提级之窗”,通过领导包联、会商协调和监督考核重塑传统政务服务中的治理关系、组织关系和激励关系,进而以“层层嵌套”的责任传导实现治理责任逆向发包,构建基于“责任本位”的提级治理模式,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的实现。
摘要:突发公共危机处置的复杂性使得多层级应急管理成为全球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国外多层级应急管理体系源于对多层级治理理论的深化应用,政府体系的宏观制度制约和新体系中的权力平衡是其关键影响因素。确定优先事项、完善信息沟通、重视地方网络是国外多层级应急管理体系建构的主要政策议程。借鉴国外经验,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完善要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优势,构建以应急处置为轴心的应急管理制度架构,优化基于应急信息传递的纵向横向权责体系,完善以政府为引领的应急处置多元差序圈层。
摘要:政府数智化变革已成为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进路。然而,对于算法行政权力异化的产生逻辑,学界并未提供系统的理论解释。据此,在借鉴并改进算法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基础上,系统探究算法行政权力异化的产生逻辑。研究发现,算法行政在特定历史背景中被触发,在行动者操纵下被设计与扩散,在路径依赖中得以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算法行政呈现出以规则与规范为核心的制度特征。但随着算法行政的智能化发展,算法官僚涌现,并借助技术优势重塑了政府内部权力关系,进而形成支配权;同时在非对称的反复博弈中,以算法官僚为核心的算法系统凭借超强支配力和强大技术资源能力,使公众的抵抗反而会强化算法威权主义趋向。这些均诱发并加剧算法行政权力异化。
摘要:如何回应多元公共价值诉求,应对公共价值冲突,是基层公务员的棘手问题。既有研究受困于西方对立、二元、静态的公共价值冲突认知,所提治理策略常陷入非此即彼、循环反复的窘境。中国传统矛盾观基于“关联转化”和“对立统一”认知提出“中和”治理理念,有助于调适西方公共价值冲突治理内在矛盾。基于中国传统矛盾观,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和伦理决策过程模型,构建包含公共价值冲突认知、研判和治理策略选择的整合性分析框架。该框架基于整体性视角聚焦多元公共价值冲突间的相互影响,提出直接—间接、冲突—协同二维分析路径,发展出权变执中、协同转化、追根溯源的公共价值冲突治理策略,为构建以东方智慧为内核,以西方理论为工具的公共价值冲突治理理论提供尝试。
摘要:作为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关乎基层治理效能与党的执政根基。文章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能力一动机一机会”(AMO)分析框架,探究影响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多维因素及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AMO分析框架下,存在5种驱动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路径,即公共服务动机与韧性主导型、发展机会与动机协同型、发展机会与韧性协同型、发展机会与效能驱动型、容错支持与能力结合型;(2)良好的发展机会对激发基层干部高担当作为有着较为普遍的影响,有3种路径呈现出发展机会与担当作为高度依存的特征;(3)基层干部非高担当作为驱动路径有2条,即动力枯竭与支持薄弱型、能力不足与机会匮乏型。驱动路径的非对称性特征突出,激发担当作为的组态并非抑制担当作为组态的简单反向。研究通过揭示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多元驱动路径,为优化干部管理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