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频的三部中篇小说集《疼》《盐》《裂》中不乏母亲形象的书写,以母性意识为关照点能够发现孙频笔下母性的书写与传统母性意识的塑造相悖。多数情况下,母亲们的母性本能是淡漠扭曲的,究其原因,一是巨大的生存压力所迫;二是母亲们独立精神的严重缺失。从文学史发展进程来看,孙频的“反母性”书写受到新时期女作家作品的影响,有所继承与发扬。在80后写作中,也显示出严肃的态度,为当代文学贡献了更加多元的母亲形象
【摘要】认知诗学将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应用到文本分析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文学作品的视角,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视角入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和认知隐喻理论对唐诗《琵琶行》进行分析和解读,体会作者构建场景时的创造力以及全文的音乐和人物隐喻。 【关键词】认知诗学;图形/背景理论;认知隐喻;《琵琶行》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木兰无长兄》是晋江作者祈祷君的作品,取材于汉乐府民歌《木兰辞》,既是一部侧重历史考究、引起读者对北魏历史兴趣的半架空历史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带有穿越、玄幻等娱乐元素,利用《木兰辞》中的背景设定、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等进行二次创作的网络同人小说。在写作形式上梯形结构和平行结构叠加,叙事上“史”与“学”的特色很鲜明。 【关键词】《木兰无长兄》;叙事;平行结构;梯形结构 【中图分类号】I206
【摘要】20世纪30年代,在现实主义文学和左翼文学竭力地表现社会黑暗现实和底层人民困苦的激情创作中,沈从文以自由主义和独特的田园牧歌式书写独树一帜。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充满温情和美好,是对支离破碎的“乡土中国”的一次整合和重构。但同时,受到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湘西已不复从前,桃源式的生活也快消失殆尽。本文主要从形象的流变、湘西自然生态和风俗画卷的演绎以及对现代性的批判三个方面针对《长河》中的乡土写作,探讨
【摘要】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除了对宝、黛、钗等主要人物进行了精雕细磨的刻画,对芥豆之微的次要人物也进行了别出心裁的描写。但是曹雪芹并没有均衡笔墨,而是依据次要人物身份、处境等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描写,其中有浓墨重彩的丫鬟奴才,有略加点染的道士尼姑,还有一笔带过的清客农民,他们如同镜像般观照情节、人心、自身、他人以及现实社会,体现着曹雪芹独具匠心的创作巧思和警世箴言。 【关键词】《红楼梦》;曹雪芹
【摘要】本文以超现实主义视角对《巨人传》中的庞大固埃讼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荒诞性的表现和意义。庞大固埃讼案是《巨人传》中的重要情节之一,其荒诞性体现在该文本的语言运用之巧妙,拉伯雷通过支离破碎的意象与诗化错乱的文本营造出的梦境乌托邦与现实进行对比,从而展露主体与现实之间的疏离。通过超现实主义视角的解读,可以看出《巨人传》对理性的扬弃和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深度挖掘。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
【摘要】在维多利亚时代,受到父权制社会道德标准的影响,女性的权力被侵害,身心被迫害。在《呼啸山庄》中,伊莎贝拉的自我意识因父权制社会的压制而迷惘,与此同时,她的自我意识也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得到成长。从迷惘与成长两个方面研究伊莎贝拉的自我意识,可以窥见父权制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探究在压迫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成长。 【关键词】自我意识;迷惘;成长;《呼啸山庄》 【中图分类号】I561
【摘要】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当代蒙古族作家,记忆深处的童年经历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创作灵感,其创作带有独特的生命意识。他的创作尊重动物的本体性,表现动物的本真状态,其笔下的动物是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而存在于自然之中。另外,还有对于生态文化的思考,黑鹤深刻地思索人与动物的共存关系,这都体现出黑鹤朴素的生命观。 【关键词】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精神故乡;黑鹤;《狼獾河》 【中图分类号】I207
【摘要】本文从梦的内容和材料来源、梦的隐意、梦与精神分裂三个方面对拉斯柯尼科夫的第一个梦展开了分析。这个梦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包括童年和新近记忆在内的精神刺激,有多层隐意,其中重要元素“马”有三重象征——阿廖娜、受苦难的生灵和他自己。梦境体现出拉斯柯尼科夫神性与罪性的精神分裂,罪性自我更胜一筹,暗示他此时仍然坚持人神化的道路。 【关键词】《罪与罚》;弗洛伊德;释梦;拉斯柯尼科夫;梦境;罪性与神性
【摘要】白人与黑人种族长期存在着一个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但在库切的《耻》中,反映了一种新的关系。长久占据殖民主体关系的白人权力被解构,被殖民者成为霸权者。这种不同于传统关系模式的权力置换,是南非后种族隔离时代的特点。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对后殖民时代下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传统二元对立的框架关系的转变,以及作者在这种转变描写背后所蕴含的种族融合的理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库切;《
【摘要】《红楼梦》中林黛玉将落花埋葬在花冢中,是谓“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葬花成为文学史上的著名场景,而北京陶然亭公园内的锦秋墩南坡上也有一冢,冢前原有一石碑,上刻“香冢”二字。曾有书把香冢说成是香妃冢,影响了后世许多小说创作。本文根据香冢与鹦鹉冢的碑铭文和晚清文人笔记,串联起诸多线索,认为香冢和鹦鹉冢应该均为张盛藻所立。张盛藻立香冢、作《香冢铭》,正是和黛玉起花冢、吟《葬花吟》一样的行为艺术,
【摘要】自抗日战争爆发,河北作家进行了抗战小说的创作,经由战时、十七年、新时期以至到当下新世纪的阶段,河北作家在“抗战”这个题材领域一直前行,并呈现出渐次突破的写作状态。在新世纪,经历过战争的老一代作家已经或正在渐次退出写作舞台,而与此同时一部分青年作家开始崛起创作。从新时期开始创作抗战小说的作家有的承续创作并更加成熟,这是值得去关注的。对新世纪以来河北作家创作的抗战小说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
【摘要】骆宾基是一个敢于反抗、永不屈服的硬汉,在他的诸多小说中刻画了许多同样具有硬汉特质的人物形象。带有功利色彩的时代外因推动了其硬汉形象的塑造,而骆宾基在珲春的成长经历也为其作品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些雄健顽强、敢于抗争、生命力蓬勃的硬汉人物生动丰满,不仅传达了作家对坚韧不拔、昂扬向上的民族性格的追求,也体现出超凡的时代精神,为正投身于抗战中的人们带来鼓舞与力量,并激励人们
【摘要】突出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迟子建小说的中心主题,她关注着生态人文,关注普通群众和小人物的生活与遭遇,在见证现实的残忍和黑暗、人性的邪恶之后依旧在坚定地通过作品传达出向善的希望,展现强大的生命活力。她对于苍茫大地的包容,对于悲苦命运的悲悯情怀,在当代作家中也是十分突出的。结合着迟子建的童年影响,个人对于社会生活的经历和思考等因素可以更好、更深刻地去理解她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本文简要地对迟子建小说
【摘要】观照鲍照的诗文创作,“伤逝意识”是其创作的主旋律,贯穿创作的始终。这种意识的产生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国家文化环境的渲染、长期远离家乡与亲人的背景、政治环境起伏不定的变化导致仕宦经历的不顺、丰富的羁旅经历以及途中所观赏的自然环境带给他的种种感悟,从而产生感伤的意识,使其诗文中带有不同的“伤逝”内容,不同的内容产生原因不同,但其“伤逝意识”的产生与所处的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关键词
【摘要】山本日下(1725—1788),日本江户中期儒者,作为土佐藩佐川町家塾名教馆首任学头,振兴了佐川町儒学教育。其著作《论语私考》不仅是《论语》海外流变过程中诞生的日本本土化注释本,亦充当了江户中后期土佐藩教育中的重要儒学教材。本文从其《论语》注释《论语私考》出发,考察其管仲论,剖析其“仁”思想,借以管窥江户地方儒学教育的实际内容。从日下的“管仲”论可知,日下反对王肃及宋儒为管仲失义做辩护,忠
【摘要】汪曾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知名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将中国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其小说结尾处也是承载着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这种艺术构思,或是对主题的颠覆——意外却不突兀;或是对意境的营造——言虽尽而意无穷;又或是对悬念的设置——引发读者深思与共鸣。这些都被看作他小说中的“点睛之笔”,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旨,还丰富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引导了读者洞悉世俗人情。 【关键词】汪曾祺;短
【摘要】汤素兰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重要作家,她的作品巧妙地将生机盎然的自然生态与儿童主体的精神生态并置融合于一体。“笨狼妈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建构了一个个想象奇特的童话花园,并以此展示儿童与成人、儿童与社会及儿童与自然的多重联系,显露了当代儿童的物质与精神生存困境。本文综合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批评理论和汤素兰童话《笨狼的故事》的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就儿童视角的自然生态叙写、儿童生存困境的具体表现、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社会高度智能化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技术支撑,这种新技术的运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在劳动价值论中的运用和发展,加深对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践行与发展的理解。 【关键词】人工智能;劳动价值论;劳动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在《庄子》内篇所塑造的众多人物中,作为儒家圣人的孔子是其中最有分量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不仅出现次数多,且呈现出了多种不同的形象特点。这些形象大致可分为悖离于道的儒者形象、虚心求道的儒者形象以及道家思想的代言人这三类。而庄子之所以改塑孔子形象,一是出于写作与论证上的需要;二是庄子对孔子的欣赏与认同;三是儒道思想存在相通之处。这也反映出了庄子对孔子的态度,即庄子虽不认同孔子的一些思想,但对孔子本
【摘要】儒家的政治思想发展到战国中期,在孟子这里发生了明显的转向,相较于基层礼治,孟子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急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诸侯混战、民不聊生、邪说横行,面对儒家日益被冷落的局面,孟子选择了“上行”的路线,游说君主从王国层面施行“仁政”,解决民生疾苦问题,以此得民得心,最终实现“王天下”的伟大功业。在孟子看来,“得民心”,既是承天应命的要求,也是“王天下”的必然前提;既是君主把“不忍人之心”扩
【摘要】孟子是继孔子之后被尊崇的圣人之一,之所以能在后世的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色彩,不仅仅是因为他才华横溢,超凡入圣,更重要的是心含善性,为天下行的大无畏的高尚品格。由“不忍人之心” ①到“不忍人之政” ②,以一人之心为万民之命,无论是修心养身还是待人接物,或是治国治民,孟子总是以一种极高的道德品性作为其原则。这种极高的道德原则被孟子称之“诚”。诚,是上天的原则;而思诚,则是为人的原则。孟子以一“
【摘要】《春秋》以其独特的“春秋笔法”将褒贬寓于文笔之中,而《左传》更是沿着《春秋》的道路,将这一特色继续发扬。礼法作为《左传》中贯穿始终的评判标准之一,更是书中人物、国家行事的重要准则。《左传》通过简练的文笔将延续在历史长河中的礼法及其在时代影响下而产生的变化直观展现在我们眼前,也浓缩了春秋战国之际的时代之变。 【关键词】《左传》;春秋战国;礼法;稳定性;变动性 【中图分类号】B22
【摘要】王夫之的《庄子解》是中国古代解庄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为深入研究《庄子解》这一宝贵的文献资料,必当疏通其文意。整理发现,《庄子解》中尚存在一些有待疏解的字词,本文选取其中部分疑难字词,并进行考释,对《庄子解》一书的文献研究工作及汉语词汇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王夫之;《庄子解》;字词;考释 【中图分类号】B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心理疗愈”旨在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对个体进行疏导,疗愈过程有多种途径和形式,而通过艺术形式或“艺术疗愈”的手段在近年来也成为一个探讨的主题,例如,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在心理疗愈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著名“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导演的影片《爱德华大夫》是一部将电影艺术与心理疗愈相结合的典范之作,以电影为媒介,结合艺术观念化表达的心理疗愈电影,取材于精神分析理论。影片以一位女心理医生与一名失
【摘要】电影《裂缝》作为一部典型的女性影片,其女性的立场及女性主义的视角渗透在影片各个角落。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电影经由女性主体与欲望叙述,女性凝视与自我审视,以及女性成长与价值探寻,进一步勾勒出女性对知识、独立、自由的渴求和女性应有的积极能动的主体形象,完成影片对于女性主体、欲望、凝视、人生价值理想的思考和探讨,重申和强调了女性的主体性和自我价值实现。 【关键词】女性主义;主体性;自我审视;价值理
【摘要】《蒋氏游艺祕录》为清代书画学论著丛辑,收编清代金坛蒋氏一门三代蒋衡、蒋骥、蒋和书画论著共九种,乾隆五十九年潘浚书,前有天津赵琳梦倩氏作序。目前学界研究多集中在对蒋氏某个人或某篇论著上,对《蒋氏游艺祕录》的整体研究几近于无。通过《蒋氏游艺祕录》刊刻背景、蒋和与序者赵梦倩及其书者潘浚之间关系、蒋氏家学传承等多方面的考证,有助于我们对清代书画论著进行进一步挖掘,同时也为研究金坛蒋氏家族者提供参考
【摘要】印度境内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戏剧作品是约公元2—3世纪的戏剧家跋娑的作品。作为印度历史上较早的成熟的戏剧作家,跋娑的作品人物塑造细腻,人物关系巧妙,情节富有戏剧性。因此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三重人格与无意识的角度,分析《惊梦记》中的人物个性的形成及表现。 【关键词】《惊梦记》;三重人格;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351 【文献标识码】A 【
【摘要】本文旨在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近年来流行音乐的歌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文本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其对不同词语的使用情况,并归纳其总体的词汇特点。此外,本文还结合相关社会文化背景,对近年流行音乐歌词创作实践进行动态分析,发现近年的流行音乐歌词在语言内容上具有通俗化与低俗化的趋势,在风格审美上具有多元化与凝固化的趋势。 【关键词】流行音乐;歌词;词汇 【中图分类号】J614
【摘要】版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中,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艺术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版画艺术因其特有的制作流程、画面质感以及其自身特有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具有语言美、题材美、内涵美的多维美育特征,能够在培养人们审美能力、爱国主义思想、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
【摘要】《西游记》融合了丰富的佛教、儒教和道教思想,其中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类词的正确翻译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升中国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翻译伦理学为指导,对余国藩与詹纳尔《西游记》译本中法器的英译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西游记》;翻译伦理;文化负载词;法器翻译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摘要】近年来,旅游景区的翻译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旅游景区的公示语对国家形象和文化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阳是全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学术文化浓厚,景区的公示语翻译理应加倍重视。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解析了红旗渠景区公示语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适应性选择转换中的错误翻译,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红旗渠;公示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
【摘要】译者作为不同民族文化的构建者,是文学翻译中最活跃的因素,然而长期以来,译者一直受“忠实”标准的束缚,主体性被扼杀,只能复制原作。自巴斯奈特提出“文化转向”以来,译界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从单一的语言层面转向多维的文化层面研究,在肯定译者翻译改写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译者主体性这个话题。本文通过论述译者主体性的内涵,从对文本的选择、解读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方面进行举例分析,旨在揭示译者主体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影视字幕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字幕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同时也是了解世界的窗口。字幕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体验感。本文将《老友记》作为源语文本进行案例分析,利用格特的关联理论分析影视字幕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基于关联理论,本文主要从词汇翻译、句子翻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影视字幕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保证观众以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摘要】在翻译领域进行“社会学”转向之后,更多的研究视角开始转向译者本身,并将翻译视作社会活动,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研究的视域更为广阔。其中译者角色化的程度一直备受争议,本文使用“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其合理度进行分析,并以曹明伦和蒲隆各自翻译的《培根随笔》(The Essays)进行对比研究,探究角色化的合理度。最终指导译者如何在合理的领域正确发挥角色化的作用,据此为文化传播从“
【摘要】自2022年起,“×门”这样的网络热梗迅速在大批年轻人中间风靡起来,许多网友纷纷宣布自己加入“麦门”“肯门”“瑞门”等等。显然,“×门”是一种独特且有趣的语言现象,使用者用其表达自己对某件事物或者某个人的强烈喜爱,因而愿意成为其忠实的信徒。本文以“×门”为研究对象,着重从“×门”的词义与语法层面进行剖析,并尝试在模因论视域下对其流行原因进行探究。 【关键词】×门;网络流行语;词义;语法;
【摘要】时间副词“一度”的频繁使用,使得其反预期功能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一度”的语义变化、“一度”的变化义及预设、“一度”作为反预期信息明示成分的功能表达以及其反预期功能生效的条件这四个方面探讨“一度”的反预期功能。 【关键词】一度;反预期;语义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4)23-01
【摘要】音节语素化并非新现象,如佛教传入中国后翻译了大量经文,从音译词“佛陀”中取出音节“佛”与其他的语素相结合,产生了如“佛经、佛寺、佛法、佛器”等新词。而随着语言的发展以及网络普及率的提高,网络用语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如fans(迷,狂热爱好者)在经过了音译以及汉语的改造之后,变成了“粉丝”一词并在网络广泛传播,衍生出“果粉、路人粉、脑残粉、僵尸粉”等词,“粉”从原来的fan这个无义音节逐渐
【摘要】先例现象是语言思维活动的产物,为民族语言文化共同体每个成员所熟知,在交际过程中借助于文本中相关的话语多次复现。文学作品是先例现象的重要来源,与契诃夫作品相关的先例现象数量颇多,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与民族文化意义。本文通过探究成为先例现象的契诃夫作品标题来源,分析其在不同语篇中的复现形式,阐释了其独特的语义和语用价值。 【关键词】先例现象;契诃夫;作品标题 【中图分类号】H355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伴随着各聊天软件、短视频、新闻媒体的传播而被大众所熟知并广泛应用,于是被网民们称为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是众多语言变体中的一种,它产生于网络而又被运用于网络,所用的修辞方法多样,丰富了网络用语,形成了个性化、口语化、娱乐化、符号化的网络流行语。现主要从修辞格的角度出发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运用方法、效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修辞格;
【摘要】“XX刺客”,当代网络新兴构式,其基本用法作名词短语使用,同时可充当句子主语、宾语以及定语,经过词义引申与功能扩展,“XX刺客”中的“XX”已经由简单的名词向动词、形容词扩展。“刺客”常常具有[+刺痛][+意想不到][+突袭性]的语义特征,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XX刺客”,该构式用隐喻的方式将其隐秘性、突袭性的特征投射到其目标域上,表达一种对高物价的斥责态度。经过高频类推,产生了许多种类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