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研究建筑结构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中缓凝粘合剂的应用配比,将固化剂与硅胶按照2∶100的比例配制成胶液,浇注后使其固化获得制备好的硅胶模具,应用试验材料制备缓凝粘合剂,设计10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与环氧树脂的混合比例,制备10种不同的样品,分2批配制缓凝砂浆,用于包裹预应力筋,当混凝土试块浇筑9 d后,对缓粘结预应力筋实施张拉操作。依照配比的顺序共制备30个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试件。结果表明,当
摘 要:为了提升高层装配式建筑环氧树脂防水胶的耐腐蚀性与粘接强度,降低固化收缩率,对高层装配式建筑环氧树脂防水胶进行耐高温性能试验分析。采用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方法构建环氧树脂粘弹性流变本构模型,在时间-温度等效原理的基础上,分析环氧树脂分子链活性和速度情况。环氧树脂防水胶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时环氧树脂防水胶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上升,拉伸弹模减小,拉伸蠕变提高、拉伸剪切强度降低。温度
摘 要:为满足汽车电子行业对粘接和导热需求,实现快速有效的散热,对凝胶、硅脂、胶粘剂导热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以球形氧化铝搭配聚氨酯树脂制备了一款高导热双组分聚氨酯结构胶,考察了粉体粒径搭配处理,多元醇树脂对聚氨酯胶黏度、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粗细粒径粉体合理搭配和合适的粉料处理,同时使用改性的蓖麻油,制备出的双组分聚氨酯结构胶具有高导热,高结构粘接性能,同时耐久性优异,满足汽车电子高导
摘 要:沥青作为基础路面工程的重要选材,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路面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性能,为解决沥青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老化以及流动性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石墨烯复合橡胶对沥青进行改性的方式,并介绍了其制备方法。通过对石墨烯复合橡胶沥青材料性能的测定发现这一材料的微观结构更为紧密,且其流变性能测试以及老化性能测试结果都明显的高于基底沥青材料,更能够符合道路工程以及建筑防水的现实需要,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摘 要:为了提升外粘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的粘接性能,对比分析了未掺加钢纤维和掺加不同含量钢纤维的外粘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的粘接性能。结果表明,掺加钢纤维可以提升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劈拉强度、极限荷载、峰值扰度和最大应变,从而对混凝土起到加固作用;掺加钢纤维试件的极限荷载要高于未掺加钢纤维的试件,且钢纤维掺加量越大则极限荷载越大,界面滑移也越大;都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情况下,掺加钢纤维试件的有效粘接长
摘 要:阐述了食品包装中使用的聚氨酯复合粘合剂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光线、酸碱度、温度和湿度等。为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包括选择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优化生产工艺、加强环境条件控制等,对于聚氨酯复合粘合剂的选择,需要考虑产品的质量、安全性、环保性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关键词:聚氨酯复合粘合剂
摘 要:为了提升医院后勤保障器具用胶粘剂的使用性能,对不同温度保温条件下胶粘剂的亚胺化程度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反应介质、反应时间和固含量对胶粘剂试件室温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胶粘剂红外光谱图中可见1 375、1 776、1 726 cm-1位置处的C—N伸缩振动峰、双羧基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和双羧基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特征峰位置处胶粘剂的亚胺化程度ID值都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摘 要:在全民健身理念与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的趋势下,体育相关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特别是体育器材设计加工日新月异,高度契合了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作为体育器材领域的关键材料,碳纤维也在实时创新变革,以弥补塑料器材的性能缺陷,为改善优化体育器材整体性能,需有效发挥碳纤维材料粘接力。据此,分析了体育器材用碳纤维材料的粘接工艺,并进一步阐释了碳纤维材料综合性能,以期能够为体育器材性能改善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
摘 要:研究建筑高性能复合保温板聚氨酯胶粘剂粘接性能。制备预聚体,将其与多种环保材料结合,采用聚合法制备聚氨酯胶粘剂;利用制备完成的聚氨酯胶粘剂,粘接2块建筑高性能复合保温板,测试该胶粘剂在不同热压机热压时长作用下,预聚体不同用量以及催化剂掺量变化下粘接复合保温板的性能。结果表明,延长热压机的热压时长至10.5 min,增加预聚体用量为15%,选择0.05%用量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T)催化剂,能
摘 要:研究使用环氧树脂胶粘剂修复混凝土裂缝问题,分析环氧树脂胶粘剂对于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增加环氧树脂韧性,并与稀释剂、固化剂混合制备修复混凝土的环氧树脂,将该环氧树脂灌注在预制裂缝的混凝土试件中,通过万能试验机等设备测试修复前后试件的抗压、抗折强度变化,并验证丁腈橡胶用量对于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改性环氧树脂修复混凝土多种形式的裂缝,能够提升混凝土抗压、
摘 要:为了测试不同类型建筑涂料和胶粘剂产品中VOCs的含量与组成成分,设计VOCs含量的测试实验。通过质量测定、烘干、气体收集等,得出测试数据结果,利用数据处理工具求解结果。结果表明,水性建筑涂料和溶剂型建筑涂料的平均VOCs含量分别为992.5、467 g/kg,VOCs成分包括挥发烯、挥发醇、挥发醛、挥发醚和挥发酮等,白乳胶和环氧建筑胶粘剂中VOCs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991.9、986.9
摘 要:随着卷烟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以及卷接包速度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在目前超高速卷接包设备、滤棒成型机组及新型卷烟辅材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对烟用水基胶检验表征指标与上机适用性的关联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为解决目前大部分卷烟生产企业常出现烟用水基胶“检验合格但不好用”的现象,研究采用旋转流变仪测试不同配方烟用水基胶的稳态变剪切黏度曲线、三段阶跃破坏与恢复、粘触性等流变性能,并考察流变性能与上机应用的相关性
摘 要:针对传统混凝土施工中环氧树脂胶质脆韧性不足和高温易流挂的问题,提出通过气相白炭黑(MSD)对传统环氧树脂结构胶进行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酚醛胺固化剂T-31掺量为15%,聚酰胺固化剂PA掺量为40%,硅烷偶联剂KH-792 的掺量为 3%,超细石英砂掺量为40%,纳米碳酸钙掺量为20%,MSD掺量为 3%;短切碳纤维掺量为6%配比下制备的结构胶性能最佳。14 d压缩强度、拉伸强度、正拉粘接
摘 要:为更好地剖析岩土渗透性能,以无机胶粘岩土为研究对象,提出相应的渗透性评价指标测定方法,测试了9个试样pH值,测定了试样的金属元素含量,开展抗渗实验,分析X射线衍射的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岩土pH值普遍低于7,呈明显酸性,在提升岩土抗渗性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岩土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对岩土抗渗性能影响微乎其微;岩土渗透系数与抗渗标号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氟硅酸钠的改变,会增加对岩土抗渗性能的影响程
摘 要:为研究绿色建筑节能保温硬泡聚氨酯板制备及剪切粘接强度性能测试,通过混合一定比例的聚醚多元醇与固化剂等原料制备建筑节能保温硬泡聚氨酯板,在不同影响因素下测试剪切粘接强度性能。结果表明,硬泡聚氨酯板制备陈化时间为1 440 min时,可有效保障其导热系数稳定、可靠,加工密度宜保持在57.5~60 g/m3,聚醚二元醇、三元醇的配比以1∶1、3∶2为宜,此时剪切粘接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均较高,在浸水
摘 要:制备壳聚糖基水凝胶用于关节损伤治疗,为进一步检测关节修复诊断效果,使用高频超声检测关节修复。通过高频超声检查1 248个位置,包括858个手关节和390个肌腱,以评估壳聚糖基水凝胶治疗效果及是否存在骨侵蚀、骨髓水肿、滑膜增生、关节渗出、肌腱炎和腱鞘水肿。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基水凝胶表面及内部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方便吸收体液,并进一步促进骨关节损伤修复,且高频超声可检测出肌腱鞘水肿,有效检测
摘 要:有机硅导热灌封胶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密封材料,在很多的工业领域都有应用,有机硅导热灌封胶凭借其良好的导热性,优异的防护性在电子元器件的灌封保护方面得到大量应用。电子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热越来越多,进而对散热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灌封胶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对于高导热、低粘度、低密度、具有阻燃功能并且粘接可靠的导热灌封胶的需求是一个趋势,围绕导热灌封胶的性能改进,概述了有机硅导热灌封胶性能改进方面
摘 要:针对传统水泥浆液对隧道进行加固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双液浆材料的制备。试验对双液浆材料的配比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双液浆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以沈阳某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研究了双液浆材料对隧道工程的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泥质量分数为9%、粉煤灰质量分数为3%、偏高岭土质量分数为3%、水玻璃与水泥砂浆体积比为0.5、水玻璃模数为3.32、黄原胶用量为0.10%时,制备双液浆材料性能最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河道工程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升寒区透水混凝土铺装使用时间的重要举措就是在防冻胀设计上做到有效性。将实际工程作为对象,利用现场试验方法,分别设定3种找平层材料和基层材料,分析不同方案下寒区河道工程的抗冻胀性能。试验结果显示,河道工程基层与找平层材料可使用透水水稳与中粗砂材料。建议使用相应的工程技术机制,对滞留基层的径流进行及时排空,最大限度弱化冻胀的破坏问题。
摘 要:针对老年群体康复器械监测技术中传感器无法有效适应监测应用问题。设计并分析明胶-单宁酸水凝胶传感器,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电阻应变传感器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凝胶传感器具有快速的自愈能力(0.65 s内)和高自愈效率(95%)。水凝胶是一种有效的电解质材料,当与锌和空气电极组装时形成水凝胶电池,作为自供电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老年群体健康,且无需外部电源。由于水凝胶的拉伸性,自供电传感器
摘 要:针对传统的环氧树脂(EP)在实用中存在耐热性差、黏度偏大的弊病,尝试利用聚氨酯对EP进行改性,探究了不同改性条件下EP修复材料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向EP中掺入适量的PPG、P-M能够有效拉低改性EP的黏度,即掺入20%的PPG,改性EP黏度降低为1 021 MPa·s,掺入30%的PPG,改性EP黏度为1 034 MPa·s;向EP中掺入少量PUP即可大幅提高改性EP黏度,即掺入30%的
摘 要:针对传统水凝胶的强粘连性和强刺激性,导致创面易留疤痕的问题,提出一种防粘连水凝胶,并对其性能和护理应用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防粘连水凝胶防粘连、自愈合性能和透水汽性皆表现良好,具备较好的细胞相容性,未出现明显的细胞毒性和溶血现象,具有较优的凝血效果;生物学试验表明,防粘连水凝胶(SR-AA)只对皮肤出现轻微的刺激反应,能有效促进烧伤伤口的愈合,避免疤痕的出现,表现出较好的愈合性能。
摘 要:为研究强降雨条件下高速公路粘土边坡加固技术,制备了新型粘土固化剂,并对不同固化剂浓度条件下改良粘土开展了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降雨条件的土壤损失率和含水率试验。结果表明,不掺固化剂的素红粘土的抗压强度为1.21 MPa,随固化剂质量浓度的增大,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为1.32、1.52、1.68和1.47 MPa;当固化剂质量浓度为15%时,固化剂改良粘土的承载能力最强,抗压强度增大38
摘 要:为提高病害路面修复效率和修复效果,利用矿渣、粉煤灰、偏高岭土、碱激发剂等材料制备一种早期强度高、收缩性小、工作性能优异的地聚合物,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结果表明,当采用矿渣∶粉煤灰∶偏高岭土=3∶5∶2制备地聚合物粉料时,碱最佳掺量为8%,碱激发剂最佳模数为1.4,最佳水灰比为0.32;最佳注浆参数为:注浆压力0.6 MPa,注浆孔距为150 cm,注浆量为70~120 kg/m2;利用
摘 要:为研究不同岩性粗骨料对高强泵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利用片麻岩、石灰岩、玄武岩和辉绿岩4种岩性粗骨料配制了C70和C90 2种强度等级混凝土,并开展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岩性骨料在试验配合比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和体积稳定性与骨料吸水率有关,吸水率越高,混凝土的力学强度越低,干燥收缩性越大;C90孔径分布范围较C70小,辉绿岩和玄武岩混凝土孔径主要分布在5~10 n
摘 要: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布对受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探讨了在不同火灾环境下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演变规律,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布加固层数对受损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速率迅速增加,在受损混凝土上铺贴玄武岩纤维布能够明显的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且沿混凝土截面满铺玄武岩纤维布的效果较佳,并且间隔一层铺贴2层玄武岩纤维布的效果良好。因此,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
摘 要:为了研究9.5~16 mm粒径范围内的再生粗骨料等质量替代同粒径范围内天然粗骨料后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普通干燥再生粗骨料和高强水泥砂浆包裹再生粗骨料2种状态下的再生粗骨料,以替代率为0%、10%、20%、30%、40%、50%、60%、70%、80%、90%、100%等质量替代天然粗骨料,分别配制11种C30混凝土,将天然混凝土作为参照,对不同替代率下的再生混凝土试块进行冻
摘 要:针对传统塑料光纤在传输过程中损耗大,使用长度较短的问题,提出在光纤连接部位制备一种新型共轭聚合物CN-PPV掺杂塑料光纤放大器材料,并对其制备工艺、荧光特性和增益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25 mL MMA、0.032 g BPO、20~75 μL n-BM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预制棒表面状态良好,内部无气泡出现,并在拉伸温度为150~177 ℃的条件下成功拉丝。塑料光纤最大发射截面为1.
摘 要:针对铁路接触网线材料受环境影响易发生老化的问题,探究环境对硅橡胶老化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同种硅橡胶材料,雾霾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其次是盐雾环境,最后是高湿度环境。试验研究的3种硅橡胶材料中,硅橡胶主体的质量分数低,氢氧化铝质量分数高的A类硅橡胶在经过高湿度环境,盐雾环境与雾霾环境电晕老化后,微观形貌保持相对完整,且表面附着物较少,不易发生污闪的情况。老化后,硅橡胶静态接触角分别下
摘 要:针对传统混凝土桥梁裂缝修复困难的问题,提出通过改性石蜡、碳纤维布与内置钢丝网水泥砂浆板对混凝土桥梁裂缝进行协同修复。试验对工业石蜡的改性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改性石蜡、碳纤维布与内置钢丝网水泥砂浆板对混凝土桥梁裂缝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工业石蜡∶石墨粉∶乳化剂∶环氧树脂=100∶1.5∶12∶12时,对工业石蜡的改性效果最好,在改性石蜡厚度为9 mm,侧面单面铺设2层碳纤维布,底面铺设一
摘 要:为获得更适用于展陈空间的暖白光照明材料,以五水硝酸锆、四(4-羧基苯)乙烯等为原材料,在锆金属有机框架内构建荧光团,制备一种发光凝胶材料,并对其性能和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有机配体材料相比,发光凝胶材料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增大,在荧光寿命方面,发光凝胶材料荧光寿命增长到8.12 μs,提高幅度为29.92%;发光凝胶材料在50 d去离子水浸泡后基本无Zr离子溶出现象,且浸泡70 d后的
摘 要:锅炉燃烧系统的建模是实现锅炉节能减排的基础,为实现燃煤锅炉节能减排,针对现有建模方法多步预测精度不足问题,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把复杂的输出信号转化为多个具有周期性规律或趋势相对平稳的模态信号,降低数据复杂度,基于K近邻联合互信息法得出迟延时间,提出基于动态时间规整距离进行在线更新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并进行锅炉燃烧系统的建模,基于锅炉实际运行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模型的
摘 要:叙述了合成氨尾气回收制取液化天然气(LNG)的研究进展和工艺技术,针对传统工艺流程系统稳定性差、能耗高的缺点,提出了原料气压缩、水洗、干燥、液氨预冷和液化分离系统的改进流程,并对相关工艺参数给出了说明;系统分析了合成氨尾气回收制备LNG的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改进的工艺流程既能解决合成氨尾气的零排放问题,又可将尾气转化为LNG产品,提高了合成氨尾气的利用价值,预计每年可收入高达5 48
摘 要:为解决危险废物鉴别过程中无法确定鉴别对象是否含有四乙基铅的难题,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固体废物中的四乙基铅,比较4种基体改性剂及不同质量分数盐溶液对四乙基铅析出效果的影响,优化顶空进样条件。建立了测定固体废物中四乙基铅的样品处理方法,在顶空瓶中加入2 g固体废物样品,10 mL纯水,平衡温度为70 ℃,平衡时间20 min。四乙基铅检出限及测定下限分别为7.3 μg/kg和、29.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加工材料的质量,提出一种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工艺参数优化模型,通过提升致密度进一步提升材料质量。其中,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BP神经网络进行参数优化,进一步提升参数优化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优化预测模型相比,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工艺参数优化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优化后的预测致密度值更加接近于真实值,且优化预测过程的稳定
摘 要:针对传统铝合金无机涂料耐腐蚀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改性硅树脂的制备。试验对硅溶胶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以优化后硅溶胶为原料制备改性硅树脂涂层,并对涂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H值为3~4,回流搅拌时间为2 h,溶剂为二乙二醇丁醚制备改性硅溶胶,以此为原料制备的改性硅树脂喷涂在铝合金上后,涂层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为1.66×10-6A/cm2,极化电阻最大为2.45×10-4
摘 要:针对电缆中间头相似较高,容易引起误判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参数识别模型,通过局部放电电场分布图识别电缆中间头故障类型。利用Ansys软件对电缆中间头3种典型故障类型进行仿真建模,从3个维度进行局放电场特征提取,介绍了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电缆局放类型识别流程,电缆中间头尖刺缺陷识别准确率达100%,气隙缺陷识别准确率达86%。通过与未经粒子群优化过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和BP神
摘 要:为解决常规的电化学储能电站负荷控制方法因缺乏对电池能耗因子的考虑,导致负荷控制效果不佳问题,提出考虑电池能耗因子和调节速率含风电的电化学储能电站负荷控制方法,通过对储能站的负荷率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结合日负荷曲线的均方差,对用户的负荷时间弹性进行定性分析。结合储能电站的电池能耗因子,将负荷控制目标转化为储能损耗最小值求解问题,构建出目标函数,并结合调度功率的指令需求对目标函数进行约束,构建
摘 要:在当前能源形势下,电能替代已成为实现清洁、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关键途径之一。为评估不同区域的电能替代潜力,从社会因素、能源结构、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基础支持等5个方面进行区域电能替代潜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采用熵权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传统的TOPSIS法在评估区域的电能替代潜力时,存在一些无法完全量化的因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将其与TOPSIS法相结合,改进后的TOPS
摘 要:为了防止黑客利用技术漏洞攻击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导致严重的轨道交通事故。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算法轨道交通车辆通信系统入侵检测系统(IDS),并利用梯度下降动量(GDM)和自适应增益(GDM/AG)来提高IDS的效率和准确性,并通过使用真实的轨道车辆对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和效率进行了验证和评估。实验表明,与GDM算法相比,GDM/AG算法在轨道车辆异常检测中可以实现更快的收敛,并且可以检
摘 要:随着我国仓储物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需进一步提高仓储物流的配送效率,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为优化仓储物流网络的规划,使用协同物流网络资源配置对仓储物流网络进行优化调整,以供应商、中转仓库以及卖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双层动态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双层物流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收敛性。双层规划网络模型的平均路径长度为28.14 km,明显小于单层规划网络模型平均路径长度(30.88 km)。同时
摘 要:针对矿用电缆的拆卸搬运存放技术对电缆老化和损坏的影响,提出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体,KH-570型硅烷偶联剂改性SiO2纳米粉为导热填料,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E-g-GMA)为相容剂制备一种性能更好的矿用电缆材料。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各性能随KH-570型偶联剂含量的增加先升后降,最佳KH-570掺量为0.6%;PE-g-GMA可以增强材料综合性能,最佳PE-g-GMA含量为3%;在
摘 要:为实现大规模用电数据流快速的异常检测及用户聚类,提升用电稽查的实时性和有效性,研究从“流”、“人”2个层面开展用电稽查,引入Holt-Winters模型,计算预测值与真实用电数据流的残差项,利用DBSCAN聚类方法通过对残差项的聚类、离群点的识别,完成大规模用电数据流异常的快速检测;采用FCM聚类算法筛选异常用电用户,且为优化聚类效率,使用加权组合聚类评价指标,来确定最优聚类数,并引入欧式
摘 要:针对桥式同心分层注水一体化测调监测数据含噪较多,导致最终监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的桥式同心分层注水一体化测调监测技术。依据桥式同心分层注水工艺的基本原理,计算分注井的井斜角度,采用嵌入式单片机采集井下监测数据,并引入中值滤波技术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以获取高质量的数据,通过计算测调产出通道的测调极差对测调进行评价,进而实现测调监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于桥式同心分层注
摘 要:根据时域频谱计算当前配电网内光伏发电容量需求数值,将需求数值作为输入,以分布式光伏发电容量在配电网内联络线的功率波动方差、功率均值作为,目标构建分布式光伏发电容量优化模型,采用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求解分布式光伏发电容量优化模型,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容量的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配电网当前所需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容量数值最大偏差仅为0.003 MW,可有效提升配电网内分布式光伏发电总容量。
摘 要:研究聚氨酯泡沫其非水反应聚合物灌浆材料的抗渗特性,并分析其作为综合性能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采用抗渗等级法,测试了聚合物灌浆材料在不同初始压力和不同密度下的抗渗性能。分析了聚合物灌浆技术的环境影响、聚合物材料的渗透性以及聚合物防渗墙的主要技术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材料的密度为0.1~0.3 g/cm3,初始渗透压力为0.3~0.7 MPa,能够承受30~70 m的水头压力,适用于水利
摘 要:对于输电线路外破隐患监测及定位所采用的频域反射法易受到线路高频扰动信号的影响,导致监测定位误差较大问题,提出基于实时影像的输电线路外破监测及空间定位方法。通过对线路高频信号进行去趋势化处理,求取线路分布参数,进而构建输电线路分布参数数学模型,采用小波变换算法将线路数学模型的时域函数转换为频域函数,结合解调矩阵提取外破隐患特征,以此为依据,利用实时影像进行外破目标控制点的模板匹配,从而计算得
摘 要:为提高配电通信网络的生命周期,降低网络能耗和均衡化WMSNs多路径QoS路由网络负荷,提出一种基于配电通信网的蝗虫算法优化WMSNs多路径QoS路由算法研究。选择WMSNs多路径QoS路由路径最短和能量最低为目标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与改进算法和经典算法相比,基于GOA的WMSNs多路径QoS路由算法网络能耗最低、死亡节点数最少,效果很好,可以延长死亡节点产生的时间,有效提高整个WMSNs多
摘 要:为了研究PT铁磁谐振所带来的影响,分析其影响因素,以10 kV低压配电网形成PT铁磁谐振过电压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利用EMTP-ATP计算机软件,构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仿真模型。以电压互感器的励磁特性、三相参数不平衡2大因素对铁磁谐振影响为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仿真结果表明:PT铁磁特性较佳,可以减少谐振发生的概率,不过不能完全消除;此外,PT铁磁谐振产生较多的几率,受三相参数不平衡,或者对地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数据挖掘算法的处理速度和计算精确度,提出一种基于电力信息数据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算法设计。该算法依据聚类分析原理,采用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和相异度矩阵对数据和数据类型进行筛选和相异度计算,并基于聚类分析框架设计数据挖掘算法流程。在数据挖掘算法基本策略下对输入的数据采用SLIO算法处理离散字段,输出需要的数据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其他配网自动化系统数据挖掘算法,所设计算法在数据挖掘
摘 要:为提升配网继电保护定值失配点校核精度、提高失配点校核效果,研究设计基于保护重要度的配网继电保护定值失配点校核系统。提取继电保护相关信息,通过EMS一体化装置下发校核指令,故障计算模块按照校核指令,确定故障范围,在数据管理模块内存储继电保护相关信息与故障信息等;校核模块通过调取存储的信息,计算故障范围内失配点保护重要度,结合校核规则,生成校核报告,整定计算模块依据校核报告,生成失配点保护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