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麦家的小说《刀尖》,以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方式和不同的叙事视角展开并推动情节的发展,采用相辅相成的双线叙事结构来呈现一个精彩的谍战故事。《刀尖》在让读者感受谍战小说的魅力时,也展示了谍战小说世界中建构的个体命运如何融入家国命运,同时唤起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精神世界。以叙事学角度分析麦家谍战小说《刀尖》的叙事策略,对麦家成熟的叙事风格阐释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刀尖》;表达方式;叙述视角;叙
【摘要】《古诗十九首》的抒情具有随时空的累加效应,从抒情中汉末文人的群体创伤记忆也得以体现。这群文人,或随着物转星移强化创伤,或以诗歌抚慰创伤,两种心态均产生了十九首诗作中不可释然之悲,并使人共情,催人泪下。本文试从色彩感知角度入手,通过《古诗十九首》的色彩语言分析其群体创伤与时空观念。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创伤记忆;时空观;色彩感知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
【摘要】余华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在早期创作中尤其痴迷对死亡、残酷和暴力的叙述。在后期,他的创作由先锋实验转向现实主义,注重对生命本身的思考,作品中开始通过对苦难叙述展现人性温情。本文以《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为例,从重复叙事手法中苦难和温情的呈现探讨余华这两部作品中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重复叙事;苦难;温情;生命哲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贾平凹是当代文坛公认的擅长塑造女性人物的作家。《废都》《暂坐》这两部以城市为题材的小说虽在时间上相隔近三十年,但“一男多女”的书写模式之下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废都》描写了在原始本能与性爱书写下世纪末女性的情感纠葛,《暂坐》则于身体消费与欲望叙事中讲述新世纪都市女性的现代人生。纵览这些女性生存状态的变化,她们始终未走出男权文化的藩篱,由此也显现了作家传统的女性观。 【关键词】《废都》;《暂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问世,因其文本结构的特殊性,很难界定其文本体裁。现如今非虚构写作浪潮在国内兴起,回望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就会发现这本书有着“跨文体”“介入性”“真实性”“反思性”等非虚构特征。刘震云走向历史,用在场的方式带领读者重返1942年哀鸿遍野的河南,通过史料还原真实历史,用底层视角审视这段苦难岁月。 【关键词】非虚构特征;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
【摘要】身为移民作家,古尔纳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流散文学的特征,聚焦他及其作品的研究有利于探索和概览非洲文学的典型表征。他的小说《赞美沉默》讲述了叙述者离开家乡桑给巴尔来到英国生活的故事,以叙述者的生活轨迹为主线,通过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伦理困境、伦理身份冲突和伦理选择,揭示了流散者“夹心人”的生存困境和对主体地位的渴望与追求。在构建流散语境的同时,古尔纳在小说中穿插了自己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对
【摘要】红学家对《红楼梦》中最重要的花“女儿棠”的象征意义看法各持一端,从林黛玉、薛宝钗,到史湘云甚至贾宝玉,莫衷一是。从贾宝玉所论“女儿棠”得名的缘由可知,女儿棠如同兼美仙姑一样兼具钗黛之美,它是所有红楼女儿的象征。“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从海棠和芭蕉中跳脱出来,就其中“暗蓄的”色彩的象征意义而言,女儿棠的红色是所有红楼女儿的象征色;从几位重要人物的居所的主色调绿色以及其他文
【摘要】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作品《艰难时世》中,揭露了维多利亚时期的功利主义哲学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并有力地抨击了现代工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小说中的露易莎这一女性形象贯穿始终,事实哲学的教育观以及极端理性的情感观都限制了她的自我意识,最终造成了她不可挽救的人生悲剧。本文以资本工业社会中“利益至上”原则的毒害为立足点,对露易莎在追求自我意识时心理状态的变化进
【摘要】1989年,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凭借《长日将尽》折桂英国布克奖,其作品随之获得广泛关注与研究。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叙事结构、后殖民主义以及新旧价值观冲突的解读上,对于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人格成因鲜有探讨。有鉴于此,本文以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福柯所提出的规训原则,分别从自我规训、社会规训和空间规训三个层面对史蒂文斯加以透视,旨在探究在三重规训的作用下史蒂文斯的身心状态、感情生活
【摘要】1847年,天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出版了第一部作品《呼啸山庄》。100年后,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深入人的潜意识,提出关于欲望的理论。回看《呼啸山庄》,欲望叙事是贯彻其中的隐含叙事路线。本文从拉康的理论出发,重审主人公被压抑的、被构建的、虚无的欲望,进而为解读书中人物心理、文化隐喻与种族征服提供了理论视角。 【关键词】雅克·拉康;欲望叙事;种族征服 【中图分类号】I107
【摘要】“扇”是生活器具与文化象征结合的典型之一,我国自古就有文学作品中的“扇”意象与作为扇书扇画艺术载体的“扇”物象。本文主要探讨“扇”的文学意蕴和审美意蕴的发展路径与呈现方式,以此来观照中国传统内敛、藏锋、空远的文化心态和审美倾向。 【关键词】“扇”;象征;隐;审美观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摘要】“语言学转向”对当代的人文学科影响深远。形式主义者普遍持认识论立场,视文学语言为对象,努力为文学语言与其他语言的区别营造一条界线。罗兰巴特对文学语言的思考独具一格,他对文学语言的思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论立场,而是走向存在论,这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文学语言观中具有典型性。从时间维度看,文学语言是写作现象学中的语言,言说是已完成的语言。从空间维度看,作为动宾结构的“修——辞”喻示着文学语
【摘要】“形式”这一概念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嬗变过程,其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罗马时期。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希腊化”和“化希腊”的二元冲突之下,在其《诗艺》一文中提出了“合式”原则,其“合理”与“合式”原则,正是现代美学和文艺理论上内容和形式范畴的初步确立,为后世的文艺理论家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贺拉斯;形式美学;形式;贺拉斯形式美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摘要】陆游一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他的疾病诗中也不难发现痕迹,某种程度上,儒家思想是他创作疾病诗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它也影响着陆游对于疾病和生死一事的看法,具体表现在他对于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死亡的坦然上;此外,儒家思想还影响着陆游对于社会以及国家的态度和想法,将诗与忧国忧民之思紧密结合,抒发了他对于理想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态度。 【关键词】陆游;疾病诗: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沈从文和谭恩美两位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是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受重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分析这两位作家作品中国家形象建构的共性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沈从文作品中的国家形象建构强调民族特色、关注民生和历史传承,展现了湘西地区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谭恩美作品则注重民族文化的表达,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国文化有机结合,呈
【摘要】阿来的中篇小说《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被誉为“山珍三部曲”,描绘了虫草、松茸和岷江柏这三种在藏区独有的珍奇“山珍”由最初富有活力的自由生长到人类竞相争夺之后的衰弱生存状态,展现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在面对利益时生发的急功近利之心以及对于自然界资源的疯狂掠夺和占有,最终导致物种的濒危和生态的失衡。在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中,小说里的几位主人公桑吉、斯炯、王泽周始终以一种守望的姿态,
【摘要】以往学者多从“反封建”“追求自由平等”等角度阐述晴雯的“心比天高”,本文立足微观视角剖析其“心比天高”的性格体现与具体指向,从晴雯与袭人、小红的对比以及从“黛之影”的角度探讨“心比天高”的内在原因及其艺术形象的独特性。“心比天高”的外在表现是晴雯的对抗性,她以庞大而顽强的自我对抗自己瞧不上的奴才与主子;“心比天高”的内在原因是无所求,她不追求婚姻或事业,以赤诚无私之“憨”、痴心傻意之“勇”
【摘要】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是对当代大众文化现象的深入剖析和批判,对于揭示现代社会中的文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的理论之维、现实之维和价值之维三个维度对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代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论分析。首先,通过介绍文化工业的内涵和背景,了解文化工业的本质和特点。其次,解析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理论阐述和批判观点。最后,对文化工业进行批判性的
【摘要】庄子技术思想中,“技”“道”范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技”之价值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技”之外在价值主要体现在技术作为人工创造物被人用以做事的工具和手段,进而产生外在功利;“技”之内在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技术人本真的关切,直接体味自然、欣赏自然而使人精神愉悦,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然而,从技术业已成为人类社会的背景审视,人类重视“技”之外在价值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越其内在价值,因此产生一系列威
【摘要】清末维新变法期间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启蒙阶段,这期间维新派人士提倡妇女解放,积极主张禁缠足、兴女学等活动,为后续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1898年《申报》中关于女性解放的报道进行分析,了解中国近代早期女性意识觉醒的轨迹以及《申报》在女性解放意识萌发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探讨女性如何在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实现自身的成长和突破。 【关键词】维新变法;《申报》;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K2
【摘要】海瑞,高风亮节,秉公执法,克己奉公,深受百姓爱戴,在民间始终有着很高的评价。然其性格也有其极端性的一面——固执、呆板、不近人情。虽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但其仕途坎坷,很难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本文将从海瑞性格入手,探讨其性格的两面性及其与仕途之间的某种联系,从而对其政治得失进行评价。 【关键词】海瑞;性格;政治前景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强调了其作为自由领域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障。同时他也对市民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反省,尽管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需要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内容进行梳理,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其意义。马克思对黑格尔在市民社会理论中的逻辑神秘主义进行了批判和摒弃,并用一种全新的唯物主义视角来观察市民社会,从而达到了对市民社会的超越
【摘要】地方志是记载一地古今综合情况的志书,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中华书局《夔州府志》有正德、乾隆、道光三个版本,其中明朝正德版《夔州府志》十二卷,内容简略,清朝乾隆版和道光版《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更为完善,体现出清代修志事业的成熟。 【关键词】《夔州府志》;版本;体例;校勘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释贫困与独立的相关内容。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是工人贫困的表现形式,异化劳动和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是工人身处贫困生活的成因。“独立”一词的话语内涵在于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创造,经济独立与精神独立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每个人独立的真实样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贫困与独立的重要内容对我国治理相对贫困问题进而提升人的独立自主程度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摘要】道光、同治《义宁州志》载录有关徐禧的三篇宋文:《除徐禧直龙图阁权御史中丞制》《赠徐禧吏部尚书谥忠愍敕》和鲜于侁《徐忠愍墓志铭》,《全宋文》收录后二篇,并疑为伪作,兹考据文献,发现新证据,可以定谳,此三篇确为伪作。 【关键词】徐禧;《全宋文》;《义宁州志》;辨伪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
【摘要】先秦诸子对义利思想的阐发各有侧重,其中墨子的义利观表现出义利并重的理念,同时他将其与社会治理联系在一起。从《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以及经济理论能够看出司马迁继承了墨家的为天下之公利,“强本节用”的义利思想,并且司马迁也将义利观念与社会治理紧密联系起来。司马迁还在墨子义利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司马迁认为逐利乃人之本性,他提出了逐利的方法以及基本的原则。 【关键词】司马迁;墨子;义利观;继承;发
【摘要】本文以军民关系为视角,对湖北红色歌谣进行分类剖析,旨在通过红色歌谣这一载体,从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两个方面回顾湖北地区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最后响应“双拥运动”号召,深入挖掘湖北红色歌谣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传承,丰富新时期军民关系的发展内涵,助力优秀革命传统的延续和红色基因的传承。 【关键词】湖北;红色歌谣;军民关系;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
【摘要】藏戏发展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非遗文化传播和创新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创新和产业发展。藏戏作为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藏民受到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等一些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藏戏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藏戏是藏族文化的一个窗口,本文阐述了藏戏的起源
【摘要】改编自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电视剧《梦华录》,自开播以来广受好评,收视率与关注度在互联网平台始终位居前列,并荣获2022暑期档网络剧热度榜冠军。《梦华录》的成功,来源于其对《救风尘》思想内涵的继承,对历史故事所做的时代性融合,并通过影像真实地再现了宋代繁华富裕的都城生活。但《梦华录》也因妓女脱籍的执念、男女主“双洁”等话题遭遇争议。这些争议性话题的根源,主要在于《梦华录》对《救风尘》
【摘要】在后人文思潮的影响下,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焦点主题。沉寂数十年的泛灵论被再次打捞上来,褪去原始的神秘性而重新定义了“人”。本文试图围绕西方电影理论中关于特写、面孔的论述,展开对其书写中的泛灵论倾向的简要回溯,观察电影媒介拟人化视角的复杂性。 【关键词】泛灵论;特写;面孔;拟人化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拉美文学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经历了种种艰难才迎来如今的繁荣。由于中国文学与拉美文学在诸多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中国文学可以从拉美文学的广泛传播中借鉴成功经验,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本调研以《百年孤独》为重心,借助线上问卷调查平台及线下纸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拉美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传播与接受情况,根据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年龄
【摘要】《记萨镇冰先生》是一篇以描述萨镇冰生平事迹为主的文章,作者在其中倾注了对于萨镇冰先生的崇敬之情。本文以Halliday功能语言学语篇功能为基础,从衔接与连贯、语篇结构以及主位结构这三个角度分析张培基的译本,从而更好地在语言学层面解读《记萨镇冰先生》及其英译。 【关键词】《记萨镇冰先生》;语篇功能;衔接;语篇结构;主位结构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电影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英文电影和电视剧的广泛流行,字幕翻译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电影字幕翻译揭示了翻译人员对影片的翻译环境高度关心,译者的主导地位也被充分认可,他们不仅关注到了语言的转换,对文化交流,以及交际意图的传达,也对语言维、文化维以及交际维都做出了更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神奇动物在哪里》讲述了神奇动物学家纽特·斯卡曼德从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离职后,为了寻找和保护神奇
【摘要】除夕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而除夕最重要的文化就是年夜饭。以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为例,其年夜饭的辅材、烹饪特色及待客之道,展现了东北地域文化内涵及蕴含深刻的地方节日文化。通过考察东北地区除夕民俗的年夜饭,可以更好地将其作为日常生活实践的民俗文化代代传承,使年夜饭具有更多的人伦亲情与节日文化内涵。 【关键词】年夜饭;东北地区;地域文化;民俗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7
【摘要】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往往将自身地域文化元素体现出来,这对于展现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作用较大,同时更能实现对地域文化的有效传承、发扬光大。本文重点研究了文创产品中体现凉州文化元素的设计路径。 【关键词】文创产品;文化元素;设计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20-0109-03 【DOI】1
【摘要】“谁懂啊”在网络语言环境中使用频率很高,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立场标记。说话人在使用“谁懂啊”标记话语信息时,常伴有着自己主观认识,评价和情感立场的表达。本文以Du Bois对话语立场的三角理论为分类框架,系统地考察“谁懂啊”的言者立场表达功能。通过量化研究发现:说话人主要用“谁懂啊”来凸显自己的情感和评价立场。其形成机制与句法环境的改变,主观化推动以及类推机制有关。 【关键词】
【摘要】语序在现代汉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东粤方言与普通话的副词位置有很大的区别,前者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古代汉语语序,在语言表达方面独具特点。从语义学、语言类型学等角度分析广东粤方言副词后置结构,粤方言后置副词的演变方向主要有两个:与前置副词构成框式结构、趋于虚化,并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分析粤方言副词后置的语用特色。 【关键词】粤方言;副词后置;语序 【中图分类号】H178 【
【摘要】以评价系统为理论框架,以“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为指导,采用生态话语分析的方法,对台风新闻报道中评价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背后的生态取向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所选语料中介入资源多于级差资源,态度资源最少;整体呈生态有益性取向。旨在提高受众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丰富和拓展评价理论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评价系统;台风报道;生态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141
【摘要】“从不”最初连用产生于先秦时期,在唐代以前,“从不”都处于跨层结构,唐代是“从不”词汇化的形成时期,经元代发展,一直到明清时期达到成熟期。在结构紧密和语义凝练的前提下,加之语用的经济原则,“从不”经过结构的重新分析,跨层词汇化成为独立的副词。 【关键词】从不;跨层词汇化;“从/否”类副词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在汉语和韩国语两种语言中,四字成语数量巨大且意义精练,彰显着语言文学的精美巧妙和生活的艺术,时至今日仍被广泛使用,是宝贵的语言文化精髓。已经有许多前辈对中韩四字成语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但仍可以对中韩四字成语蕴含的语言文学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探讨,所以本文将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中韩四字成语在定义和形式意义上等语言文学方面进一步探讨研究,旨在对前辈们的研究成果作些补充,也期望本文可以对中韩
【摘要】为梳理近二十年国内文化认同领域研究热点与研究脉络,通过选取CNKI数据库中近二十年以“文化认同”为主题的4997篇期刊文献,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纵向来看,近二十年内研究历程可分三个阶段,即萌芽期(2008年以前)、发掘期(2008—2018年)、影响期(2018年以后),且这些时期内的发文量深受国策影响。横向来看近二十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1)揭示文化认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