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直至晚近方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从乡村社会转变为城市社会。后者迄今不过200年而已,在历史时间的纵轴上仅占据很微渺的一段,却给人类社会的运作方式和文化观念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正是在20世纪,这种新的文明形态在全球渐次扩展开来;也正是在20世纪晚期,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踏步地走上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康庄大道。在我们亲历的短暂时间里,亿万中国人历经了地覆天翻的历史
很高兴参加“20世纪城市化: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的讨论。这个题目提示我们,要跳出中国看中国,从世界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抉择,方可切中肯綮。所以笔者想结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世界城市化转型研究”来谈一谈一些认识。 一 笔者从事城市史研究40年有余,对世界城市化走势的初步判断是:世界城市发展有其规律可循。早期以资源和人口高度集中为主要特征,到一定程度以后,势必突破原
一 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当为数众多的一批人聚集于一地,不需要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可以通过非农业劳动而稳定地获取生活所需时,城市(聚落)开始出现。城市的兴起说明农业生产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只有在粮食出现足够剩余的情况下,社会才可能出现非农业人口聚居的现象;同时,也表明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有了城市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就开始多样化,人
拉美是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80%,仅次于北美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城市爆炸”的阶段已经结束,并逐渐进入城市化进程巩固阶段,原来那种由农村向城市移民的高潮已经逐渐让位于城市体系内部的整合和平衡发展。城市化正在向社会公正、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城市转型。 以往人们一提到拉美的城市化,首先联想到的是拉美城市的贫民窟。贫民窟的确是拉美城市化进程中出
一 城市化转型是20世纪以来的世界性现象。1传统城市化以单个城市发展为中心,在产业形态、景观风貌、人口结构等方面呈现鲜明的城乡差异。20世纪以来,先是发达经济体的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中心城市与郊区从此消彼长到共生共存的变化,继而全球南方的许多大城市也经历了类似过程,或是正在转型之中。从全球层面看,大城市逐渐摆脱了单核、独立发展的态势,转而向区域化和网络化的方向转变。中心城市及其周边与之有密切经济、人
摘 要: 在中国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自17世纪传入欧洲后却登堂入室,入藏各类图书馆,由私人藏书变为公共藏书,使中国小说文本得到妥善保存,传播范围不断扩大。19世纪随着东方学的兴起,中国小说以风俗志形式进入欧洲阅读史,东方学家认为小说比其他著作更具有观风俗的优势。中国小说以译本和中文刻本形式流通欧洲,看似其读者各有所属,实则他们之间相互交叉、影响,都以观风俗为阅读旨趣,并指向中国形象的建构。中国
摘 要: 荒正人作为“二战”后日本文学界诸多论争的实际策划者和推动者,战后初期在其主导的《近代文学》等阵地上发起了“政治与文学”论争。他超越左右阵营,以“三十岁一代”的代言者姿态,对文坛前辈们发起整体性的批判。他强调应通过“肉体的思想化”,以转向体验和战争体验为媒介,反思战前、战时放弃信仰抑或曾协力了军国主义的“四十岁一代”之意识形态主张,拒绝盲信、盲从“主义”,以此实现对战前、战时日本马克思
摘 要: 自“境界”论形成以来,学界对“境界”的内涵、外延及影响的探述卷帙浩繁。但由于王国维对“境界”缺乏明晰的界定,因而“境界”论一直处于笼统“模糊”状态。21世纪以来,一批学者和诗人跳脱出既往学界对“境界”的传统认知,对“境界”进行了新的阐释。他们不再局限于从“感受经验”的层面阐释“境界”,而认为“境界=境+界”,并将超越性、博大高远、圆融完全及语言的特殊效果等视为“境界”的独特内涵,构成
摘 要: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仅具有“材料”“媒材”“质料”等传统属性,艺术传播的媒介环境从“再现”走向“再生产”;艺术媒介从“聚块”(Agglomerations)的
摘 要: 广告传播互动性是一个关于广告与受众之间相互作用和参与程度的概念。这种互动性可以通过个性化、循环性和情境感三个维度来衡量。个性化互动指的是广告能够根据受众的特定需求和偏好进行定制化。循环性互动指的是广告与受众之间的连续互动和反馈,以形成持续的交流关系。情境感互动则强调广告与受众在特定场景或环境中的相互关联和互动。ChatGPT的出现促进了广告传播互动性在个性化、循环性和情境感方面的不断
摘 要: NFT是一种技术,它通过对数字客体进行标识、登记和固定,使其具有可支配性和特定性。数字作品经过NFT处理后,其“物”的特性得到了强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债权客体的范畴,更接近于物权客体的特征。虽然NFT数字作品的铸造和交易应该适用物权规则,但在占有和处分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其登记性和非同质性特点却十分鲜明。因此,传统物权规则在应用于该种新型物时需要进行内部调整,同时还需要与外部规则
摘 要: 法益的概念在沟通法律体系和法学方法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当贯彻到元宇宙消费场景的金融信息利益保护中。法益的概念也具有现象、价值和方法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金融信息利益。金融信息是消费者精神追求的外化,也是金融活动的本源与核心,需要准确识别、迭代保护。识别元宇宙消费场景中的金融信息利益,应当把握价值性、现实性和混空间性三个主要特质。为了迭代保护金融信息利益,应审慎立法,专
摘 要: 元宇宙是对人的意识世界的模拟,是脑机接口、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汇合、互动、统摄基础之上建构的人工世界,体现出较强的技术自主性,对个人的认知、群体的组织结构、社会的运作逻辑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价值目标,就需要实现技术的民主化,建构一个元宇宙发展的异质型行动者网络,从外向与内向两条途径进行规制,使技术需求与社会需求有机地整合起来。 关键词
摘 要: 从“生成式的AI”或“生成式的人工智能”(AIGC)的角度看,需要关注“自然生成”“人工智能生成”“社会生成”或“伦理生成”之间的关联和区分。人工智能具有确定性与生成性,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being与becoming的沟通和统一。从传统意义上的人禽之辨到人机之辨,体现了重要的转换,但二者在本质上都关乎何为人的追问。人工智能所体现的理性具有非原创的意义,人所具有的理性推论能力作为人的本
摘 要: 课堂是教师“立德树人”“学会育人”的重要场域。课堂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形式,它包括“课程育人”和“教学育人”两个方面。如何对教师的课堂德育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一直是个难题,国内现有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文章主要关注和聚焦教学层面的课堂德育及其评估,对国际上近几十年来有关课堂德育评估研究的主要成果、前沿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与分析,从中概括提炼出4条基本的课堂德育评估路径,即自陈式问卷
摘 要: 作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约翰·密尔坦陈其思想受到妻子哈瑞特的深刻影响。通过对两人交往关系的考察,特别是对密尔所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论自由》这两个文本的细致分析,可以明晓哈瑞特对这些著作的贡献。由此,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密尔写就的那些文本的思想内涵,更好地定位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这一梳理也彰显了哈瑞特那些新颖独特与富有价值的思想内容,提醒人们在密尔的思
摘 要: 18世纪是书籍出版趋向繁荣的时代,包括小册子在内的大量印刷读物进入法国人的日常文化生活,法国社会整体的思想气候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此在关于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学术史中,长期以来一直普遍认为,启蒙书籍是促成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转换历史观察的视角,从社会政治面相角度透视18世纪中期的法国,此时启蒙大潮方兴,而法国社会整体的思想气候实际上已经发生了转变。可能的实情是,启蒙时代理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