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为“中国中车”)强势亮相德国汉堡国际风能展,并发布面向深蓝海的20 MW级漂浮式风电机组—— 启航号,其作为全球领先的大功率海上漂浮式风电机组,展现了中国中车“双赛道双集群”发展新格局的最新智慧,为中国绿色能源装备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助力添彩。 一 双赛道厚积薄发,大型风电机组展露锋芒 “启航号”由中国中车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扫
摘 要:中国自开展“光伏+采煤沉陷区”模式建设的探索工作以来,多地以绿色能源创新应用带动采煤沉陷区经济转型,研究内容聚焦在“光伏+采煤沉陷区”模式的具体项目设计实践、地基稳定性评估、综合效益评估等方面,并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但目前存在一些客观问题限制了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基于文献研究法,对中国“光伏+采煤沉陷区”模式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其发展历程,对其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进行了探索并
摘 要:当前国际主流的厌氧干发酵技术中,车库式厌氧干发酵技术具有堆积态进出料、可最大限度减少沼液产生、发酵过程能耗较低的特点,因此在中国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实践。对几种国际主流的厌氧干发酵技术进行了对比,对中国的车库式厌氧干发酵产业化项目的具体生产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从发酵原料类型、产品利用方式、运营效果3个角度对中国车库式厌氧干发酵产业化项目的运营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各产业化项
摘 要:随着全球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双碳”战略目标的推进,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简述了太阳电池的市场现状;随后,从光伏发电辅助充电增加续航里程、车辆冷却与节能、汽车上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太阳能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设计与实现4个方向对光伏发电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对光伏发电在汽车领域应用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新型太
摘 要:以“宁湘直流”配套新能源基地中卫300万kW光伏复合项目为例,通过利用光伏发电用地,开展“沙戈荒”地区的创新性景观规划,提出了发展“光伏+旅游+乡村振兴”的融合模式,比如:打造光伏景观、研发“光伏+”模式下的重点产品,并分析了各产品的运营方式,可为光伏发电项目带来良好的综合效益,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事业。 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景观;跟踪式光伏支架;光伏+;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TM615
摘 要:新型储能日益成为中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与之相应,新型储能技术的相关研究也在快速发展。开展了该领域的系列评价性综述工作,共分为电化学储能技术、物理储能与储热技术、储能集成技术、安全技术和系统规划调度3个部分,对各类新型储能技术的应用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储能集成技术、安全技术、系统规划调度等
摘 要:在太阳电池持续提效降本的过程中,其栅线金属化技术一直是其关键路径之一。太阳电池的主栅结构已从2~6根的常规主栅方案演变至12~24根的多主栅方案;自2022年起,无主栅方案开始在太阳电池产业端应用。I-V测试中常规的探针方案是依赖于探针在主栅上进行电性能参数采集,这一方法与无主栅太阳电池存在着设计上的不匹配,无法实现有效I-V测试。因此,提出一种适用于无主栅太阳电池并兼容多主栅太阳电池的测
摘 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光伏发电已成为新能源并网的主力军。然而,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与传统火力发电系统的不同,当送出线路发生故障时,其控制策略下的电气特征异于传统同步发电机。因此,研究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策略对其故障特征的影响有重大意义。建立了光伏发电系统基于dq同步旋转坐标系的数学模型,进而重点研究了控制策略的设计及其在不同故障条件下的应用效果,通过理论分
摘 要:基于WAsP-Park1、WAsP-Park2、Park-Gauss和Bastankhah这4种工程尾流模型,对比了风电场中单一风向下风电机组的风速差异,并分析了工程尾流模型、尾流衰减因子、尾流速度亏损叠加方法、邻近风电场等因素对风电场发电量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风电场中,单一风向下,Park-Gauss模型计算得到的风电机组尾流速度亏损最大,WAsP-Park2模型的次之
摘 要:光伏组件表面的积灰对其发电性能会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输出稳定性。因此,准确评估实际应用的光伏电站中光伏组件表面积灰造成的损失(下文简称为“积灰损失”),制定合理的清洗策略,将有助于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气象数据进行光伏组件积灰损失的评估方法,建立了积灰损失评估模型,并以光伏电站现场实际发电数据和气象数据为数据基础,通过实验对传统的基于光伏电站系统效率
摘 要:近年来,随着并网光伏电站数量及并网装机容量的迅速激增,光伏发电对电网的稳定和安全运行造成了较大影响,为了保证电网稳定性,无功补偿装置成为光伏电站必备设备之一。但在实际运行中发现,大多数光伏电站存在无功补偿容量配置过剩的问题,导致项目投资成本增加。针对典型复杂山地光伏电站的无功补偿容量配置问题,考虑到汇集线路及送出线路工程的特殊性,结合光伏电站建设的经济性,通过理论计算分析的方式,在线路工程
摘 要:为得到更为高效且合理的光伏组件串联数量的计算条件和计算方法,选取位于不同纬度、不同气候类型的119个拟定项目地点,基于PVLIB和NASA的气象数据获取119个拟定项目地点的20年逐小时气象数据,对采用不同计算条件时得到的光伏组件开路电压及其对应的光伏组件串联数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基于200 W/m2太阳辐照度及历史最低气温计算得到的光伏组件串联数量与基于多年逐时气象数据计算得到的
摘 要:以光伏组件表面污垢为研究对象,利用纳米清洗剂对光伏组件表面污垢进行清洗后,在光伏组件表面涂覆纳米涂层,研究灰尘等污垢对纳米涂层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的影响。以某实际光伏电站为例,进行了清洗加涂层处理、只做清洗处理、不做任何处理的3组光伏组串对比实验,并收集了以年为测试时间段的光伏组串单瓦发电量为基础数据,计算得到了光伏组串的发电效率差值和能效提升率。实验结果显示:测试时间内,相较于只做清洗处理的
摘 要:考虑到目前光伏发电项目中光伏专用电缆敷设设计工作尚未有一套效率高、准确性好的设计方法,大部分设计单位仍采用人工绘图或比例估计的方法。基于此,开发了一套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的可辅助光伏发电项目中光伏专用电缆敷设工作的插件——光伏专用电缆敷设插件。首先以某实际光伏发电项目的光伏专用电缆敷设为例,对该插件的功能设计与实现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各功能的操作界面进行了说明;最后将常用的光伏专用
摘 要:由于钢管螺旋桩具有极佳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其在许多光伏发电项目中都是光伏支架基础的首选形式,但国内两项钢管螺旋桩设计标准中关于其抗拔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工程中如何选择更合理的标准困扰着工程设计人员。以某交能融合项目路域的光伏场区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得到了单根钢管螺旋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数据,并将现场试验结果与不同标准下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给出了计算公式应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