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掌握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和受水区域碳平衡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低碳绿色发展政策、提高减碳增汇政策的科学性。以县域碳排放量和植被固碳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碳平衡系数、Kernel密度函数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期前后,其水源地和受水区域县域尺度碳平衡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碳平衡能力呈现出“下降-稳定”趋势,汉江流域汉江及丹江沿线各县(市、区
摘 要:摸清植被碳含量本底信息是估算金沙江上游植被碳储量的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对比分析金沙江上游的主要植被类型碳含量与其他流域的差异,并对差异性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同一树种碳含量在不同流域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金沙江上游除马尾松外,其他树种的碳含量普遍高于其他地区。金沙江上游地区独特的海拔、气温、光照、降水、土壤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生态系统等多重因素对金沙江上游地区植被碳含量
摘 要:城区范围是防洪减灾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提升城区山洪灾害应对能力,以江西省典型山区黎川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洪水调查、沿河居民户房屋高程调查和河道断面测量等,评价其现状防洪能力,建立水文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洪水影响进行评价并确定水位预警指标。提出了基于韧性理念的山洪灾害防控思路和对策,包括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推进治理,消除短板、全方位提升抗灾能力,滨水和谐、多方面促进功能融合,立
摘 要: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洞庭湖区的旱涝灾害频发。为更好地应对洞庭湖干旱灾害,降低成灾损失,以2022年洞庭湖干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洞庭湖区降雨、蒸发、来水及水库蓄水等情况,梳理了2022年洞庭湖干旱的特点及成因,探讨了洞庭湖干旱灾害防御体系的作用和优化空间。结果表明:降雨量偏少、蒸发量偏大、江湖来水偏枯及水库调蓄能力不足是洞庭湖干旱的主要原因。应对洞庭湖的干旱灾害需要优化洞庭湖区
摘 要:对西南地区217座处于堆弃过程中的弃渣场进行实地调查,从选址、堆置形态、水土流失防治现状等方面开展深入分析,探究弃渣场的人为水土流失现状特征。调查发现:①西南地区弃渣场选址多位于坡地、沟道等基底坡度较大区域,主要采取不规范的推进式自上而下堆置方式弃渣,渣体形态演化可依次分为依坡倾倒堆置形态(Ⅰ阶段)、单级松散边坡强碾压坡顶平台堆置形态(Ⅱ阶段)、多级松散边坡堆置形态(Ⅲ阶段);②Ⅱ阶段末期
摘 要:研究城市河湖生态补水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沙湖港、罗家港位于武汉中心城区,是东沙湖水系引江济湖的引水通道。结合东沙湖水系整体布局和水系连通的情况,研究探讨了从长江引水补充沙湖港、罗家港的生态补水方案,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值模型,模拟沙湖港、罗家港生态补水方案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从武钢泵站引长江水,罗家港、沙湖港(青山港—罗家港段)TP和NH3-N
摘 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地方立法的步伐,将相关主体责任、扶持政策、奖惩机制等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化,解决机制性障碍,从而保障区域绿色转型发展。对国际、国内当前有关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的立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从确定立法适用范围和边界、确定立法目标、实现重点机制性突破、考核立法实施效果等方面,对地方立
摘 要:为缓解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压力,地方政府积极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资金来源的政府专项债。对于水利项目来说,公益性突出而收益不足是申报政府专项债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将市场偏好程度高、非水利的经营性项目进行打包整合,拓宽项目的收益来源,从而实现项目收益与融资的自求平衡,是水利项目申报政府专项债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以滨江田园综合体项目为例,深度
摘 要:排污许可与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制度作为两大环保制度,在审批、监管和追责处罚阶段的衔接有助于形成制度合力。分析了排污许可与环评制度衔接的现实困境,如现行立法规范下排污许可证申请与环评审批衔接不畅、排污许可监管与环评监管衔接不畅、排污许可和环评追责处罚措施均不够合理等,提出了采取分类管理思路弱化环评审批程序、在立法和执法上衔接排污许可监管和环评监管、合理设置建设单位法定义务并完善生
摘 要:选择湖北省江陵县颜家台灌区和公安县合顺垸灌区两个典型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以渠系硬化衬砌及疏浚为主的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实施前后螺情、血吸虫病病情的变化情况,评估了灌区水利血防工程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以硬化衬砌及疏浚为主的灌区水利血防工程实施后,颜家台灌区内有螺面积平均下降33.34%,活螺平均密度下降22.01%,人群感染率下降100%;合顺垸灌区内有螺面积平均下降100%,活螺平
摘 要:船间效应是诱发船舶碰撞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驾驶者在实际作业中常忽视其影响。水文船舶作为小型船舶,在狭窄水域作业时受船间效应的影响较大,且测验规范对涉水作业精度的要求,降低了水文船舶的避让能力,其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明显高于其它船舶。为保障水文船舶航行安全,驾驶者应知晓避让责任和掌握操纵技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的要求,结合水文船舶的作业特性,总结水文船舶在会船、近岸、横越等情况
摘 要:闸站基坑开挖过程中的降水问题重要且复杂。以引江济淮工程凤凰颈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分析了基坑降水过程中的渗流问题。基于现场抽水试验数据获取基坑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构建了工程区三维渗流模型,对施工期防渗墙封闭前后两个阶段的基坑降水方案开展优化研究,确定了防渗墙和降水井的布置形式。结果表明:工程区主要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5×10-2 cm/s,防渗墙封闭前的纯
摘 要:隧洞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单位工程,通常会穿越富含地下水的地段。目前针对隧洞涌水、废水处置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分析了隧洞施工废水来源和特征,通过调查隧洞施工废水处置工艺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废水处置实践,剖析了隧洞施工废水处置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重大水利工程隧洞施工废水处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废水处置;水利工程;隧洞施工 中图分类号:X523
摘 要:选取赣南凝灰质砂岩崩岗土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研究凝灰质砂岩崩岗土体入渗特性,并分析土体主要理化性质对其入渗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凝灰质砂岩风化壳土体重度表现为上层小于下层;受土体相对密度的影响,不同土层土体总孔隙度大小并未呈现出与土壤容重相反的规律,同样表现为上层小于下层;不同土层之间的土壤重度与总孔隙度无显著相关性。②凝灰质砂岩下层土体初始渗透速率、稳定渗透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入渗
摘 要:受暴雨影响,西北口水库溢洪道右侧滑坡体出现过局部垮塌,稳定性计算分析表明滑坡体Ⅰ区在各工况条件下稳定系数均不满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根据滑坡体特征,针对性地进行了滑坡治理方案筛选,确定了地表截排水+抗滑桩+前缘回填+格构护坡加固的工程治理方案。计算结果表明治理方案实施可有效提高边坡稳定性,可为类似滑坡体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滑坡体;稳定性分析;治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TU43
摘 要:白蚁智能监测系统具有实时高效、绿色环保且可持续的特点,已经成为白蚁危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介绍了当前白蚁智能监测技术的原理架构和特点,以父子岭水库为例,阐述了白蚁智能监测系统的实施工艺和应用效果,并分析了白蚁智能监测系统的发展前景。相关成果可为水利工程白蚁的监测预警和危害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白蚁防治;智能监测;监测预警;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TV698.2
摘 要:沥青混凝土具有温度敏感性,不同温度下力学性能差异较大。针对三峡茅坪溪沥青混凝土进行了基本力学性质试验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三轴剪切试验,探究温度对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茅坪溪沥青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偏低,拉伸强度较小,拉伸应变较大,最大弯拉应变、挠跨比较大,单轴抗压强度较小;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沥青混凝土的黏聚力增大,内摩擦角减小,试样破坏偏应力降低,且偏应力随着围压的增加而
摘 要:探讨了BIM技术在提水泵站工程中的应用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优化策略。通过对某在建提水工程的分析,发现了在技术兼容性、团队技能、管理流程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改进提升BIM技术的应用效果,促进提水泵站等复杂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BIM技术;提水泵站;优化策略;跨专业协作 中图分类号:TU375.4
摘 要:灌浆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采用的坝基防渗加固处理技术。灌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是目前灌浆的主要发展方向。相较于传统灌浆施工技术,智能灌浆控制系统的应用能够提高灌浆施工的效率和精确度,实现灌浆施工全过程智能分析、决策和反馈控制,更好地保障灌浆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从灌浆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入手,深入分析了水电工程水泥灌浆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对智能灌浆控制系统(控制技术与监测系统)的应
摘 要:基于SOA架构理念和常州市河(湖)长制实际管理工作需求,结合当前软硬件环境,梳理了水利行业内平台有关基础信息和协同单位相关信息,搭建了常州市河(湖)长制管理工作数据库,构建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河(湖)长制一张图,开发了业务管理服务系统、河(湖)长通移动APP、公众服务系统,实现了市、县、镇三级河(湖)长制高效履职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全市河湖保护工作,为全面推进常州河(湖)长制工作提供信息化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