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试从多重视角入手对《骆驼祥子》的悲剧结构与内蕴进行阐释与解读。首先,从西洋古典悲剧框架以及现代性悲剧的视角对小说中以祥子为代表的洋车夫的悲剧进行分析;其次,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小说中以虎妞为代表的女性形象的悲剧进行分析;最后指出无论是以祥子为代表的男性人物形象还是以虎妞为代表的女性人物形象的悲剧,都可以归结为个体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与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宿命悲剧。 【关键词】《骆驼祥
【摘要】叙事学又译“叙述学”,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它以形式主义批判而闻名于世,着重关注叙事的理论和系统的研究,并被指称为论析叙事作品的科学,其包括叙事主体、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叙事语态等。在整个20世纪,它都以不同的文本形式与我们相随,废名和鲁迅作为20世纪初期伟大的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往往具有自己的叙事风格,显露出一定的叙事张力,彰显了两者非凡的叙事功底。目前
【摘要】奥地利当代著名作家彼得·汉德克于1972年发表了自传体短篇小说《无欲的悲歌》,他用客观冷静的笔触回忆了母亲痛苦悲惨的一生。在汉德克笔下,他的母亲从一个活泼明朗的乡村少女逐渐被社会扭曲、压迫成一个绝望孤独的家庭主妇,晚年因备受疾病折磨而服药自杀。笔者认为母亲的悲剧命运离不开宗教的压抑、战争的摧残以及疾病的折磨,这三座“大山”不停地挤压着她的生存空间,侵蚀着她的肉体和灵魂,使得她根本没有任何喘
【摘要】本文运用黑人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分析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指出父权制和种族歧视是导致黑人女性深受剥削和压迫的根源;在黑人女性之间建立的“姐妹情谊”;黑人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个人意识的增长,自身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改变黑人女性境遇的关键;黑人女性在自身成长和改变的过程中带动黑人男性共同进步,从而提升黑人女性生存空间,建构黑人女性主体性,实现真正意义的解放和独立。 【关键词】《紫
【摘要】多丽丝·莱辛敏锐地观察到第二波女性运动给女性、男性以及整个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本文运用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探讨该小说中在新女性思潮兴起的挑战下,本恩·爱塔男性气质的焦虑、反思与重建,揭示了多丽丝·莱辛对新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理想男性气质建构的期待。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康奈尔;男性气质;新女性思潮;重建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朱自清的《背影》是叙写父子关系的散文经典。本文采用精神分析的文学批评方法,分别从无意识的弑父情结、三重人格结构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出发对《背影》一文进行解读,旨在探寻朱自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对父子关系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以丰富《背影》一文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背影》;朱自清;精神分析法;父子关系;情感变化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以高尔基的短篇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文中的环境描写。首先深入分析小说中浪漫主义基调和写实主义笔触的语言特色、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从不同感官出发的描写,然后详细讨论环境描写在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人物形象和烘托主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环境描写在整篇小说中的重要性,为读者更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丰富阅读体验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伊则吉尔老婆子》;环境描写
【摘要】《平凡的世界》描写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的深刻变革,表现了路遥真实的生命体验和独特的书写方式,问世三十余年来经久不衰,被誉为“现实主义常销书”。在小说文本内部,《平凡的世界》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展现了童年、爱情、崇高等生命体验;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文坛上,路遥书写生命体验的方式可谓独树一帜,他避免了私人化的走向,力求创作公共文本,塑造真实朴素的作家形象,用观照生命体验的方式接续
【摘要】在《诗归》的评语之中,钟惺大量使用“难言”“不欲言”等字眼,力图在不具现诗歌情感的基础上品读诗歌,这一方式同样反映在竟陵派的诗歌创作之中,钟惺、谭元春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无法觉察自己的全部情感,而是需要经由作者与读者双方精神统一方可被领悟,并进一步提出了“气运”说,认为诗人的创作受时代的影响,并且诗人的主观创作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辟诗歌气运。因此诗人需理解并接受时代的差异,并且顺应差异创作
【摘要】萧红,作为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之一,虽然因病早逝,却留下了极丰富的文学财富。以1938年为界,可以将她的创作历程大致分为两个时期。1938年之前即为前期,其前期的代表作有《生死场》等;而1938年之后为后期,其后期的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等。萧红以诗意的语言,展现了东北的自然、人文和民族文化精神等方面,有对落后国民性的批判,有对觉醒的人民的赞美,还有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从萧红的文学作品中,能够
【摘要】湖湘诗派与楚地传统精神一脉相承,湖湘诗风的形成可追溯至晚唐五代。晚唐五代时期,李群玉、齐己、刘昭禹等湖湘地区本土诗人崛起,首次形成了本土文学与流寓文学笙磬同音、更唱迭合的局面,这些带有明显湖湘地域特色的诗歌创作中,表露出了大时代背景下相当一部分仕人在乱世之中辞官归隐的普遍心态,以及对逍遥物外隐居生活的追求向往,而这种隐逸情怀的来源,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湖湘诗人;隐逸情
【摘要】“台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虽未竟篇,但在我所见的中外同类著作中,没有比台先生更具‘性情’与‘见识’的作品:如果我们肯定文学史为一‘有生命‘之书写,则台先生的著作分明贯串以古典‘诗人’的精神,乃一真正的‘诗人之作’、一符应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特质之作。”[1]这是负责编校整理台静农中国文学史讲义稿的何寄澎先生对台静农先生的评价。古典“诗人”在此,并非从事诗歌创作的专业人士,而是“怀有诗性,特具性情、襟
【摘要】《世说新语》是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在记载人物方面,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从皇族贵戚到平民庶族。《世说新语》对历史人物的刻画颇有特色,并且擅长运用简洁流畅、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士人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记录。《世说新语》中的许多故事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有些故事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的信息,记录了不少名士对当时文学和艺术所做的贡献和影响。此外,《世说新语》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史
【摘要】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为繁荣、最为鼎盛的时代,然而安史之乱打碎了唐王朝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面对战争、饥荒与政治上的打压,杜甫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一职,开始了关陇之行。杜甫陇蜀纪行诗是杜甫在陇蜀地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真实写照,通过杜甫陇蜀纪行诗,可以了解杜甫陇蜀纪行的行程路线、杜甫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和陇蜀地区的山川景色。杜甫陇蜀纪行诗蕴含着重要的时代价值与思想内涵,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摘要】自第一次科技革命后,科学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同样,科技所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也相继引发人们的思考。其中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思想,就是这种对科技负面效应进行深刻反思的代表。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成为适用于一切目的的工具,把人类量化,把人工具化;技术优先权成了政治优先权,因为改造了自然也就改造了人;它使人服从于机构控制,造成了人的不自由的合理性。[1]关于马尔库塞所提到的这种不自由
【摘要】严复指明“治外法权”源于列强对“外交豁免权”的滥用,突出“治外法权”有违国际法理、背离通行惯例的特征,体现了其抗争意识。围绕外国领事行驶裁判职权与否,严复痛陈“治外法权”损害国家主权、驱散朝野民心,将致亡国之患。但最终,基于清王朝国力孱弱、刑律多弊的考量,严复将刑律改革而非抵抗列强作为收回“治外法权”的第一要务。严复对“治外法权”的论述,既有先知先觉者的敏锐,亦有对家国衰微的无奈。 【关
【摘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了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被取代的必然性和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并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进行批判继承。预见了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无限索取必将引发生态危机的爆发,提出了应对生态问题的可行方案,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为基石,为生态理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恩格斯在探究《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时,使马克思主
【摘要】梁启超一生“以著作报国”,生前著述多达九百万余字。在这些著述之中,梁启超对历史人物传记颇为重视,在此体裁上笔耕不辍,创作出不少佳作,《管子传》就是其中的一篇。在《管子传》中,梁启超以世界眼光和新式体裁对管仲其人及《管子》一书进行了梳理,系统详尽地挖掘《管子》一书中深刻博大的治国思想,极言管子政术,推崇管仲的法治主义及经济政策,表达了一位近代史学家对人物传记的独特见解,反映出近代爱国学者天下
【摘要】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如何利用和剥削女性的劳动力,并认为必须将妇女解放问题与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暴力革命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中,需要深入探索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性别压迫问题的根源和性别平等的实现途径,并强调妇女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从多元化的角度来审视女性问题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马克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墨子站在小生产者和平民百姓的角度上,针对当时社会混乱、诸侯割据、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伦理思想。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兼爱是为了兴利;非攻是兼爱的延伸;尚贤是为政之本;尚同是治国的手段。在此基础上实行节用、节葬、非乐,一方面有利于君主统治,另一方面减轻劳动人民负担。墨子借用天志、明鬼思想约束人的行为,为兼爱的实现增添了道德之外法仪的保障。平等主义
【摘要】多年来,研究清代教育及科举制度的论著不在少数。但具体研究清朝地方官学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余义甚多。本文拟以清人湖州地方志、文集史料为基础,考察清代湖州官学的历史递嬗、文教政策、建制沿革、教育成就等内容,对推动古代湖州教育事业的研究和湖州地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清代;湖州地方官学;教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纵观近年来的热播电视剧,尽管题材、创作手法不一,却不约而同地致力于在服饰、化妆、道具等方面融入非遗元素。本文通过分析“绕线”“苗绣”“苏绣”“草木染”“茶百戏”等传统工艺,在《云之羽》《与君初相识》《苍兰诀》《长安十二时辰》《美人如画》《甄嬛传》等热播电视剧中的呈现方式,探讨非遗元素对角色塑造、剧情推演、作品可读性的影响与作用。融入非遗元素的电视剧,打上了时代特色和地域特征的鲜明烙印,背后
【摘要】21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发展举步维艰,传播效果不尽人意,新主流电影是主旋律电影在消费时代与商业化进程中的承继发展,其政治话语与意识形态宣传性质天然成为其创作内核。如今,新主流电影的概念与范畴仍处于流变之中,类型杂糅与创生扩大不断继续,与此同时,在科幻十条的政策引导下,新主流科幻电影崛起。其中《流浪地球》系列甚至成为头部大片,其意识形态言说路径也有了多重转向,主要表现为外显装置的现实空间建构
【摘要】舞台美术服从于戏剧表演,是为表演锦上添花的舞台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舞台美术不是一张张单独的图画,而是一组组连续的动态画面展示,舞美与表演互相配合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舞台艺术。近年来,西北地区校史剧发展突飞猛进,舞台美术设计也逐渐走向成熟。这些舞台美术在舞美要素、舞美的视觉表现及其叙事作用上不断创新,使舞台美术设计为校史剧的精彩呈现起到很好的服务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舞台美术
【摘要】2020年我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表现主题的影视创作成为近年来重要的文化现象。代表性的作品有《山海情》《最美的乡村》《一个都不能少》等。其中《山海情》摘得27届白玉兰最佳中国电视剧奖。优秀的扶贫剧聚焦社会热点和时代主题,借助平凡的生活底色和民俗亮点,通过“以小见大”的视角彰显出“真诚、真心、奋斗”的巨大力量和脱贫攻坚的价值厚度。它们与原有乡村题
【摘要】《西游记》是民间最受欢迎的长篇神魔小说,自明代诞生以来已经有过无数次的改编和重构,如今更是在后现代文化视阈中成了炙手可热的大IP。而《大话西游》系列作为其中的经典和奇葩,不仅成了周星驰的名片,更是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大话西游》通过对民间传奇的现代化改写,为周星驰之后的北上创作奠定了基础。本文立足于文化研究,从身体和性别的角度出发,对影片中的现代性特征进行一定的解读和思考。 【关键词】《
【摘要】会话含义理论作为语用学的关键内容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作用,能够被运用到翻译研究与实践之中。人物对话作为戏剧剧本中的主要内容,其翻译在戏剧翻译中占据主要地位。本文拟从会话含义理论视角切入,对经典剧作《卖花女》杨宪益译本中的人物对话翻译展开剖析,归纳其中体现的翻译策略,探究译者如何巧妙传达隐含在字里行间的会话含义。 【关键词】《卖花女》;会话含义;戏剧对话;翻译策略 【
【摘要】译者主体性随着现代阐释学的发展而产生,指的是译者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原文本进行解读与再创造,译者在翻译的各个过程中都发挥了自身的主体性。本文在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比较张谷若版和孙致礼版的两个《苔丝》中译本,试图阐述译者主体性对译本的影响。 【关键词】乔治·斯坦纳;译者主体性;张译本与孙译本;《苔丝》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
【摘要】诗歌翻译连接两种不同的文化,译文诗歌是否为目标读者所接受至关重要。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研究重点聚焦于读者及其阅读接受活动和审美体验上。本文以李白《将进酒》的日语译本为例,对诗歌日译过程中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接受美学;诗歌日译;李白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摘要】《甄嬛传》讲述了后宫女性明争暗斗的故事,说话人出于某种交际目的,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使用一些非听话人所期待的话语,看似仅有言内之意的话语背后,总是暗藏着复杂的言外之义。中日文化存在差异,一些文化意象和特有表达是传达言外之义的关键所在,但难以转换,甚至不可译。对合作原则的违反是言外之义产生的主要途径。因此,译者需要分析会话违反了合作原则的哪一条或哪几条准则,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以便译文取得成功
【摘要】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作家代表人物,亚洲首位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得主。截至目前,刘慈欣已经发表短篇科幻小说三十余篇,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六部,十次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其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球状闪电》属中国科幻基石系列丛书,这一作品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独特、神秘而离奇的世界。作者在书中融入了强烈的现实主义和丰富的想象力表达,让读者有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感受,这一作品的文学价值及研究价值极高。J
【摘要】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思维、感知的重要方式,各类隐喻普遍存在于各类文本中,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着不同的价值。隐喻翻译在不同文本中的处理尤为重要,如有些图式隐喻已慢慢固化,在翻译时可选择直译;表情类文本中的隐喻承载着作者的丰富情感体验,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在翻译这类文本时应在极大程度上保留原有隐喻;而信息类文本和呼唤类文本注重传递真实信息,保留隐喻的必要性应视情况而定。本文从隐喻类型和文本类型
【摘要】我国经过了四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一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不同文化,通过中外文化的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是十分必要的。而目的论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可以很好地帮助译者实现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目的。 【关键词】目的论;文本翻译;外宣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0-0113-03 【DOI】10.
【摘要】淮阳太昊陵景区的历史悠久,其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太昊陵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演变出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太昊陵景区在淮阳的地位尤为重要,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更在拉动淮阳区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淮阳太昊陵景区在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时期举办庙会,省内外的游客慕名而来,来观赏淮阳太昊陵庙会的历史景观与文化习俗。本文通过介绍太昊陵景区的发展沿革、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建筑文化及特色产品,促进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往、社会发展、个体认知的重要工具,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是语言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和语言形成微观机制出发,通过微观的神经元突触修剪规律与宏观的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内在联系和外在表象的分析,提出了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与神经元突触修剪规律密切相关,与此同时结合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初步推论出“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是成立的,同时强调还需要大量的语言学
【摘要】“人设”作为一种特殊的身份建构,反映了公众人物寻求社会认同的心理。“人设”的建构是一个涉及建构者和互动者双方的动态过程,有一整套完整的话语互动机制,它以凸显个人特点的标签性语言为主要标示。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和语言学的视角揭示“人设”这种特殊的身份建构如何通过话语互动机制生成,生成的人设在话语层面上有何特点。 【关键词】话语与身份建构;标签性语言;人设;话语互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H13
【摘要】“肥”“胖”是语言中不对称现象在词汇层面的具体体现。在前代学者已有的成果上,本文从词义、构词、语法等方面对“肥”“胖”进行了细致描写,解释了“肥”“胖”在指称、组合、语义上存在不对称现象的原因。对同义词不对称现象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词汇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以及观察和预测其他不对称现象。 【关键词】不对称现象;“肥”“胖”;词义演变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
【摘要】随着语言学向语用学转向,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引起了学者广泛的兴趣和关注。该类词是口语交际中的常见语言现象,是帮助听者理解说话者意图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基于俄语口语语料,将探讨俄语中常见的话语标记语вот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вот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
【摘要】江苏盱眙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盱眙方言,盱眙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语音、词汇、句法、语义及语用上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也是盱眙方言的特色所在。本文主要从盱眙方言中的特色词汇着手,试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分析盱眙方言中特色的语言现象。 【关键词】江淮官话;盱眙方言;字;词;词缀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摘要】“喽”在原阳方言中功能多样,可充当动态助词,充作词缀,还可用于语气的表达。本文主要对助词“喽”进行语气方面的分析,探讨其句子分布,归纳语气助词“喽”的完句功能、停顿功能、主位标记功能以及情感表达功能。 【关键词】原阳方言;喽;句法功能;语用特征 【中图分类号】H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0-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