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常常将《诗经》中的卫风、鄘风、邶风作为一个整体来谈。但其中,邶、鄘两地竟然出现了两篇名字同为“柏舟”而内容不同、情感几乎一样的作品,可见这种研究方式有所疏漏。通过不同注本的对比及相关文献的参考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可见两篇《柏舟》相同名字背后有着不同的内在社会文化,反映着商周交接之际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和伦理道德的影响,并最后外化于这两首《柏舟》。 【关键词】《鄘风·柏
【摘要】《红楼梦》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文体众多的特点非常鲜明,作者曹雪芹在文本中表现了强烈的文体意识。《红楼梦》中涉及的文体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为研究该作品中的具体文体提供了参考。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多种文体、作者的文体意识、文本观念等进行探讨,使其更加完善与充实。 【关键词】《红楼梦》;多种文体;文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摘要】托马斯·哈代作为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其“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强调自然与女性的紧密联系。他认为女性命运与自然息息相关,呼吁建立男女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社会。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致力于解放女性与自然,批判父权制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强调女性文化及女性原则在解决生态问题中的作用。本文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探讨了哈代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的体现及其意义。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生态女性
【摘要】雅各布森结合了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本分析理论。其诗学理论研究的核心是“文学性”或者“诗性”问题,由此出发,逐渐形成了隐喻与转喻理论、对等性原则以及平行法则等。这一理论对文学的批评与分析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将具体运用上述三条理论对著名诗人北岛的代表诗作《回答》进行鉴赏和分析。 【关键词】雅各布森;诗学理论;北岛;《回答》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南非小说家J·M·库切在其作品《凶年纪事》中对人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大量书写。小说呈现了人自身的异化,人与人交往之间的异化以及自我救赎之路的异化。库切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现代性影响下异化的图谱,批判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主流思想对人的压迫和异化,表达了对消解权威和摆脱异化的救赎之路的探索。 【关键词】库切;异化;《凶年纪事》;物化;他者化 【中图分类号】I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马伯乐》是萧红早已有之的现代性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创作产物。在显见的讽刺意旨以外,它敏锐地关注到现代化浪潮带来的存在性焦虑,以及因此而来的并不算健康的适应性反应。以马伯乐为代表的各个角色,看似个人化偶然化的行为植根于欧风美雨与乡土中国的拉锯,是现代化阵痛的缩影。这在普遍以粗糙的二元对立思维观照现代性问题的同时代文坛中,显得尤为可贵。 【关键词】萧红;《马伯乐》;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
【摘要】《与橱中人的对话》是伊恩·麦克尤恩早期作品《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的其中一个故事。本文跳出对于该小说集中不可靠叙事、伦理学以及性别冲突的研究思路,从“橱中的巨婴”如何养成入手,采用福柯的权力和话语理论以及拉康的镜像理论,发掘和讨论主人公成长过程中三个不同的微观环境,从微观家庭权力的扭曲到走上社会的不平衡,再到最后主人公放弃主体性走向自我封闭的压抑过程,探究了微观权力病态与不平衡的格局之下
【摘要】《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是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主要描述了哈里在死亡之前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死亡是这本小说最重要的主题,而海明威的自杀身亡使得研究者对哈里异常心理背后的死亡本能关注。小说内视角和外视角的切换叙述,更加清晰地展现了哈里面对死亡时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本文将从叙述视角角度分析哈里的死亡本能。 【关键词】叙述视角;死亡本能;《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海明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
【摘要】加缪在《鼠疫》中深刻洞悉了瘟疫爆发下个体和群体生活以及心理的巨大变化。他用隐喻的形式深化了疾病书写的内涵,指出疾病在引发恐惧和死亡的同时也能催唤起新生的精神力量,并促成个体及群体的认知转变,包括对人本身、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多重关系的再思考和重新界定,集体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由此萌生。 【关键词】加缪;《鼠疫》;疾病书写;文学隐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I565 【文献标识码
【摘要】纳娃勒·萨阿达维是埃及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本文通过对《神死在尼罗河畔》中人物形象的解读,描绘出埃及普通百姓在统治者的压迫下,负债累累,穷困潦倒。尤其是埃及妇女生活在父权制社会下,受到阶级、宗教以及家庭的三重压迫,逐渐沦为社会中的“他者”。纳娃勒通过这本小说反映出当时埃及社会的现实,同时呼吁人们关注和反思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压迫问题。 【关键词】纳娃勒·萨阿达维;《神死在尼罗河畔》;父权
【摘要】雷蒙德·卡佛的小说聚焦于社会中的边缘人物,通过白描的手法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内心世界。与传统小说叙事方式的差异造成阅读雷蒙德·卡佛小说的困难,从基于现实的文本中解读出超越现实的内容是阅读雷蒙德·卡佛小说的乐趣所在。当代婚姻生活是雷蒙德·卡佛着笔的一大主题,通过留白和第一人称叙述构成叙述的网,婚姻生活内的情绪起伏与矛盾则构成小说的叙述动力。本文借助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叙述层面剖析文本内部的多种
【摘要】工业题材小说中有大量用男性主人公视角讲述的工厂故事,女性在其中的登场极为碎片化。21世纪辽宁工业题材小说与现实接轨,展现了辽宁女工追求技术进步、拥有独立人格的人物特色,联结着女工的精神生活境界。 【关键词】辽宁工业题材小说;技术型女工;独立人格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9-0041-03 【DOI】10.20024/j.c
【摘要】夏旸是明代中期的一位创新型词人,其大量独树一帜的词学创作,对后世认识明中期词人对于词学的创新追求及明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本研究从夏旸词的题材内容、曲化倾向、词的风格成因等三个方面讨论了夏旸的词。 【关键词】夏旸;词风成因;曲化倾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9-0044-03 【DOI】10.20024/j.cnki.C
【摘要】杜十娘故事流传甚广,华亭人夏秉衡在小说基础上创作出戏曲《八宝箱》,通过分析对比小说中的杜十娘故事与戏曲《八宝箱》在人物情节上的不同,探析杜十娘故事的流变,并对《八宝箱》中的人物形象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戏曲《八宝箱》对小说文本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杜十娘故事;小说;戏曲;《八宝箱》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
【摘要】沈从文为了达成了自身的写作目的,在杂文中运用了多种艺术策略,实现了杂文文体的创新。杂文不断移动论述重心,造成主旨模糊的艺术效果,并利用模糊的语言,极尽迂回影射之能事,借此隐晦地表达个人观点。沈从文创设了不同语境赋予词语多重内涵,用以承载个人思想。杂文还使用了多种讽刺,增强了杂文的批判性。 【关键词】沈从文;杂文文体;语言创新;艺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
【摘要】神话作为古代统治者稳固统治的手段,其中的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社会导向,希腊神话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能够比较生动地展现古希腊社会对于女性的社会期待。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在能力、气质、性格三个方面探究古希腊神话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及父权统治下的古希腊对于女性的社会期待。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女性形象;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摘要】浪漫主义作为一场试图颠覆西方传统理性价值的运动,首先在艺术领域展开并进而波及旁侧伦理与政治学领域,但作为观念的浪漫主义在诉诸实践时,却呈现出彼此矛盾的特征:一方面呈现出革命、能动之强调主体创造性、存在性的积极浪漫主义,另一方面则呈现出强调主体保守性的消极或感伤浪漫主义。 【关键词】浪漫主义;以赛亚·柏林;艺术;哲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摘要】“还乡”这一行为是梁晓声小说叙述的矛盾起点,在“还乡”书写中,知青们为了生存逐渐舍弃北大荒知青身份,以城市创业者的身份开始新生活。通过网状叙事结构展现知青完成群体分化的过程:以知青身份构建复杂的人物关系网,在倒叙和插叙、现实与回忆的交错叙事时间中逐渐分割过去与现在,不同叙事空间的个体选择呈现群体分化结局。梁晓声开辟了“还乡”书写新模式,以知青的“故乡错位”关注一代青年的奋斗经历,寄寓了作家
【摘要】张文衡生活在明清易代的特殊时期。天聪八年(1634年),投降后金,授秘书院副理事官。清入关后,前后担任青州、淮安知府,又调任徽宁道副使,之后又升江南按察使,同年迁至兰州,加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衔巡抚甘肃。顺治五年(1648年),在甘肃米喇印、丁国栋起义中遇害,后诏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入开平卫乡贤祠。雍正十二年(1734年),入祀昭忠祠。从知府到巡抚,无论是在青州、淮
【摘要】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主张“心即理”,强调“致良知”“事上练”的主张,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正德元年(1506年),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在贵州期间开设学院著书讲学,对贵州地区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王阳明思想与贵州明清文化之间的关联,对促进贵州省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
【摘要】中国传统孝道文化被延传几千年之久,“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根据与源头,其中敬养父母、抚育后代、推己及人、忠孝两全、祭拜祖先等,这是一个由个体延展至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流程。而被传承至今的孝道文化也绝不是凭空产生,它的出现与传承实际上与人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人有性,性延情,情至孝,如此以来,孝道文化就依据人性而产生,跟随人情而发扬。然而,基于人性产生的“孝”却不仅仅
【摘要】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这一历史命题之谜起源于《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对蒲鲁东的隐性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彻底清算。学术界对“重建”何种“所有制”有长期的争鸣:“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论及延伸的“劳动力个人所有制”论;“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论;“股份制”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论等。笔者从生产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层面分析得出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实质上是“双轨”所有制,即在“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
【摘要】唐永徽六年(655)废王立武一事标志着高宗开始对关陇集团进行打击,逐渐收回权力,但其同关陇集团的政治斗争却对朝堂造成了不小的风波,导致权力收回后的高宗仍面对着朝堂冷淡、不积极上言的问题。高宗积极鼓励百官上谏,并通过修订礼仪、人事调动等措施平息废王立武的政治余波,试图建立上下情通的君臣关系。此外,政治制度上君主权力的集中也是君臣关系疏离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高宗;关陇集团;废王立武;谏言
【摘要】江南地区人文渊薮,文学家族在明清时期兴起。顾氏是江南文学世家,其中过云楼顾氏以书画传家,秉承着“厚重”的家族精神,文德并举所形成的家族教育思想代代相传,其中蕴藏着家族文化守护和传承意识,经过历代家族文人的发展使顾氏家族从藏书、著作到研究,形成家族特有的藏书文化和家族门风。过云楼顾氏所呈现的家族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家族文化,对江南家族和地域文学史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过云楼顾氏
【摘要】上古社会,音乐已经成为先民祭祀活动、农业生活时歌功颂德、礼乐教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诗经·大雅》中的史诗音乐不仅有利于人们研究西周开国史,并且其强大的社会功能,对培养个人道德情感、维系家族伦理观念以及稳定政治统治等都发挥着重要功能。 【关键词】《诗经·大雅》;史诗音乐;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9-0084-03 【
【摘要】商周时期,我国进入青铜器时代,也是中华民族迈入文明社会的开始。青铜器作为这一时期典型的艺术代表,充分体现出这一时期的艺术特征。商周时期艺术风格与史前艺术相反,呈现出威严、狞厉、恐怖的风格。这一风格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反映出商周时期统治特色。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改编自《封神演义》《武王伐纣平话》,该片作为以商周时期为背景的神话史诗电影,影片中大量出现青铜器以及运用青铜纹饰,在典礼祭
【摘要】本文以视觉语法视域下的电影《黑天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多模态隐喻构建。文章首先介绍了多模态隐喻的界定与视觉语法的定义。接着对电影《黑天鹅》进行剧情与主题分析,概述了电影的背景。最后,在视觉语法视域下对电影《黑天鹅》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涵盖了视觉符号与暗示、色彩运用、肢体语言、舞蹈动作以及影像构图等方面。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电影中的多模态隐喻构建方式,进一步揭示其意义和表达手法。 【
【摘要】取材于中国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类国风动漫——《长安三万里》一经上映,顶着“大唐群星闪耀”“边看电影边背诗”等多个标签,票房一路走高,开创了历史人物类故事片在国漫领域的叙事新模式,彰显出国漫之光,也映射出深耕于中华本土文化之中的动画作品依旧耀眼。 【关键词】动画历史电影;诗歌视觉化;中华文化;国风;盛唐气象;李白;高适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
【摘要】朱权是明代戏剧理论的杰出贡献者之一,其曲学著作有《太和正音谱》《琼林雅韵》《务头集韵》三种。朱权《琼林雅韵》是在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的基础上进行删削、修正、增补而成。目前对《琼林雅韵》进行研究的学者有赵荫堂、铃木胜则、张竹梅、佐佐木猛、宁忌浮、陈宁等,研究的内容集中在声母、韵母、声调和韵书性质四个方面。 【关键词】朱权;《琼林雅韵》;音韵学;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
【摘要】《中国奇谭》是一部多种风格杂糅,最大限度展现动画原始魅力的国漫,其中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思想,能引发观众对人生的思考。本文以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为研究视角,以《中国奇谭》系列动画片中字幕为语言素材,分析该理论在《中国奇谭》的字幕翻译中的运用,旨在讨论类似的字幕翻译如何选择恰当策略以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中国奇谭》;翻译转换理论;字幕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摘要】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红楼梦》是一部社会历史百科全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切入,以《红楼梦》的两个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对比分析《红楼梦》中文化词汇在译文中的翻译效果,旨在为文化词汇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助推中国文学“走出去”,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红楼梦》;文化
【摘要】吉林省自然资源独特,拥有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冬季到来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吉林省进行冰雪旅游,相关产业融合也在稳步进行,冰雪赛事热度也不断上涨。但是随着吉林省冰雪旅游的迅速爆红,一些巨大潜力未被激活的问题也随即出现,在旅游宣传资料英文翻译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倡议的提出,国家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需要对外宣翻译整个过程严格把关
【摘要】优秀影视剧作品《甄嬛传》作为宣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字幕翻译在对外交流和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甄嬛传》中经典台词翻译为范例,阐释中西方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探寻其对翻译的具体影响,最终解构美版《甄嬛传》中应对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甄嬛传》;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中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典籍之一,《道德经》在域外传播中涌现出诸多译本,其英译的三个阶段也呈现出《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三次译介高潮。在《道德经》及其他中国典籍的本体与英译研究中,“圣人”一直是颇受关注的概念之一。本文选取三个阶段中的四部各具特点的译本(理雅各、韦利、勒玫恩与罗慕士译本),通过对比分析四位译者对《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中“圣人”译词选用,试图勾勒出四位译者在该章中对“圣人”形象的刻画,并
【摘要】《诗经》中“薄”字句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值得大家去探究,“薄”字在古注中常释为语助词,旧注和新解纷繁复杂,本文通过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陈士林、闻一多等学者将其理解为“迫”的虚化是较为合理的,但对其具体语法功能解释众说纷纭。文章对《诗经》中有关“薄”字的语句做了穷尽考察,从音韵、文字、词汇和语法化的视角进行了解释,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诗经》中“薄”字的意义、用法及源流等问题
【摘要】《周易》颐卦六二爻辞云:“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关于其中的“丘”字,历来训释纷纭,莫衷一是。然因文献时代久远,各家所持观点不同,至今未有定论。本文通过考察与《周易》有关的出土文献,并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从时代性和社会性两方面斠考,认为颐卦中的“丘”字与殷商时期的水害有关,当训为“坡度较缓,顶部浑圆的小土山”。颐卦六二爻辞反映了殷商时期水患频发,气候潮湿多雨导致平原地区多沼泽,先民从平
【摘要】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句法位置灵活,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态度。本文以左权方言中有特色的几个语气副词“可倒”“管保”“悬乎”“半年”“硬”“好曾曾/好好里”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对其展开分析,力图展现左权方言语气副词的独特面貌。 【关键词】左权方言;语气副词;语义;句法;语用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摘要】四川省雅安地区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雅安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雅棉小片,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因此,本文结合多种历史参考资料,试图通过探索雅安方言中“拢”的本义和今义,同时对比现代汉语普通话,对“拢”在词义上的历史继承和发展变化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雅安方言;拢;语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
【摘要】在现代词语中,新词语逐渐出现了“族群化”的特征。以“X族”为例,通过词根“族”的词缀化、“X”对“族”的语义限制,分析出“X族”的构词理据:在语法上,伴随着“族”的词缀化现象,“族”的位置固定下来,并且在语义中担任中心语的位置,主要靠“X”的语义承担新词语的语义,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f(X)=X族;在语义上,通过对各大类中“X族”的分析,“X族”的语义特征也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X
作者简介: 马忠旭,男,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