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们重新去阅读费孝通半个多世纪以前出版的《乡土中国》一书时,当是以深入认识此书背后作者的写作方式为开始的,借此而成为理解乡土中国自身发展历程的一种独特方式的新发现,并寻求一种在观念中存在的乡土中国来作为社会学、人类学知识探索的独特性路径的梳理。还需要从清楚地析分出《乡土中国》一书的剖面图而去追溯此书背后所隐含着的可能的人类学原理,而这种原理的核心的核心就在于其对乡土本色的发现和解释。与此
摘 要:世界上并存着数千个民族,这些民族在与环境的长期互动过程中建构了自己的民族生境,形成了与之适应的传统生态知识,这样的知识在维护自身民族生境稳定的同时,也使得其他区域民族从中受益,建构了全人类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这样的和谐被打乱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不仅给自身生境带来诸多“生态灾难”,而且还危及其他民族的生存。因此,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范围内重树人与自然和谐共
摘 要:学术界在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中,尽管角度各异,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是稻作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具体在稻作文化起源地和发生的时间段,水稻驯化技术、代表文化功能等方面,则存在多种不同见解。综合稻作文化起源的研究成果,稻作文化起源的关键在于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主动和被动关系互换,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人—水—稻和谐共生,有序组合模式。 关键词:稻作起源;稻作文化;共生生态文化 在国内稻作文化起源的研
摘 要:近年来,国外学者对本土生态知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通过对该领域21世纪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目前国外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议题:一是本土生态知识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利用研究;二是本土生态知识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及风险认知研究;三是本土生态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研究;四是本土生态知识与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研究。若对上述四个方面加以梳理论述,那么,本土
摘 要:要辨明和把握国外景观人类学的学术特点和发展走向,比较可靠的办法是梳理其学术发展脉络。20世纪八九十年代景观人类学的崛起,是人类学内外多学科理论方法互鉴、交融和发展的结果。其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人类学被广泛运用于人文社科领域有关,是对较早开展景观研究的考古、人文地理等人类学学科内外关于景观社会文化层面研究的拓展。其研究进展集中体现在21世纪以来,一方面,它通过对遗产、旅游休闲、流动与移
摘 要:随着人类学身体研究转向的推进,身体体现呈现出了鲜活的生命形态,其中包含对身体感知的强调。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从甘肃省夏河县的田野过程与身体经验出发,展现出气味感知对于当地藏族的文化内涵,以及气味偏好如何体现在当地民众的婚姻选择和食物属性上,气味又如何呈现出社会区隔的内在逻辑,从身体与感知的视角解读夏河藏族的生活世界。 关键词:身体研究;气味偏好;体现;身体感知 余舜德在《从田
摘 要: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主位视角来看,城管眼中的自己是多重意义上的“弱者”:他们是制度、法理地位和舆论夹缝中的弱者。他们被要求在城市治理中高效,却缺乏“垂管部门”的足够保障,甚至在法理地位上也存在争议。与此同时,作为城市“脏乱差”的“清道夫”,他们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强制手段,这又会轻易将自己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样的夹缝境遇中,城管人员必须采取足够的情景策略,做到刚柔并济,张弛有度,才能在一
摘 要:区域差异显著,是我国乡村社会发展的鲜明特征和基本事实。既有空间变迁视角下的村落终结论和社会结构视角下的区域差异论相关研究,难以对我国同一社会结构背景下乡村社会转型及其影响机制做出充分解释。基于河南、山西两地传统农村变迁的考察,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参与是理解我国各地乡村社会转型的重要视角和关键变量。在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参与条件下,以河南农村为典型代表的农村劳动力务工距离较远,对村庄传统社会互助
摘 要:通过田野调查和系统研究,以山西晋城为例,了解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分析当前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部门的形式化保护、边缘化管理,戏台戏曲的同质化展示、程式化表演,戏曲产业的局部化发展、空洞化研究,文化遗产的独立性保护、相离性传承等,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组织分工不明、地方管理遇阻、戏台分布散乱、保护难度加剧、社会参与不够、民众意识淡薄、文保人才稀
摘 要:节日是文化振兴的必要载体,正以活态的方式赓续传统、面向现代。以黔东南鼓藏节为例,两个不同村寨的鼓藏节实践存在“在地化”与“遗产化”两类模式,呈现出“内生型”与“外向型”发展特点,节日既可以通过地方生活实践进行区域整合,也可以通过外部力量介入开展现代转型。节日传承与文化振兴的发展需从拓展主体行动范围、把握资源开发限度、促进节日文化共享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此实现文化振兴与社会繁荣。 关键词:
摘 要:贺州“过山瑶”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并重,传统上流行两性婚姻流动自由的婚姻形式和两性继嗣平等的双系继嗣,形成了以家屋延续作为社会自我保全基础的家屋社会。这种社会有效统合了女嫁婚和男赘婚、父系继嗣和母系继嗣、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等在许多其他社会中往往难以并行因而厚此薄彼的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以及复杂社会关系。“合宗共济”“互利共生”便是“过山瑶”式家屋社会的结群和运行逻辑。 关键词:家屋;双系继
摘 要:侗族谜语是以侗语表达的民间口头文学,以谜底内容可分为物谜、事谜和字谜三种类型。侗族谜语表现出内容题材的广泛性、表现手法的丰富性、特色浓郁的民族性、语言诙谐的趣味性、特点鲜明的社会性的文学特征与艺术价值。侗族谜语发挥着彰显文化内涵,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逻辑思维,传承民族智慧;增强交流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的当代社会功能。 关键词:侗族谜语;文学特征;社会功能 从古希
摘 要:贵州从江县占里村侗族乡村规约继承侗族款约文化中的传统廉洁文化精神,体现为侗族传统廉洁文化建设的主体大众化和组织公共性。呈现大众化的廉洁文化教育、融入生活习俗、民主自治、惩戒震慑、涵养美德的家庭教化五种建设模式,为我国乡村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以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方式促进廉洁文化教育、内化为生活而形成廉洁习惯与习俗、完善和健全廉洁治理制度、形成廉洁的法治惩戒震慑力、家风传承铸牢廉洁思想根基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