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不是英雄般的,她用细腻、虚无般的叙述叹尽女性的悲凉和凄婉。无论是《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还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这些人物的结局无一不是悲惨的,在感慨她们悲剧命运的同时又觉得这是必然的。张爱玲以女性自审视角来剖析女性自身的弱点,揭露男欢女爱背后血淋淋的事实,以不同的女性悲剧来展现人性的多个侧面,形成她独特的文化批判价值。张爱玲对生命本真进行思索,展示了人类生存欲望
【摘要】丹尼尔·凯斯的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自发表以来就备受关注,为当代科幻小说注入精神与心理分析的新力量。基于拉康的欲望理论,本文考察了主人公查理·高登在欲望驱动与支配下的成长经历,从他者欲望的理想投射、欲望对象的多维转换、欲望缺失的现实困境三个方面溯源了高登的悲剧性人生。高登的一生都处于寻求他者认同的朝圣之中,面对多重的人生挑战,凯斯也赋予了人物高度的觉醒意识,给予读者新的阅读体验与哲理启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年代,贫富悬殊、个人主义与投机主义横行,杰克·伦敦基于自身经历,写下代表作《马丁·伊登》,批判当时社会上金钱至上的现象,并通过刻画马丁·伊登的形象,揭示个人主义是造成毁灭的根源。《马丁·伊登》作为杰克·伦敦的半自传小说,是作者人生的缩影,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内涵与社会影响深刻且深远。主人公马丁·伊登最后选择跳海自杀,大多数研究文章从个人主义出发
【摘要】德国当代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小说《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通常被认为是一部带有侦探悬疑色彩的荒诞小说,同时又具有严肃的哲学思考和启示。本文将采取新的视角重新解读《香水》中格雷诺耶这一主人公形象,在文学的成长主题视域下对格雷诺耶畸变的成长历程进行分析,以别样的角度解读格雷诺耶追寻自我的一生。 【关键词】《香水》;聚斯金德;成长小说;反成长 【中图分类号】I516 【
【摘要】黎紫书是东南亚华文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作家,《流俗地》是她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黎紫书将故事展开的地点——锡都视为流俗之地,叙述视角聚焦于一群社会中下层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而对小人物而言,死亡无疑是生命中的大事。小说中的死亡书写所占篇幅甚广,具有深化作品艺术内涵和启发读者在思考死亡这一超越国境、地域、语言、族裔、文化等层面的普遍命题的意义,诠释了黎紫书的生命意识和死亡观念,寄寓了她在对人的关怀
【摘要】《暴风雨》写于1611年,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传奇剧,也被莎评家誉为戏剧诗人传奇剧的代表作,剧中“魔法”的隐喻与意义广为学者们研究讨论。本文首先回顾文艺复兴时期“魔法”一词的内涵,而后结合不同的主流文学理论,从旅行、自我认知和戏剧创作三个角度探讨剧中魔法的意义,以及普洛斯彼罗最终放弃魔法的意旨。 【关键词】《暴风雨》;莎士比亚;魔法;戏剧艺术 【中图分类号】I106
【摘要】长篇小说《兄弟》上下部,分别在“精神狂热与本能压抑的双重否定叙事话语”和“伦理颠覆与浮躁纵欲的双重批判叙事话语”两种范式的统摄下,从认知、叙事、语体三个层面建构文本价值和意蕴。《兄弟》的问世不仅代表着余华后期创作风格的转变,更体现了其文学价值观念的转变和叙事话语范式的更新:从创作者的主体性出发,沟通文学内外因素,将文本内在结构与文本外的社会思潮、意识形态、历史观念等要素有机融合起来,达到文
【摘要】洪迈在《夷坚志》中投注大量精力,书中记载了他在各个地区收集的奇闻逸事。他在福建任职多年,收录福建故事上百则,有许多故事出现了动物或者具有动物特征的生物,其中一些具有超人的力量,根据它们如何使用这些力量,人类的态度大致可分为敬仰和对立两种;还有一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动物,展现了宋人和动物共同生活的图景。通过人们面对这些动物的不同情感,可以反映出时人的心态以及和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夷坚志
【摘要】青山七惠是日本新生代女性作家,其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叙述了打工女孩知寿的成长历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来看,知寿具有“上京人”“飞特族”“女性”三重身份。“上京人”的孤独、“飞特族”的不稳定、“女性”的脆弱,使知寿苦于无法建立牢靠的伦理关系而陷入了伦理困境。最终,知寿在与吟子相处的过程中勇敢地做出了伦理选择,实现了经济和情感的独立。知寿在伦理选择中的成长故事不仅映射了日本的非正式雇佣问
【摘要】薛涛虽然是一名乐妓,但其身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才情颇高,其诗歌的文学价值也较高。她的诗歌题材多样,许多诗歌都营造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文学意境,而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中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本文从意境出发,以意境的美学特征为线索,概括出审美价值较高的薛诗具有三个方面的美学特征:一,动态美、传神美;二,空间美;三,真实美、自然美。希望引起更多人对薛诗的关注,并为鉴赏诗歌提供一些思路。
【摘要】本文集中选取了《诗经》中与“桑”意象有关的篇目,根据诗章的题材、内容对其中“桑”意象的寓意进行分类解读,并简要探讨了此类寓意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沿袭与演变。 【关键词】《诗经》;“桑”意象;《小雅·小弁》;《卫风·氓》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44-0044-04 【DOI】10.200
【摘要】王维、孟浩然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的差异,诗歌情趣、格调、描绘景物的手法以及他们对于陶渊明、谢灵运等人山水田园诗创作传统的借鉴都不同,诗歌整体的艺术风貌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格调;语言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44-
【摘要】大正时期正值日本童谣发展的繁荣时期,而金子美铃(1903—1930)便是生于这一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她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500余首童谣诗,其中有不少作品给人们的心灵带来震撼,被西条八十赞誉为“彗星一般的童谣诗人”。其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甚至被翻译成中文并选入教科书中。本文试分析金子美铃童谣诗中核心的主题内涵,从而探讨金子美铃的创作风格及审美意蕴,感受其在孤独人生中的温柔力量。 【关键
【摘要】陆游饮食诗中关于素食、养生的诗句颇多,其自身饮食观倾向于素食养生。两宋素食发展迅速,从而素食成为大众主动性饮食选择。从陆游蔬食饮食中细察,儒释道三家于饮食方面的思想大大影响了陆游的饮食观,广大民众素食养生的思想也来自儒释道三家的饮食观念。 【关键词】陆游;素食;养生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摘要】主体问题一直是福柯关注的核心问题,对主体的分析贯穿福柯思想研究的始终,他的分析涉及知识、权力、性和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福柯阐述了三种将人转变为主体的对象化模式,并揭示了“人”这一主体是如何在不同的真理游戏中被建构的。在福柯看来主体并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实体,而是与各种权力关系交织而成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历史性的社会构造。 【关键词】福柯;主体;权力;知识 【中图分类号】B565
【摘要】归纳问题是学界至今无法得到满意答案的难题,其影响着普遍知识的可靠性。金岳霖是国内第一位深入研究归纳问题的杰出学者,他认真分析了归纳问题的哲学意蕴,认为对归纳原则的辩护和对归纳问题的解决是同一件事。为了证明归纳原则的永真,金岳霖对归纳原则进行了形式化的表述,并在其中引入时间这一维度,最终得出结论:归纳原则不可被推翻,并且是我们面对世界的接受总则。金岳霖的想法极具智慧和开创性,尽管其并不能被全
【摘要】《大诰》系明初重要法典,凝聚了朱元璋治国方略的精髓。其中关于重典治吏的条款,既是针对元代末期官场腐化的直接回应,亦是朱元璋运用法律手段强化中央集权,确保政权长治久安的策略体现。通过《大诰》中明确规定的惩贪治吏措施,可见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以及他借助重典实现治国安民目标的决心。但朱元璋推行的重典治吏政策,虽然在短期内确实抑制了官场腐败,提升了官吏廉洁度,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一政策亦为
【摘要】荆楚民族是由楚公族、三苗、越人构成的多元民族共同体。最初各民族以自己的方式独立发展,后在国家扩张、地域迁移等因素影响下,各民族开始交往融合,荆楚民族一体化也就此开始。荆楚民族一体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三个民族内部发展演变与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并行不悖。楚公族可确认的先祖追溯到祝融部落;三苗的发展、演变形态在与中原地区的交战中被塑造;越人的族群分为勾吴、于越。楚公族、三苗、越人在各自发展的过程
【摘要】清水江流域的家庭是基于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的核心家庭,夫妻相处和谐是家庭关系和睦的基础,在所有家庭成员的相处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黎平文书承载的家庭大多数为苗族与侗族,文书中多涉及苗、侗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为我们窥探明清时期清水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夫妻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清水江流域在历史上作为“化外之地”,苗、侗族有着自身的一套习惯法则,其夫妻之间相对开放与平等,不同于中原地区被礼法束缚的不
【摘要】自1999年韩国电影《生死谍变》取得票房突破后,韩国电影行业经历了显著的复兴和发展。在韩国政府推动下,到2019年为止,韩国电影市场已经攀升至全球第四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4部观影人次超过千万的电影,它们展现了涉及历史创伤与民族共鸣、社会审视与暴力角斗、家庭伦理与温情表达等多重叙事风貌,成功地吸引了大量韩国观众。本文旨在探究这些“千万电影”作品的叙事手法和文化内涵,以揭示它们广受喜爱的原
【摘要】电影海报作为多模态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反映出电影的主题并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电影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环节,会涉及模态的翻译转换,其中也包含跨文化交际。本文将以多模态翻译的视角,分析电影《长津湖》在中、美、日三国上映的宣传海报的多模态特点,并借此探讨中国电影文化如何在海外更好地传播。 【关键词】多模态翻译;《长津湖》;电影;海报;海外传播 【中图分类号】J617
【摘要】2024年上映的宫崎骏执导的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对当下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带来诸多启示,作为他极富个性表达的一部作品,电影本身有广泛的评论和争议。电影主人公在经历“异世界”的一番探险中,完成了对自我价值追问的回答,重塑了自身的主体性。宫崎骏用隐喻和意象在批判资本主义秩序下主体性不在场现象的同时,也结合真人成长经历表达了在面临此种境遇下对人生意义和出路的思考,给当下青年对主体性构建问题
【摘要】本文在中国知网主题词搜索“辜鸿铭”并筛选与辜鸿铭翻译相关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基于搜索和筛选结果,从论文发表数量、论文主题、辜鸿铭译者身份、翻译思想、翻译实践研究等方面,对2014—2024年间国内辜鸿铭翻译研究的趋势进行详细地统计分析和总结,剖析国内辜鸿铭翻译研究现状,以期提高研究者对辜鸿铭翻译的关注度并为其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2014—2024年;辜鸿铭翻译研究;统计分析;翻
【摘要】《繁花》是金宇澄先生所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2012年刊登在知名文学杂志《收获》上,并因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卓越的艺术表现力,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动态对等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所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在于追求目的语接受者与源语言接受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大致相同的反应。因此,本文将以动态对等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以及文体对等四个维度,深入剖析浦元里花
【摘要】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艺术珍品,蕴含着中国封建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至今,《红楼梦》已有多个译本,广泛传播世界各地,其翻译是历来文学翻译研究的重点,针对其中文化因素的讨论也从未停止。本文从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优秀译者对《红楼梦》的译文出发,参考奈达对文化因素的分类,对《红楼梦》中包含的生态、语言、宗教、物质、社会文化元素进行具体案例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翻译文学
【摘要】本文利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翻译策略。遵循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对于提高翻译水准至关重要,这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得目的语接受者获得完美的体验。因此译者在翻译字幕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该理论,更好地推动优秀作品的传播,以此来推动全球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关键词】字幕翻译;功能对等理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福建非遗资源丰富多彩,其外宣翻译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出发,以《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例,探讨非遗外宣翻译方法。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非遗外宣资料时,应当重视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和作用,灵活运用直译、音译、直译加注、音译加注和意译等翻译方法,确保非遗外宣翻译实效,推动我国非遗文化更好地走
【摘要】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要不怎么说”在语音上与后项话语之间有停顿,语义上只具有程序意义,不具有概念意义,语用上主要是对言语交际进行调节,多出现在口语中,属于话语标记的范畴。话语标记“要不怎么说”主要表达程序意义,其语义指向根据语篇分布模式来看,可以分为指前型、指后型、双指型,前后项之间具有顺承、证明和总结关系。 【关键词】话语标记;“要不怎么说”;语义指向;前后项关系 【中图分类号】H14
【摘要】“社火”作为民间集体性游艺活动,不同于通常所见在固定场地、以专门演员为主导的传统戏剧表演,而是以生动形象的人物、念白、舞蹈等形式,进行民间游行的集体活动。今陕西、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仍有“社火”这一传统民俗活动流传。“社火”由土神信仰产生,因传统宗族制、群居制得以发展、流传,其内容、形式体现了民俗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民间活动“社火”走街串巷进行展演的同时,又与古代正统文化和思想相对,乃至被统
【摘要】本文通过合作原则及幽默话语研究,对《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中具有喜剧效果的对白进行了分析。分析范围分别涉及电影部分幽默对白关于方式准则、关系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方面的违背。从语用学角度来分析电影中幽默话语产生过程,并探究幽默对白后所产生的话语效果,以加强读者对电影中幽默的鉴赏能力,帮助更多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语言中的幽默交际机制。 【关键词】语用学;合作原则;幽默话语;加勒比海盗
【摘要】在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非常活跃且常见的语言现象。《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的词类活用特别丰富,是研究词类活用现象最佳载体之一。研究王力对词类活用分类的观点可以发现,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活跃,普遍存在于先秦文学中。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非常多,使动用法紧接其次,但是名词的使动用法比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要少得多,特别是动词作状语现象非常少见。 【关键词】名词;动词;形容
【摘要】传统纸质媒体在新兴网络媒体面前,曾引以为傲的话语权和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因而顺应时代进步,进行媒体融合成为了传统纸媒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南益阳本土杂志《散文诗》顺时而上,通过建设全媒体传播矩阵、改版杂志专题栏目和坚持唯质是取、内容至上等举措率先在纯文学期刊所遭遇的普遍困境中破局,为其未来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和新活力。《散文诗》杂志以其锐意创新的进取精神、独特的发展策略,为其他同类型刊物的转型发
【摘要】汉字是文化的载体,《说文解字》不仅仅是一部字典,还是一部蕴含着我国丰富文化的百科全书。近几年来对于《说文解字》文化的研究更是多元化和具体化,总结概括《说文解字》的文化内涵研究成果,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古代各个方面的文化认识。本文就近四年来《说文解字》文化相关研究论文为基础,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对近四年《说文解字》文化研究进行相关阐述。 【关键词】《说文解字》;文化研究;综述 【
【摘要】在会话分析的各种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话轮转换规则。话轮控制策略是对该规则的运用,言语打断是该策略中争夺话轮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可以从打断者的身份、打断的具体位置、打断的方式以及打断的功能这四个方面来探讨《锵锵行天下》中的言语打断现象。本文发现看似违背合作原则的打断,其实在更大意义上是对该原则的遵循,节目能更好地传播得益于言语打断的运用。 【关键词】言语打断;会话分析;话轮控制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