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解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禽流感H5、H7亚型免疫抗体水平情况,本研究于2020—2024年采集禽血清样品7080份,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方法对血清样品进行禽流感H5、H7亚型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20—2024年禽流感H5亚型免疫抗体样品合格率平均为 92.5% ;禽流感H7亚型免疫抗体样品合格率平均为 93.88% ;不同场点禽流感H5亚型、H7亚型合格率分别为 92.79% 和94.57% ;商品化代养殖场的免疫抗体合格率高于散养户。7个地区禽流感H5、H7亚型的抗体水平均在 90% 以上。监测结果表明,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禽流感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地区间免疫抗体水平差距不明显,疫情发生风险较低。
摘要:为了解2021一2023年前三季度水禽疾病主要流行情况,天津瑞普动物疫病诊断研究服务中心对来自全国范围内病料样品进行PCR检测、细菌培养鉴定并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水禽主要流行病毒为圆环病毒、呼肠孤病毒、流感病毒、细小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主要流行细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鸭疫里默氏杆菌。通过研究,丰富了水禽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疫病的预警提供数据支撑,为防控与净化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黔南州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和疫病风险。2021—2024年,从黔南州12个县(市)的家禽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采集25996份禽血清样品,采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免疫抗体水平,统计结果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规模场、散养户)间免疫抗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季节、不同亚型间的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为推动家禽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议强化基层防疫工作,增强散养户防疫主体意识,保障家禽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核黄素,即维生素 B2 ,是动物机体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对畜禽的生长代谢影响重大。它是合成黄素单核苷酸(Flavinmononucleotide,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leotide,FAD)的重要前体物质,参与脂质代谢、三羧酸循环、蛋白质合成等诸多生物学过程。本文综合近几年核黄素相关的研究报道,对核黄素的来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核黄素在家禽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摘要:本文围绕蛋鸡养殖中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措施展开具体论述,发现蛋鸡养殖存在监管力度不足、人员配置少、手段落后、部门协调不紧密、企业自律性差、违规添加违禁物质、销售商行为不规范、养殖户意识淡薄识等问题。为了推动蛋鸡养殖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大蛋鸡养殖安全监管力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养殖户专业素养,严格把控饲料质量安全关,推动蛋鸡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是一种具有dsRNA基因组的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感染鸡,因死亡率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该毒株具有典型的免疫逃逸,毒株重组新型变体和高毒力毒株的出现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加剧,继发感染并降低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对该毒株流行情况以及临床传播能力进行详细研究。本试验在前期分离的一株新型变异株GD2021-08的基础上,对其水平传播能力进行研究,为临床生产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摘要:湿热泄泻是家禽腹泻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证型,在家禽养殖中可导致饲料转化率低,成活率下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研发出防治湿热泄泻的安全高效中兽药,利用构建的鸡湿热泄泻病证模型,选用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加减蒿芩清胆汤3种经典方剂为试验药物,开展了临床药效试验,对试验雏鸡的临床表现、粪便状况、体温、增重、血液白细胞计数、病理剖检变化进行观察测定。试验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3个药物组鸡群精神状态更好,腹泻程度明显改善,清热作用明显,白细胞计数低;用药后第9天雏鸡平均增重率,葛根芩连汤组、白头翁汤组、加减蒿芩清胆汤组分别为 46.64% 、 48.46% 、 51.39% ,阳性对照组为 47.89% ,阴性对照组为51.33% 。剖检可见,各药物组虽均表现出肠炎病变,但严重程度却低于阳性对照。综合各项药效评价指标,通过与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较,3个药物组均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考虑到增重率作为畜牧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因此加减蒿芩清胆汤效果更好。
中图分类号:S8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85(2025)05-0054-08 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是动物生长繁殖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不洁净的水又是疾病之根、死亡之因[1],大多动物疾病与饮用水的水质有关。水源水质不佳或输送过程管理不善,水都会变成病原的载体,影响动物健康。当前规模化鸡场基本都使用井水和地表水作为水源,进入鸡舍通过绕线滤芯过滤器进行粗滤,再由全封闭自动饮水
摘要:随着鸡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和防控难度随之攀升。我国每年因大肠杆菌病死亡鸡的数量庞大,经济损失严重。2023年2月,从病死鸡脏器中分离出1株mcr-1阳性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该菌株携带17种耐药基因,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氯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头孢噻、多黏菌素、环丙沙星及复方新诺明耐药;序列分析发现,mcr-1位于IncHI2型质粒上,其侧翼序列与人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高度同源。mcr-1等重要耐药基因在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出现,不仅威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增加了耐药菌、耐药基因沿鸡产品生产链向人类传播的风险。
摘要: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natipestiferinfection)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引发幼鸭败血性传染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其典型特征为传染性浆膜炎、纤维素性心炎、气囊炎、脑膜炎、输卵管炎或败血症等。由于存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血清型多样、菌株致病性不均等问题,该病死亡率居高不下,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多个省份白羽鸡养殖密集地区的肉/种鸡均出现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情况,不仅给养殖户带来诸多困扰,也使许多养殖企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引发大家关注。目前,针对鸡源鸭疫杆菌病缺乏系统全面的文献报道。因此,本文拟从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学、临床症状、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更好地了解该病,减轻恐慌情绪,同时为养殖企业/户预防与控制鸡源鸭疫里默氏杆菌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摘要:人工智能(AI)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家禽产业领域,通过精准监测、智能管理与数据驱动的决策优化,显著提升了家禽产业的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AI在精准饲养、健康监测、智能设备管理、动物行为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正为现代家禽产业带来革新。尽管如此,AI技术在家禽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仍面临数据质量、成本、技术普及和伦理问题等挑战。本文将探讨AI技术在家禽产业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对曲阜市2024年肉鸭养殖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当前肉鸭养殖的规模、饲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曲阜市肉鸭养殖业在规模化、标准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饲养方式落后、市场风险大、疾病防控压力大、环保问题突出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疾病防控、改进饲养方式、应对市场风险、解决环保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等建议,并通过推广智慧养殖、完善产业链、推动绿色健康养殖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曲阜市肉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鸡坏死性肠炎作为养殖中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鸡病,能够严重威胁鸡群健康,并致养殖户经济受损,因而备受关注。在减抗禁抗政策推行前,针对鸡坏死性肠炎有多种治疗手段,然而随着我国兽用抗生素减抗禁抗政策的全面实施,养殖行业面临新格局。本文聚焦这一新形势,探讨鸡坏死性肠炎的有效防治路径,重点阐述中药、微生态制剂等抗生素替代品的科学运用,为养殖户构建一套全面高效的防治策略体系,以降低药物残留,保障鸡群健康,助力养殖行业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生态农业的不断发展,果园林下放养鸡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华亭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该模式不仅充分利用了果园的自然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通过对果园环境、鸡舍建设、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华亭市果园林下放养鸡的关键技术措施,为果园林下放养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摘要:雏鸡沙门氏菌病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对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综述雏鸡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方法和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养鸡业提供科学指导。
摘要:林下放养作为一种生态养殖新模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养殖者的青睐。然而,由于林下环境的复杂性和鸡群活动的自由性,鸡群易受到各种病原的侵袭,其中慢性呼吸道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鸡群的健康和养殖效益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旨在探讨林下放养鸡慢性呼吸道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为广大养殖从业者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摘要:鸡慢性呼吸道病主要由鸡败血型霉形体引起,而大肠杆菌病则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两者在养鸡业中常混合感染,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养鸡业提供科学的防治指导。
摘要: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禽杆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病鸡鼻腔内有粘稠分泌物,并伴有呼吸异常、流泪、眼部浮肿、鸡冠和下颌肿胀等症状。该病具有高发病率、强传染性、传播速度快和病程长等特点,且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增加了防控难度。本文阐述了鸡传染性鼻炎流行特点、症状表现、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旨在为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摘要:我国当前的养鹅模式和养鹅水平相对滞后。雏鹅因身体娇嫩、缺少母源抗体保护而容易染病。其中,星状病毒感染、小鹅瘟和雏鹅副黏病毒病等,不仅能通过粪口进行水平传播,还可经种蛋垂直传播。然而,目前市面上尚无可靠的商品化生物制品,也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导致雏鹅发病率居高不下。因此,加强日常饲养管理,落实好生物安全措施,成为控制雏鹅病毒病的关键所在。
摘要:鸡腺胃炎是现代养鸡业中常见的传染病,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在日常饲养期间,养殖户不但得时刻细心留意鸡群状态,严格落实日常饲养管理工作,还需定期进行药物保健,最大程度减轻鸡群应激刺激。本文通过详细阐述鸡腺胃炎的临床多发症状、剖检病变、流行病学以及预防治疗手段等方面内容,期望助力养殖户提升养殖效益,推动养鸡产业稳健前行。
摘要:禽腺病毒病是由禽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包括精神不振、羽毛松乱、行走无力、突然倒地、眼睛微闭、双腿滑动等,且容易与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或条件性致病菌发生混合感染,从而加重病情,提高死亡率。放养鸡由于饲养环境的开放性和复杂性,更易感染禽腺病毒。本文总结放养鸡禽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以期为养鸡业提供参考。
摘要: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强,致死率高,危害巨大,在我国被认定为一类动物疫病。农户散养鸡因多种原因,极少自己给鸡打禽流感疫苗,主要依靠村兽医在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入户时接种一次禽流感疫苗。为了解散养鸡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水平高低,本文对经村兽医只一免和免疫两次禽流感(内含H5亚型毒株)疫苗农户散养鸡进行采样检测对比,结果显示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疫苗二免后,大大提高对散养鸡的免疫保护作用。
摘要:养鸡业中,鸡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是两种常见的疾病。鸡球虫病是由寄生在鸡肠道上皮细胞内的球虫卵囊引起的,其发病率高,尤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病更为严重。而大肠杆菌病则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感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种途径传播。近年来,鸡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常呈现混合感染,不仅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和治疗难度,也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探讨鸡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方法,以期为养鸡业提供有效的防控策略。
摘要:肉种鸡均匀度是衡量其整体生长发育整齐程度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产蛋率、孵化率及饲料转化率等关键生产性能。科学推进均匀度管理,可提升产蛋率,延长产蛋高峰期,使鸡群实现性成熟同期化,提升养殖效益。本文分析了影响肉种鸡均匀度的主要因素,探讨肉种鸡均匀度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为肉种鸡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摘要:林下生态放养是一种将鸡只饲养在丘陵、浅山、草坡、果园等自然环境下的养殖方式,辅以人工补饲。相较于传统笼养,林下生态放养具有诸多优势,如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和食物来源,促进林业和养殖业协同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其投资少,肉质无污染,符合绿色食品要求,是值得推广的生态养殖技术。本文旨在对青脚麻鸡林下生态放养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摘要:林下放养鸡作为一种生态养殖模式,近年来因其绿色、环保的特点而备受青睐。然而,这种养殖方式也面临着寄生虫病的挑战,其中绦虫病与前殖吸虫病混合感染尤为突出。两者混合感染时,会显著加重鸡只的临床症状,增加诊疗难度,对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构成严重威胁。本文探讨林下放养鸡绦虫病与前殖吸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以期为林下放养鸡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鸡传染性贫血病会导致鸡群生长迟缓、饲料转化率显著下降,使得残次鸡数量增多,感染鸡体重明显下降。产蛋期的鸡群感染,会导致产蛋率大幅下滑,严重影响经济效益。而且,该病还会引发鸡群的免疫抑制,鸡只抵抗力大幅降低,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这种免疫抑制状态不仅加剧了鸡群的病情,还放大了其他病原体的致病性,进一步增加了经济损失和染病风险。本文阐述了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诊断方法,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持。
摘要:随着家禽养殖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我国家禽业迎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畜禽废弃物处理不当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家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污水、有害气体、病原微生物等可造成水体、空气及土壤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合理选址规划、优化饲料利用、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综合调控措施。通过多种措施协同发力、加强应用推广,促进家禽业有效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家禽业持续、高效发展。
摘要: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愈发重视,蛋鸡减抗养殖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蛋鸡减抗养殖技术是致力于减少抗生素使用,产出优质安全鸡蛋,推动蛋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鸡苗选择、生物安全防控、饲养管理、预防免疫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旨在促进蛋鸡健康生长,助力蛋鸡无抗养殖模式的有效推广。
中图分类号:S85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25)05-0133-04 中草药复方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多成分、协同作用的特性,在现代农业领域中逐渐被关注。其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促进生长发育以及增强抗病能力,为家禽养殖提供新的营养与健康管理途径。相较于单一成分的药物,中草药复方能够通过多靶点作用,优化生物体内的各项生理功能,具有广
摘要:林-禽种养结合模式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将家禽养殖与林业种植有机结合,不仅有力推动了林业和养殖业的深度融合,还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中绿色发展的要求。家禽在林地中自由活动,能够有效清除杂草和害虫,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进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家禽粪便可以作为林地肥料,有助于提升土地质量,提高林木产量。同时,该模式能够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实现一地双收,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此外,该模式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尤其为农村妇女和老年人群体创造了收入来源。综合来看,林-禽种养结合模式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态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新时代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摘要: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一种寄生虫病,给全球家禽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深入剖析鸡球虫病的发生原因,从宿主因素、营养因素、饲养管理因素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并详细介绍相应的防治策略,旨在为养鸡业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案,推动家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摘要:蛋鸭养殖过程中,低温季节的饲养管理问题尤为重要,成为制约产业效益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环境温度、光照周期、健康状况及饲料营养四个方面分析低温影响蛋鸭生产性能的原因,系统提出环境调控、营养优化、健康管理三位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为低温季节蛋鸭稳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摘要:禽用非常规疫苗是指家禽在常规免疫程序所使用的传统疫苗之外,针对病原变异或特殊传染病突发等情况下而应用的疫苗产品。本研究系统综述了5大类家禽非常规疫苗,即载体疫苗、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菌影疫苗和植物源性疫苗的研发进展、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效果。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多项相关研究数据分析发现,这些非常规疫苗在防控禽流感(H5N1、H7N9)、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等重大疫病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疫苗稳定性(常温保存期 ?3 个月)、免疫持续期(4\~6周)和生产成本(常规疫苗的2\~3倍)仍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非常规疫苗与传统疫苗的联合使用策略,为家禽疫病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了《家禽科学》杂志在过去五年内发表的1368篇论文,并结合可视化工具,揭示了论文的研究动态、研究主题的演变、主要作者和机构的贡献。通过年度出版物数量、合作作者机构与研究领域分析等多个方面,研究分析了数据变化,对杂志改革策略给出定量评估,为关键词突变寻找原因。
摘要:近年来,鸡支气管栓塞在肉鸡养殖业中频繁爆发,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不仅影响鸡群的生长性能,降低饲料转化率,还常导致高死亡率,严重制约了肉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了鸡支气管栓塞的流行特点、症状表现、剖检变化及诊断方法,分析鸡支气管栓塞的发病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为肉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