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江虹的短篇小说《九三年》延续《棋王》王一生的“天问”:读了这么多书,归根结底,解决了什么呢?卢开智与许觉民作为知识分子的两类代表,成为探讨王一生“天问”的典型。小说通过“我”的视角呈现灰浆工人与知识分子双重身份缠绕的卢开智之死,并以此完成了对“天问”的回应。 【关键词】卢开智;被折叠的理想主义;知识分子;《九三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被认为是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之一。小说刻画的南方传统的化身——主角艾米丽谋杀其情夫霍默·巴伦并将尸体置于阁楼数十年之久,而小说中的叙述者“我们”亦是这场谋杀的同谋。“我们”和艾米丽将巴伦作为美国南方传统对人性禁锢和压抑之罪恶的替罪羊进行暴力迫害,从而获得短暂的和平与安宁。本文以吉拉尔的替罪羊理论以及其对“迫害文本”的概念解析小说文本中霍默·巴伦的替罪羊形象,从中分析
【摘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给乡土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乡村的现代化建设与转型,同时也丰富了新时代文学的题材。《田园赋》作为一部描写新时代农村“山乡巨变”的小说文本,通过对乡村“新人”形象的塑造、区域脱贫路径的书写以及对于乡愁的表现与强调,传达了梁晓声对于文学与时代话语之间关系的思考,也为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讲述提供了新的经验与范式。 【关键词】脱贫攻坚;梁晓声;《田园赋》 【中
【摘要】《亚鲁王》是贵州麻山苗族地区在丧葬时唱诵的长篇史诗,史诗内容涉及历史、地理、军事、农业等方面。史诗流露出一种宏大且深邃的生命哲学,向我们展示了遵律而行、竞争适应、敬畏自然、生死循环等哲学观点。同时,《亚鲁王》为当前苗族人民的文化认同、麻山地区的发展策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团结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生命哲学;《亚鲁王》;三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I207 【文
【摘要】作为美国华裔作家游朝凯第一部聚焦族裔问题的文学作品,《唐人街内部》被誉为一部有力抨击美国种族主义和权力话语的小说。通过刻意模糊现实与剧本的界限,作者巧妙地揭露了亚裔群体在生活和表演中普遍遭受的非正义空间宰制。然而,以威利斯为中心的显性进程只是其中一条表意轨道,作品中另一条以妻子和女儿为代表的隐形进程却鲜有学者关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揭示隐藏在叙事暗流中的反抗与回击,阐明亚裔群体如何在双重叙
【摘要】《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是海明威的著作之一,他以简洁的语言反映出深刻的问题,体现出鲜明的海明威风格。在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上,作品表现出男性和女性之间性别角色的颠倒,即弗朗西斯·麦康伯与玛格丽特之间两性关系的对立。本文从弗朗西斯·麦康伯与玛格丽特的对话描写入手,分析了其中对立的两性关系。 【关键词】弗朗西斯·麦康伯;玛格丽特;两性关系;对立 【中图分类号】I712
【摘要】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小说《喜福会》中展现出了四对华裔母女在西方语境夹缝中寻找自我的生存状态。小说里中美文化语境差异所致母女冲突,背后反映出华裔母亲因时空差异形成的文化“失语”。这不仅造成两代华裔女性之间的隔阂疏离,还让二代华裔女性陷入精神失落与自我身份模糊的困境。通过母亲们用“自述”讲述女性经验,在母女之间构成了代际与文化之间的和谐对话,并指导女儿直面生活与婚姻危机。在女性记忆与中国文化精
【摘要】《杜兰葛山庄》中的中年女性角色伊迪斯和珍妮佛未能完成与她们各自母亲的分离,因而无法自我分化成完全独立的个体。本文从鲍文家庭系统理论论述了她们自我分化和个体化的失败,使得她们没能向世界展示其独有的特性,成了“无用之人”。女性走向成熟必然会经历失落纯真和建立家庭之外的社会关系的过程。珍妮佛和伊迪斯受困于不健全的母女关系,体现了人们心中那个永远无法长大的、受伤的小女孩,终究无法摆脱少女式的纯真而
【摘要】金庸先生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其创作在保留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的侠义精神的同时,也独具匠心地加入了老庄道家哲学的优秀传统精华。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从武侠世界中的整体江湖到个体侠客们的变化,对作品中包含的老庄思想、道家文化加以分析。 【关键词】武侠;老庄思想;道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摘要】鲁迅笔下的“精神胜利法”与奈保尔的“视而不见”在封建历史和殖民历史中分别发挥着宗教的功能。“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个人宗教,能够为任何遭受苦难的人提供情感慰藉并恢复心理平衡。同样,奈保尔作品中印度独立后的“视而不见”虽然是一种退缩和盲目的形而上学,导致了象征主义和对西方的盲目模仿,但是“视而不见”也是一种满足自我的哲学,是印度的集体宗教,对自我的维系至关重要。“精神胜利法”和“视而不见”都是
【摘要】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男性为主导,在男权话语体系下,女性习惯性地依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在社会中劳动、工作,逐渐迈向独立、自由的道路。《诗经·氓》和《雷雨》中的女性形象,如同历史的镜子,映照出婚姻悲剧、自觉自省以及雷雨式的反抗。她们的故事是对封建礼教的质疑,是对男权社会束缚的反叛,更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写照。 【关键词】男权话语;自觉自省;“雷雨”式
【摘要】20世纪80年代,在先锋文学的浪潮中,作家格非以叙述空缺和迷宫叙事为主要策略,创作了许多带有“先锋”色彩的作品。进入20世纪90年代,格非写作的先锋性逐渐减弱,开始进入创作的转型期。进入21世纪,格非陆续发表了一个小说系列,名为“江南三部曲”,在这系列历时十年才接续完成的作品中,作家不再致力于对外部世界的虚构与摹写,而是以叙事视角的转变,转向了对于人物心灵世界的探索与发现,以历史的眼光描绘
【摘要】天鹅处女型故事是在世界各地的民间文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故事,这类故事的母题主要包括飞鸟变形成美貌女子、男子与飞鸟所变的女子成婚、因某种原因男子与女子分离等。在各个历史阶段,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文学中都留存着数目众多的天鹅处女型故事。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索中国天鹅处女型民间故事中描绘的两性关系,挖掘和揭示这类民间故事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变更,以及社会对女性和人对自然的态度变化。
【摘要】明代《西游记》刊本中,李卓吾的评本(以下简称“李评本”)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在《西游记》研究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诸多证据表明该评本是由叶昼假托李贽之名所作,实际点评者为叶昼。《西游记》的主旨贯穿着一条修心的主线,与晚明社会盛行的心学思潮关系密切。叶昼的评语包含多种思想内容,可以通过这些评语分析其心学观的内涵。 【关键词】叶昼;李贽;《西游记》;心学观 【中图分类号】I207
【摘要】华裔作家刘宇昆的科幻小说《手中纸,心头爱》及《物哀》以共同体为着力点,探讨了共同体与种族、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等问题。《手中纸,心头爱》中“母亲”与社区共同体融合失败导致的种族歧视内化成了母子间的代际隔阂,最终母亲的溘然长逝折射出早期华人移民与当地共同体融合过程中遭遇的苦痛与艰难。其后,《物哀》用浓厚的东方想象串联起各民族末世迁徙中互为助力的故事,日裔主角牺牲自我的举动也在共同体意涵点题的话
【摘要】“狂”是魏晋竹林士人的独特人格形态,亦是玄学的现实基调。竹林七贤倾盖论交、契若金兰,此所谓得遇挚友知音,而此七人又皆为旷达不羁、言狂意妄之辈,其共性为“狂”,其个性仍为“狂”,但差异之处则需密切结合其人其事而作抽丝剥茧。七贤之出身、见识、喜好、处世之道各有不同,进而所形成的心态性情亦是卓尔独行,本文将七贤分为“佯狂” “睿狂”与“至狂”三类,并联系史料对其人格剖析毫厘、抉微扼要以深悟其理。
【摘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恩格斯关于国家观的集中系统性著作。本文通过梳理恩格斯国家观的形成背景,论述了国家的产生和起源、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国家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其影响和价值。 【关键词】《起源》;国家观;当代意义;恩格斯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明朝在两京和地方设立武学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入学人员主要是在职武官和武职子弟。在日常管理中,对这些武学人员平时的考课设立了严格、详细的规章制度。在武学人员当中,文武俱优者以后可以参加武科举,作为人生之出路和晋升的通道。武举在有明一代虽不受重视,制度本身和文科举相比也不完善,但仍不失为明朝培养将才的重要一途。 【关键词】明代;武学;考课;仕进 【中图分类号】K248
【摘要】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及相关思想,建基于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这一基本观点上。老子并不把物质财富、稀有之物当作人生至宝,而是以慈悲仁爱、简约质朴、谦卑谦让当作人生最值得珍惜的存在。在老子看来,真正的有道之人能够知足知乐。在老子心目中,维持知足和不知足皆乐这种人生状态必须保持一种空灵的心境并心有所守,惟道是从。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及其相关思想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人的堕落根本在于欲望的膨胀。
【摘要】在先秦儒家的群己关系思想中,孟子的群己关系思想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师承于孔子,其群己关系的思想内容与孔子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点。孟子的群己关系思想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从个体出发,挺立个体的道德价值;第二个阶段就是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方面来看,个体打破自我的视域,向群体聚拢;第三个阶段就是群己关系最终的归宿,彰显群体的价值。孟子的群己关系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
【摘要】基于纪录片《幻想工程故事》,以华特迪士尼公司为例,探讨“影视造物”与“现实空间”的关系,以动画为线索,首先概述了纪录片及迪士尼文化的发展脉络,解析了迪士尼品牌从“动画呈现”到“文化景观”的演化过程。其次从三个方面塑造“童话叙事”的文化空间:沉浸化叙事形态;IP属性的文化还原;技术互动与文化空间结合。迪士尼的文化品牌与角色形象予以了观众深厚的情感连接与共鸣,形成享誉世界的文化现象,《幻想工程
【摘要】作为中国早期电影史上的“无冕皇后”,阮玲玉始终周旋于影像与现实之中,成为反复被言说的对象。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导演关锦鹏尝试将阮玲玉最辉煌的职业生涯与最落寞的年华以传记电影的方式拍摄出来,徘徊于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影像不断质询着“历史”与“非历史”,最终完成影像的反思与回望,同时不断连接关于阮玲玉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缝隙。 【关键词】《阮玲玉》;元电影;明星;影像 【中图分类号】J905
【摘要】刺绣作为秦巴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展现了精湛工艺和深厚历史底蕴。然而,现代社会的挑战使刺绣传承面临困境。本文基于文化基因理论,从精神文化、社会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对秦巴山区刺绣文化基因进行体系构建与识别,并以秦蜀文化区为例,解析其核心基因。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为刺绣传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秦巴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建设。 【
【摘要】在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下,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需要,更是国家叙事和公共外交的战略选择。影视作品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应该担当起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影视艺术创作应该以优秀的故事内容为基础,借助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积极拓展传播渠道,向世界展示传统中国、现代中国和全球中国的多元立体形象,让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文明智慧被全世界了解和关注,从而实现不同文明形态之间的交流互鉴
【摘要】儿童形象是反映一个地区、国家、时代印记与形象的重要依据,儿童形象的描绘是对时代与现实生活的再现。儿童形象的描绘从古至今也被赋予了不同色彩、形象与内涵。木版年画中儿童形象以图像印记的形式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与变革,呈现出集体意志的审美趋向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砥砺前行的缩影与传承。 【关键词】木版年画;儿童形象;民族形象 【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中日交流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优秀日本儿童文学作品被译入中国。黑柳彻子所著的儿童文学作品『窓ぎわのトットちゃん』是日本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代表作,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巨大影响力。然而,该书在中国的早期译本却反响平平。2003年,赵玉皎重译此书并大获成功,截至2017年该译本销量突破千万册。本文旨在从儿童文学翻译的角度,以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考察『窓ぎわのトットちゃん』的
【摘要】《天桥》是一部以现实历史为创作背景的社会讽刺小说,基于先前学者的研究,海外学者主要聚焦于熊式一对戏剧的翻译研究,探讨熊是如何使用翻译策略解决京剧翻译难题,将中国故事移入英语语境中并完整表达,从而形成中国京剧的跨文化传播之路。现有研究主要从不同翻译理论出发探索熊式一笔下的自译范式,从而与同时代不同双语作家的自译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鲜有学者将中国形象的建构与自译作品结合进行分析,而本文旨在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力推动了机器翻译的进步。ChatGPT的诞生更是以其颠覆传统的翻译方法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备受瞩目。为探究ChatGPT翻译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其与人工翻译的差异,本文以郁达夫所著《故都的秋》为源文本,在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对比分析张培基译本和特定指令下ChatGPT生成的译本。分析表明, ChatGPT能基本实现语言通顺、语法准确、语义忠实,但翻译散文等文学性较强的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同时,“讲好中国农业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搜集文献、文本细读、数据分析深入剖析了目前山东籍农学家所著农业典籍的英译现状及英译时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帮助我们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将山东籍农学家所著农业典籍更快、更高质量地传播出去,彰显出我国强大的农业智慧与实力。 【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籍农
【摘要】接受美学理论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视野,即在翻译中要以儿童为中心,译者既要从儿童读者的视角出发理解原文,又要以儿童能读懂的语言撰写译文。基于接受美学理论,从文体学的音系、词汇、句法及语义等四个维度比较分析《安徒生童话》的不同译本,研究发现,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可采用意译为主、直译为辅的翻译方法,综合考虑儿童的心理特性和年龄特征,如此才能使作品更受儿童读者的接受和喜爱。 【关键词】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日益紧密。《英雄联盟》等电子游戏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而中国的玩家市场也是其最大的市场之一。因此,游戏的中国化是保证和提升中国玩家体验的关键。本文将对《英雄联盟》中人物厄斐琉斯(Aphelios)的名称、技能、武器等名称入手,着重分析其翻译过程中与“月”的意象建构的融合,并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赋予的中式美学,实现中西文化的无缝融合与多元文化交流的目的。
【摘要】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也是汉语和俄语教学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以汉俄语触觉形容词“重\тяжёлы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义内涵,并对各义项之间的扩展和延伸机制进行分析,探讨汉俄语多义形容词义项的派生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为其他汉俄语触觉形容词的同类型研究提供借鉴,从而加深对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
【摘要】本文以山西孝义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为研究对象,从父系、母系、夫方、妻方等角度进行分类描写,并对该方言亲属称谓词在语音、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孝义方言;亲属称谓;特点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31-0117-04 【DOI】10.20024/j.cnki.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手机普及率的升高,人们的交流方式也随之改变,语言的表达形式也朝着简洁的方向发展。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词是时代的产物,从产生的原因上看,它的出现不仅和汉语拼音的产生有关,同时也受到互联网和其他国家语言形式的影响,并且和中国的群体主义观念以及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特点上来看,作为一种新兴的缩略词,其形式简洁、委婉含蓄、表义主观多样;从功能上看,汉语拼音
【摘要】“类词缀”是汉语词汇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几年来,学界在类词缀的研究和考察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首先从现代汉语类词缀的提出和界定及其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类词缀产生的内外原因、类型、功能等相关问题、类词缀对比、类词缀化、类词缀汉语教学这几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其次,对当前类词缀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类词缀;界定;构词;成因;语义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东北地区现存的满语地名是重要的满族文化遗产,涉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蕴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征,是满族先人留下的重要历史文化财富。研究满语地名蕴含的满族文化,可以深化对满族历史文化的认识,从而加强保护和利用;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满语地名命名方式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满族人的民族特点和性格特征。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满族语言蕴含的物质经济文化、社会制度文化、生
【摘要】情绪识别技术主要通过收集表情容貌、身体动作、语言内容等人类个体特征来解读人类心理活动。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多领域推进人类社会进步,但是也给人类带来潜在的伦理风险问题。情绪识别技术有其理论基础,而从其应用特征来看,导致技术风险的原因主要在于情绪识别技术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和相关技术管理规定上的空白,正是由于对该项技术风险管控的认识不足,才导致情绪识别技术的伦理风险。问题的解决,需要从该技术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