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废名的短篇小说《桃园》诗化特征明显,平实自然,清淡质朴却韵味悠长。《桃园》是一幕生离死别的悲剧,但作者通过巧妙的叙事运用,使简单的故事呈现多元且复杂的空间建构,如同命运的谜团,蕴意着对生命和死亡的忧郁和愁思。小说通过对空间视点的安排和节奏的把握,将人物的内心思想、命运以及自然融为空灵深远的意境,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关键词】桃园;空间;视角;节奏 【中图分类号】I207
【摘要】潘岳因景生情有感而作《秋兴赋》,以抒发自己不平之遇,全文主基调是哀伤的。然而潘岳并没有沉溺于悲秋,官场失意、仕途受阻,他转而寄情山水。字里行间体现着他试图摆脱案牍之累,从而畅意快活于山林间,引出对道家万物齐一、自然无为生活的追求。 【关键词】潘岳;《秋兴赋》;抒情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摘要】《一杯茶》是爱尔兰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一篇关注度较低的短篇小说,目前评论家对其分析多停留在表层情节层面,较少发掘其背后的叙事进程。本文借用申丹的隐性进程理论和双重叙事理论,揭示《一杯茶》的隐性叙事,从双重故事情节及双重人物形象、双重隐含作者及双重隐含读者角度分析其双重叙事,发现《一杯茶》隐性进程与情节发展对立而互补,共同服务于小说多重主题的表达。 【关键词】《一杯茶》;隐性进程;双重叙事;
【摘要】在《晚熟的人》中,莫言用非虚构的文学手法,以文学性的“莫言”视角,关注现实人生故事,关注时代生存形象,用强烈的反差手法,以现实的失落追忆往昔温情,以晚熟的心态叩问文学初心,用这把利刃揭示了一个时代的潮起潮落。《晚熟的人》是莫言在巅峰状态时的孤独生涯,也是他的新变与坚守,诉说着莫言八年中的“变”与“不变”,给予了我们关于人性、人生的独特探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晚熟的莫言。 【关键词】
【摘要】《马戏团之夜》是狂欢节化小说的一个典例,它充满了狂欢的特征,从一开始破坏传统的性别结构和性等级观念,狂欢化在此成为安吉拉·卡特实现颠覆性女性主义的工具。在既定的狂欢世界里,破坏二元对立,尤其是男性和女性的对立。卡特在《马戏团之夜》中建构了一个狂欢的新女性主义世界,新世界充满了梦幻的非同寻常的地点、人物和事件,为重建传统二元论中的不平等提供可能。小说通过对飞飞等女性角色和其他男性角色的描述,
【摘要】《爱的习惯》是多丽丝·莱辛少数聚焦男性的作品之一,该小说向读者讲述了戏剧界名人主人乔治的婚姻变革,并重点着墨于其少妻波比从弱小顺从的妻子转变为遵从本心的独立女性的成长过程。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出发,基于Fairclough的三维框架理论并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从文本层面,话语实践层面和社会实践层面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是对莱莘文学作品解读的一个全新视角,也是对批评话语分析工
【摘要】《三国遗事》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朝鲜民族神话的故事情节,其中记载的多篇神话都具有天降母题,根据降临的主体可分为“神从天降”和“物从天降”两种类型。本文基于文献文本探究这些神话中的天降母题蕴含的共同特征,具体分为垂直宇宙建构下的天地媒介和天父地母的故事模型两个方面。结合朝鲜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可知,《三国遗事》神话中天降母题的形成,根植于朝鲜民族原始先民的崇天意识,以及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演变的
【摘要】在《女勇士》中,作者汤婷婷刻画了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真实的抑或是虚构的。本文借助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中国传统女性“无名女人”、月兰、美籍华人女性“我”和母亲英兰等在父权制文化以及中西文化冲突影响下的生存困境。通过剖析,本文旨在探究被不同文化和社会观念影响的女性在追寻自我身份认同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为突破困境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女性文化身份;性别冲突;中西文化冲突 【中图分类号】I7
【摘要】《我的孩子们》是俄罗斯当代女作家古泽尔·雅辛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该小说深受读者和评论家们的好评。身为作家和电影编导,雅辛娜在《我的孩子们》中将自己丰富的电影学知识与文学创作进行了充分融合,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镜头、声音等电影化叙事手法,赋予了这部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我的孩子们》;雅辛娜;蒙太奇;镜头;声音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
【摘要】清代以降,词学达到了“中兴”阶段。随着词学的繁荣,词学的理论观念与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援《庄》论词在词学领域熠熠生辉。词学家用庄子的理论观念评论具体的词人词作,并逐渐形成一定的艺术标准,最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其中“常州词派”在此方面格外突出。援《庄》论词有其内在的原因,而借鉴庄子创作的艺术风格移作词论,将词学领域的一些观念借助庄子加以阐释,能获得曲径通幽之妙。援《庄》论词在古代词学
【摘要】查尔斯·狄更斯和老舍分别是英国和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虽然两位作家身处不同的国度和时代,但他们都致力于揭露黑暗、混乱的社会现实。为了更好地凸显他们的思考,他们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塑造了利己主义者的形象。《尼古拉斯·尼克尔贝》中的拉尔夫缺少人性,斯奎尔斯刻薄无能;《老张的哲学》中的老张自私自利、利益至上。狄更斯笔下的利己主义者缺少人道主义精神,他借此希望唤醒人性中的真善美。而老舍希望以
【摘要】《愤怒的回顾》是约翰·奥斯本的重要作品之一,故事围绕生活在底层社会的吉米·波特尔和艾丽逊·波特尔的日常生活展开,讲述了这对夫妻从短暂分离到重归于好的故事。剧中,“愤怒的青年”的代表吉米将自己对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愤怒发泄到出身于上层社会的艾丽逊和海伦娜身上,作者在突出描写主人公吉米的愤怒的同时,也细致地描绘了两位女性角色的身份困境和生存危机。本文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的社会背景和世界范围内
【摘要】“监狱”意象在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作品中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作为专政工具的现实的监狱;二是封闭空间构成的抽象的“监狱”。二者密切相关,现实监狱中权力和暴力的滥用,使普通民众感受到威胁,于是倾向于选择封闭空间找寻安全感,然而封闭的空间也只是权力“监狱”和心灵“监狱”的隐喻。“监狱”意象不仅表现了品特对西方统治阶级强权政治的讽刺与谴责,也表现了他对普通民众因无法摆脱权力操纵而心灵异化的关切,对了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焕生机的科幻文学作为一种类型文学,在主流文学与政治现实之间的边缘地带逡巡徘徊,以刘慈欣、王晋康等人为代表的科幻作家,在作品中运用多种叙述策略,以丰富的想象力,推演出多种社会形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主流文学在社会形态建构上的失语。 【关键词】科幻文学;社会形态;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摘要】格非在“江南三部曲”中塑造出一个个立体生动、欲求复杂、情感丰富的相似又不尽相同的女性角色,如陆秀米、姚佩佩、绿珠、庞家玉。透过典型的女性形象,可进一步明了三部曲中隐含的生命与悲剧的主题。此外,不可忽视作者在女性形象刻画上的发挥与新意,采用类似《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将富有古典美的意象与女性的出场落幕相关联,二者相映成趣。同时多维度的书写,使女性形象有思考、有性格,饱满而真实。 【关键词】“
【摘要】情感主义与质料伦理学认为道德动机与感性情感的关系实为密切,其根据在于情感在道德过程中可以同理性达到内在和谐的状态。而康德在道德情感方面提出“敬重”这一特殊情感却不可避免地在质料与形式之间发生关联,为道德根据与动机争论留下继续辩驳的余地。从休谟独断论迷梦中惊醒的康德,却在对“敬重”这一道德情感的理解中陷入了另一种独断。 【关键词】情感;敬重;质料;形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B82
【摘要】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有着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渊源,其关于人类本质的思想建立在对弗洛伊德思想的批判之上,提出了关系才是人类存在的本质。人生活过程中获得关于世界的特定关系是性格的基本基础,对于性格形成过程中的同化过程和社会化过程,以及性格中生产性取向与非生产性取向的区分,有助于判断一个群体中的整体性格取向,这是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中用于分析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社会性格理论中将社会性格作为经济基
【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刻揭示了马克思对于人类和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的基础思想。众多学者指出,费尔巴哈的理论是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中间阶段”。费尔巴哈的实践概念具有合理因素,但也有局限性,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对人这一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他将人视为自然人,对人的本质、主体以及客体都做出了重要论述。马克思汲取了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体论思想,并且加以批判,才逐步
【摘要】阿伦特以政治的自由为立足点,站在古希腊城邦制度下将劳动视为维持人的生命必需的奴性活动,是实现自由的前政治条件,所以其对于马克思所认为的劳动是人的本质以及劳动解放是通往自由王国的必经之路产生了误解,其产生偏颇的论断的本质是没有看到劳动作为人的自由解放的“必要性”以及充分性的区别,并且混淆了自由的实现条件中劳动的平等性。自由不应只是离开私人领域后个人在公共领域下言语与行动的展开,而更应是全人类
【摘要】光绪初年,山西吏治衰败,官场贪污腐化、推诿拖沓之风盛行,吏治积弊日深。光绪十一年(1885)刚毅任山西巡抚,在上任之初,他就将吏治作为整顿重点。在山西任职期间,他针对地方吏治腐败、官员行政能力低下的现象,提出效法“观政”,主张开馆课吏,并提出了开馆课吏的基本内容。此外,鉴于地方官员素质较低以及山西地区贪腐现象严重的情况,他手辑官箴书,提出注重培养官吏操守的主张,并且主动上奏选贤去庸,惩治贪
【摘要】道是秦汉时期与县平级的行政区划,也是中国最早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其在两汉时期逐步消亡。初郡制度创设于汉武帝时期,也属于特殊地方行政制度范畴。东汉成帝年间,属国制度进一步发展成为比郡属国,比郡属国与道性质相同,皆属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初郡制度创设于汉武帝时期,也属于特殊地方行政制度范畴。秦汉时期道、初郡、比郡属国的设置,使得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呈现出多元建构与一体进程两种态势,也从侧面反映出秦汉时
【摘要】古西行记是除“正史”外研究西北地区的另一种一手资料。杨建新教授编著的《古西行记选注》中摘录了29篇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西行游记,在这些西行记中,记述者们在其行记中记录了当时西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社会结构以及笔者自身感受和看法。本文将这29篇古西行记按照作者或游记主人公的社会角色进行了分类处理,叙述不同阶层从不同视角对古代西域的描写,以此来还原一个立体的西域。本文通过分析古西行记
【摘要】《隋唐平民服饰》是一部针对特殊阶层的断代性服饰研究专著,该书基于隋唐五代时期的各种笔记小说以及文物图像资料,深度还原了隋唐平民服饰文化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发掘了其与社会其他方面所发生的联系,是一部集文化考证、隋唐服饰研究兼平民生活探析于一体的系统性论著,其中的诸多创新性见解暗含了作者在研究视域方面自上而下转变的新尝试,均具有开创性作用,推动了中国古代服饰史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关
【摘要】管虎作为第六代导演,其作品一直保持独特的作者性,导演的作品类型多样。2020年上映的影片《八佰》创造了30多亿元的票房,这部影片是商业战争片的典范,同时也不缺少艺术性。在管虎导演的多部作品中,动物一直是导演巧妙运用的形象之一,是歌颂或者批判表达的符号,往往赋予更深的含义,将动物形象巧妙融于剧情之中且隐秘表达其背后的文化、人性等。如果只是从能指与所指出发并不能深入了解导演想表达的内涵,本文借
【摘要】德勒兹的影像理论本质上是对于影像的分类学,他的影像分类学首先参照的是林奈对于自然博物学的纵向分类方法以及门捷列夫对于元素周期表的横向分类方法,德勒兹的影像分类学的本质就是纵向分类与横向分类的交叉;其次,德勒兹在柏格森的影像基础上以皮尔士的符号学对运动-影像进行了分类;第三,德勒兹以美学制域对时间-影像进行分类,最终超越了运动-影像阶段的分类法。综合以上几点,可以描绘出德勒兹影像分类的谱系图
【摘要】本文以余华著名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与改编自这部小说的韩国电影《许三观》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中韩两国作品的时代背景、饮食风俗和主人公形象来研究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同时也为改编自异国小说的影视作品的制作提供有益借鉴,从而制作出让两国人民都满意的影视作品。 【关键词】《许三观卖血记》;许三观;中韩文化对比;电影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霍克海默与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是统治阶级为了利益统一文化意识形态,以控制大众为目的,具有系统性、复制性、欺骗性的特征。在文化工业操纵下艺术的否定性、本真性消失。文化工业的生产、审核、消费环节下,摇滚乐作为一种具有否定色彩的艺术,摇滚乐商品化、摇滚歌曲标准化、摇滚听众审美同一化。摇滚乐的内核——反叛性消失,“摇滚已死”。 【关键词】文化工业;艺术;摇滚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摘要】自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活动,逐渐受到众多翻译学者的关注。我国的自译家有张爱玲、林语堂等,本文就选取林语堂的《啼笑皆非》(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为研究对象,以社会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从场域、资本、惯习三个概念入手,分析社会因素对林语堂自译本的影响,以期拓宽林语堂自译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自译;林语堂;社会翻译学;《啼笑皆非》 【中图分类号】H315
【摘要】从翻译生态学“三维转换”的角度分析了《儒林外史》中称呼语的英译。研究发现,杨宪益夫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对《儒林外史》中称呼语的翻译做出了适应性选择。具体来讲,译者采用了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采用意译、增译和替换等变通的翻译方法,关照了译文的可读性;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向译语读者呈现了原语的语言文化特色。 【关键词】三维转换;《儒林外史》称呼语;适应性选择;归化
【摘要】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为不同译本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对比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可以得出译者在不同翻译目的指导下采取的不同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红楼梦》的译本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译本最为著名,两种译文的对比研究在翻译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选取《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为文本,从三个原则对杨霍两版译文进行分析,包括文化、俗语、诗词等,从而印证目的论在两种不同英译本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选取生态文本标题作为研究对象,以А.П.Чудинов提出的隐喻模式化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俄生态文本标题中所蕴含的隐喻模式,并试与汉语生态文本标题中隐喻模式进行对比,得出汉俄生态语篇标题中的隐喻模式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且多折射出有益性生态取向。汉俄生态文本标题隐喻模式受到两民族经济、文化以及生态哲学理念的制约和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须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生态语篇
【摘要】翻译的发展史上,译者地位是不断变化的,从征服者到仆人,又随着翻译领域文化转向的出现,最后发展成译者主体性地位。简·奥斯汀的作品在中国也十分受欢迎,本文选用译者孙致礼和译者王纪卿两人的译本,通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比较研究;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摘要】集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是较早使用集唐诗的戏剧作品,剧本中集唐诗与剧情发展相互呼应,总结提示,承前启后,起到为剧情的文学性叙述画龙点睛、增色添彩的作用。典籍翻译是中国文化外译的特殊领域,具有专业性极强、对译者翻译能力要求极高的特点。故本文从国内翻译理论三美论的“意美、音美、形美”三个角度,具体分析许渊冲诗歌翻译理论在集唐诗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感受译本与原作的对等
【摘要】在长沙方言的被动句中,“被”字使用甚少,而常常使用一些被动标记和使役动词来描述被动句式。本文从现代汉语的被动句式分析出发,根据收集到的语料,利用生成语法中的NP移位相关理论,基于“双重被动说”,分析和研究长沙方言被动句式的两种被动标记的形式构成、句法结构及语用。 【关键词】长沙话;方言;被动句式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2011年湖北随州叶家山发现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是继1978年曾侯乙墓发现之后的又一次曾国考古重大发现。近十年来,湖北省陆续出土了不少曾国有铭青铜器,如南公簋、曾侯丙铜缶、楚王媵随仲芈加鼎等等。这些青铜器地域特征明显,是战国青铜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先对曾国青铜器的历史研究进行了回顾,并从新出曾国青铜器的铭文研究及考古报告等方面对2010年以来曾国新见有铭青铜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最
【摘要】北海市粤方言五个代表点中,宕开一今读主要分为三种读音情况:一种读aŋ类韵母,一种读oŋ类韵母,一种读iaŋ类韵母。aŋ类韵母和iaŋ类韵母属于早期层次,受到唐宋至元明期间进入岭南的北方汉语影响。iaŋ类韵母是在aŋ类韵母基础上自源变化的结果。oŋ类韵母属于晚期层次,受近现代从广东西渐的白话影响。廉州话出现宕摄“一等i介音”现象,主元音前移高化,舌位接近i的发音部位这一条件是增生i介音的必要
【摘要】本文选用语言景观的研究方法,调查霍林郭勒市的敖包山公园、可汗山旅游风景区、西山森林公园以及湿地公园四个景区语言使用的分类,发现有中文、蒙文、英文三种语言形式。其中单语标牌占多数,其次是双语标牌,最后是三语标牌,由于当地蒙古族占比40.3%,所以中文+蒙文标牌占有一定比重。通过分析多语标牌,发现语言景观中出现语种分布不均衡、英文拼写不规范以及翻译不规范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部门统一拼写标准、整
【摘要】苏东坡曾经遭贬寓居惠州两年多,对惠州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东坡美食如东坡肉、羊蝎子等,在其产生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性和文化内涵,它们借助苏东坡的名声和人格魅力得以传承至今。这对惠州非遗饮食传播不无启迪,我们应该充分挖掘美食的文化内涵,创新美食的传播形式,以此推动非遗美食的发展。 【关键词】苏东坡;美食;非遗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水”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凡水之属皆从水”,其本义的感情色彩为中性;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水”作形容词有“质量差”义,其感情色彩义为消极色彩;在现代网络用语中不乏消极色彩义“水”组成的词语。“水”的含义发展到现代带有了消极色彩,演变过程和原因如何,本文将进行讨论。本文以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为研究基础,以现代网络以“水”为
【摘要】本文探讨话语标记“不是”的界定、分类、功能类型和会话原则。根据语义和功能,现代汉语的“不是”大致可分为五类。作为话语标记的“不是”在口语交际中有设立话题、切换话题等语篇组织功能。位于句首和处于句末的话语标记“不是”在语用交际方面有一定差异。“不是”虽本身不表达尊敬、礼貌等情感,但它在实际会话中能体现会话原则,促进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不是”;话语标记;功能类型;会话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