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记梦诗,在梦境之中,他实现了“自我”的突破,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梦是现实问题和生活模式之间的桥梁,诗词家们常以梦境入诗词,托梦抒情,借梦言志。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走进诗人笔下的的梦境,同时学习唐诗中“月”这一意象吧。 满船清梦压星河 ——古典诗词梦境浅说 情到深处梦境生。梦境可使人的思维翱翔于最为理想最为自由的地方,是作者思想和感情的一种升华
杜工部颠沛流离,吟哦“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苏东坡被贬黄州,高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白居易谪居浔阳,苦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古往今来,很多人都曾经历了人生的“失意”,却反而成就了他们的“诗意”人生。 人生失意时,有人不坠凌云之志,有人积极旷达,有人依然写出血泪交迸、感人肺腑的诗文。阅读《致酒行》《寄微之三首(其三)》《柳侯祠》,你会对人生失意有更深入
学习任务一: 课内巩固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回答问题。 1. 下列四个选项中,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 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 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
主题阐释 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更是世界文明的宝贵遗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面对世界文化多元格局,我们应坚守文化根基,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实现文化传承的“出新”“出圈”“出海”。 素材呈现 广东东莞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