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729.01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05-03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秘书处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周年之际。在能源高质量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下文简称为“学会”)迎来了45周年华诞。45年来,在历届理事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521.03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08-12 摘 要:2023年中国光伏技术发展迅速,从晶体硅、硅片、晶体硅太阳电池及其光伏组件、薄膜太阳电池及其光伏组件、新型太阳电池、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与应用、光伏功率变换器及平衡部件、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数智化技术、光伏发电标准及实证测试、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等方面对2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531.01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20-11 摘 要:太阳能热利用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应用形式之一。对中国近几年太阳能集热、蓄热等关键部件,以及系统设计方法等集成技术的重要突破进行了梳理,对太阳能热水供应、太阳能供暖、太阳能制冷及太阳能工农业应用等应用形式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归纳,并对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趋势进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529.01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31-09 摘 要:作为应对气候危机、实现能源转型的主体能源,风电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自2014年“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以来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状况,选取市场规模,技术实力,产业链与供应链,风电机组出口,发电成本,以及经济、社会、环境价值等维度,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521.06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40-10 摘 要:迫于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中国率先提出“双碳”目标,并大力发展绿色、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具备零/负碳排放优势的生物质能。针对当前规模化利用面临的实际难题,通过汇总中国生物质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特征,提出以“地域”或“原料特性”为基础发展生物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601.01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50-12 摘 要: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光能利用方式,通过激发催化剂产生表面高能活性物种,进而引发表面化学反应,实现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或加速化学反应速度。近年来,光催化技术在环境净化、能源转换和资源回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研究。综述了近几年光催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就光催化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605.04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62-08 摘 要:作为一种绿色、低碳、高效的二次能源,氢能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氢能全产业链“制—储—输—用”各环节紧密联系,涉及众多关键技术创新和相关产业融合。对氢能产业链中“制—储—输—用”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针对氢能利用关键技术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328.01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70-09 摘 要:对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和主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对主动式太阳能建筑中可与建筑相结合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和可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方法逐渐由定性分析为主转向定性、定量和综合分析,并以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603.01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79-10 摘 要: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增加,中国面临着优化其能源体系的紧迫任务。作为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海洋能成为国内外能源研究的焦点,其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分析中国海洋能分布特征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海洋能开发的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605.03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89-09 摘 要:为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国需要加大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并网是风光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公司积极服务新能源发展,不断加大新型电网建设力度。对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610.01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98-11 摘 要:新型储能技术日益成为中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将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实现能源体系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关技术研究也在快速发展。开展了该领域的系列评价性综述工作,分为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604.01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109-09 摘 要:地热能作为5大非碳基清洁能源之一,具有储量大和分布广泛等特点。概述了地热能利用技术分类及发展现状,并进一步介绍了浅层地源热泵技术、水热型供热系统、中深层地埋管供热技术以及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应用现状。对国内外现今地热能利用技术研究进展及最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320.02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118-09 摘 要:随着中国新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速度加快,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双重功能、具备在部分区域作为调峰和基础性电源潜力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使社会全面了解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行业发展,促进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进一步发展,对2023年
DOI: 10.19911/j.1003-0417.tyn20240606.01 文章编号:1003-0417(2024)07-127-06 摘 要:通过分析中国能源结构现状与能源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未来能源需求,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低成本的能源转型现实路径,提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多能源互补、“冷热电”联供、集“源网荷”于一体的新型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可再生能源综合系统;然后对可再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