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邵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力量,商用车产业不仅承载着物流运输体系的核心职能,更肩负着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的战略使命。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商用车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呈现出“绿色化、国际化、智能化”的转型特征,迈入产业升级与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 为深度解析行业发展趋势,凝聚产业发展共识,3月26-28日
就目前车企公布的2024年财报可以看出,民营车企整体表现较好,能够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国有企业亟待转型提速,造车新势力则面临着盈利水平不足等难题。 又到了车企年度财报集中发布的季节。不少车企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例如比亚迪继续“狂奔”,全年营收首破700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402.54亿元,直逼特斯拉同期的71亿美元,东风、长城和吉利汽车的业绩表现也都出现好转,近年来的战略布局与转型终见成效
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逻辑中,关税叙事缘何兴起?而在数字博弈之外,愈发复杂的全球贸易格局,又将如何重塑汽车产业的分工版图与协作逻辑? “新的高墙正在筑起——不是混凝土的墙,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对全球贸易割裂趋势的警示言犹在耳,一堵看不见的“高墙”,正在世界贸易体系中迅速成型。 美东时间4月2日,美国正式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这项决定并非毫无预兆,此前已在多轮
车网互动有助于破解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瓶颈,此次规模化应用试点的开展,有望探索车网互动商业化落地的经验和机制,助推车网互动进入落地新阶段。 为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促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4月2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等4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了上海市、常州市、合肥市、淮北市、广州市、深圳市、海口市、重庆市、
曼谷车展的聚光灯下,中国车企订单量首次超过日本车企,这是否意味着东南亚市场的游戏规则即将被改写? 3月24日至4月6日,第46 届曼谷国际车展顺利举办。在这场参展品牌达49家、展车超300款、观众逾160万人的汽车盛会上,中国汽车品牌再度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据《汽车纵横》记者不完全统计,本届车展的26家大型参展商中,中国汽车品牌独占10席,其展台面积更是占据了整个场馆的半壁江山。比亚迪、广汽、
在政策框架逐步健全、技术体系持续迭代、消费端智能化诉求升级等多重驱动力作用下,国内外汽车芯片厂商也悄然间展开了一场算力军备赛。 2025年,随着政策法规陆续落地、技术迭代逐步成熟、用户智能化需求增加,国内主流车企基本都已经导入了L2级的组合驾驶辅助产品。与此同时,“降本增效”也成为了汽车行业热词,现如今,即便是一台售价10万元出头的车型,也具备了一定的驾驶辅助功能。 支撑这一变革的核心硬件是汽
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华为通过与不同车企的合作,逐渐在汽车圈站稳了脚跟,并赢得了众多车企的认可和追捧。庞大的“华为汽车生态圈”雏形已现。 在科技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当下,华为已成为汽车圈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自2009年涉足车载模块开发以来,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征程逐步推进,发展态势愈发强劲,布局也日益完善。 2019年,华为全面大规模进军汽车业务。目前,已与赛力斯、奇瑞、长安、江淮、北
在 2025上海车展上,全球减振与密封技术领军企业哈金森重磅亮相,以电动化创新与本土化协同为核心,展示其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绿色转型的前沿技术。 在2025上海车展上,全球减振与密封技术领导者哈金森(Hutchinson)集中展示了其电动化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最新成果,彰显其深度参与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技术实力与本地化战略。 哈金森亚洲高级副总裁乐居先生(FrédéricLEDU)表示,中国整车品牌正
编者按:纵横财经栏目由《汽车纵横》与知名财经媒体《财经》杂志联合推出,敬请关注。 特朗普政府以“抵消贸易壁垒”为名推出的进口关税政策,本质上是对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原理的根本性误解,误将双边贸易逆差简单归咎于外部壁垒,忽视各国因专业分工形成的自然贸易失衡。 3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征收 2 5 % 的关税。4月2日,特朗普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
我们倡议进一步规范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产品的安全管理、营销宣传,推动形成“技术进步与责任落实并重”的健康发展生态。本文是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持续引导和产业链协同推动下,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正逐步成为引领全球汽车技术变革的重要力量,其中组合驾驶辅助(2级驾驶自动化)系统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伴随着传感器、芯片、软件算法等软硬件技术持续突破,组合
作为“2025看见中国汽车”系列活动的专场,“驻沪领馆走进上海车展”在4月25日举行。来自13个国家的驻沪领馆代表组团参观,感受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浪潮,点赞中国发展硕果。 开幕第三天,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4月25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开展了“驻沪领馆走进上海车展”活动,邀请来自13个国家的驻沪领馆代表来到2025上海车展
当前商用车产业正发生深刻变革,面临能源革命、智能革命和技术革命三重转型。以电动化、智能化、AI等新技术为牵引,加速跨界深度融合,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推动商用车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共生共创共赢的竞合生态体系,探索新商业模式,开拓全球化新路径,共促商用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四化产业技术的不断演进下,我国商用车产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商用车产业正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一边是能源结构转型的阵痛、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另一边则是智能化与绿色化浪潮催生的新赛道、新需求。在3月26日一28日举行,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上,来自政、产、学、研、
2025年,随着乘用车智能驾驶技术逐渐在中国汽车市场普及,智能网联商用车领域也悄然迎来了一场以“车路云一体化”为核心的智能化革命。 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十堰举办。在3月27日下午的“智能网联商用车‘车路云一体化’”主题分会场上,多位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高层代表共同围绕智能网联商用车领域的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智能驾驶主任工程师李洋,国汽
从“路线分化”到“场景驱动”,从“生态重构”到“碳管理体系”,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正在从“速度竞争”迈向“质量竞争”,多路径协同、场景落地与政策保障将成为决定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在“双碳”战略驱动下,新能源商用车迎来高光时刻,也步入发展深水区。2024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到57.6万辆,渗透率达 然而,技术多元、配套不足、生态缺位等难题仍横亘在前,行业可持续发展路径亟待厘清。
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的大步迈进,商用车在安全与可靠性技术领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伴随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智能驾驶安全、汽车网络安全及新能源车安全等愈发受到关注。而商用车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参与者,其安全性与可靠性技术,成为国家标准法规的关注重点,也是企业研发实力的体现。 3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发展商用车产业新
全球商用车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新兴市场崛起、技术进步加速、环保法规趋严,为中国商用车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变局,如何破局?这场头脑风暴干货满满。 2025年3月26日-28日,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一一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采用中 模式,即1场闭门会议,1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
国内商用车市场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汹涌,政策红利与合规压力并存;国际环境愈发复杂严峻,未来市场与政策法规趋势如何?怎样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政产学研用各界重磅嘉宾展开分析研判。 3月28日上午,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之“商用车政策法规与市场趋势”主题分会场在湖北十堰举办,本次会议旨在解读商用车国内外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研判商用车市场发展趋势,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中国汽车工业
商用车行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供应链重构关键时期,面临极致成本、极致性能、极致周期等挑战。整车企业和供应链企业应形成共生共创共赢新型生态体系,以技术驱动和跨界融合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3月26-28日,以“开辟新赛道,汇聚新动能发展商用车产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在湖北十堰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采用‘ ”模式,即1场闭门会议、1场开幕式暨主旨会议、6
商用车智能化快速发展,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进入规模化商业应用关键期。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驾驶商用车市场规模超100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15 %左右。智能化与新能源化融合将掀起商用车生态革命。 近年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态势如虹。一些人为造出来的组合驾驶辅助概念在业内被炒热。不过,一些组合驾驶辅助功能也的确逐渐从汽车的“选配”变为“标配”。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公开表示,过
丰田纺织以“无界愈境(reSpire:beyond the expectation)”为主题,面向 2030 年的未来愿景,通过概念座舱与前沿技术的展示,期待带来超越想象的体验和治愈身心的空间,共同探索移动生活的全新可能。 4月23日,2025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正式开幕。丰田纺织以“无界愈境(reSpire:beyondtheexpectation)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之际,固特异以 SightLine 系统为切入口,探索轮胎智能感知的新路径,并重塑轮胎在智能驾驶与安全控制体系中的角色,助力未来智慧出行加速落地。 恰逢2025上海车展,如何规范且具吸引力地宣传各自包括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在内的汽车智能化功能技术,正成为汽车产业各方关注的焦点。 诚然,长期以来,汽车智能化技术的进步主要集中在整车集成与自动驾驶系统的软硬件整合,依赖毫米波雷达
发展超快充技术需要平衡好车辆技术、电池技术、充电设备、电网支持、热管理、安全措施、成本等多方面,且目前市场上支持的车辆和设施还很少,想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还需较长时间的市场沉淀。 在这个言必谈“快充”甚至“超充”的时代,如何确保动力电池的安全与可靠性再度成为了业界人士关心的议题。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宁德时代CTO高焕在谈到当下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现状时提出,为了超充而过多牺牲电
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辆,但售后维修成本依然偏高,授权的服务网点覆盖相对不足,三电系统维修检测的能力仍然有限,汽车膜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也不够完善。 据报道,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但新能源汽车维修企业却只有2万 ~ 3 万家,从事维修的技能人员不足10万人。当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队伍变得越来越庞大,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正变得更加棘手与紧迫。 “新能源汽
技术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前沿技术飞速发展,夯实了商用车智能化基础。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商用车领域的智能化变革也正在有序地推进。 4月14日,在,随着一辆辆无驾驶室厢式冷藏车身披红绸缓缓从生产线驶出,标志着由山西鹏飞集团有限公司、东风特种汽车有限公司 (简称东风特汽)及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九识智能)联合制造的L4级无人驾驶商用车正式量产。
……2025年中国汽车品牌将在“内”“外”市场持续发力,实现双线突围。 市场格局不断分化、国产豪华品牌竞争力增强、产能出海成为必然2025年,中国汽车品牌将在“内”“外"市场持续发力,实现双线突围。 在汽车产业深度变革的当下,从传统机械载具向智能移动终端的转型正加速推进。中国品牌在这股浪潮中,一方面积极深耕国内市场,凭借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与快速响应,不断推出贴合市场的创新车型与软件应用
德国汽车产业在能源高企、基建滞后与政策反复中持续失速。为此,联邦新政府于组阁协议中提出“电动汽车8点计划”,意图重塑支撑体系。 自2022年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后,围绕德国汽车工业与德企全球竞争力的话题,已不可避免地聚焦于三个核心议题:能源成本高企、路径监管与政策支持不足,以及基础设施配套滞后。这三大结构性问题正在系统性侵蚀德国制造的传统优势。 当前,本地市场电动汽车需求疲软,能源价格持续高位徘徊
当前,电动化、智能化与AI技术深度融合,汽车市场格局正处于重塑之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据近半壁江山,国内自主车企快速崛起,合资车企市场份额被蚕食,多重变化均表明市场格局正在加速重构。 2025年4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5年3月份及1-3月我国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行情况。从整体汽车市场来看,今年一季度,乘用车延续良好态势,商用车市场呈现回暖趋势;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快速增长,提供有力支
近期,乘用车市场格局出现分化,在产品投放方面,传统车型的“上新”速度逐步放缓,而新能源车型则大幅增加新产品投放数量;在企业竞争层面,车企呈现出剧烈的价格竞争和破圈趋势。 2025年4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5年3月份及1-3月我国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行情况。其中,在乘用车方面,3月份,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持续显效,企业新品密集上市,叠加多元化促销活动,乘用车市场延续良好态势,厂商批发端
目前,我国商用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受投资动能减弱与运输价格持续低位双重挤压,终端市场换车需求持续疲软,市场表现呈现震荡态势。面对行业深度调整期,行业企业亟需破局。 2025年4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5年3月份及1-3月我国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行情况。其中,在商用车方面,3月份,由于宏观经济尚未显著好转,新一轮补贴政策效果也未充分显现,商用车销量增速掉头向下,出现了 2
在政策引导、技术革新与消费观念升级的协同作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而面对持续分化的市场格局与加速迭代的技术浪潮,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已经提上日程。 2025年4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5年3月份及1-3月我国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行情况。其中,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无论是3月份当月,还是一季度,都保持了 4 0 % 以上的快速增长,成为持续拉动整体车市增长和自主品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参差不齐,部分传统海外市场需求疲软,发达国家市场趋近饱和,增长动力不足。同时,地缘政治因素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对中国车企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出口增速有所放缓。 2025年4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5年3月份及1-3月我国汽车产销数据及经济运行情况。其中,在汽车出口方面,市场波动仍然较大,3月份出口量同比仅微增 1 % ,不确定性加大。对车企而言,持续强化海外市场本
近日,动力电池新国标发布。随着 2026年新国标全面实施,动力电池研发、生产、使用及回收环节有望实现标准化闭环管理。长期来看,安全性能的提升将降低保险、运维等隐性成本,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空间。 2025年4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了2025年3月份及一季度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销量、出口量和装车量数据。 3月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118.3GWh 产量数据显示,2025年3月
近来,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行业协作的共同推动下,超充技术因大幅缩短充电时间,有效缓解用户里程焦虑,正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焦点,朝着更加高效、便捷、普及的方向迈进,助力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 2025年4月11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了截至2025年3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374.9万台,同比增长 4 7 . 6 %。
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3月,英国同比增长 1 2 . 4 % 领跑欧洲市场,俄罗斯暴跌4 5 . 5 % ,欧洲汽车市场整体表现分化。 美国:新车销量162.0万辆,同比增长 1 0 . 1 %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的汽车销量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3月,美国汽车销量162.00万辆,同比增长 1 0 . 1 % ,实现两位数增长;2025年1-3月,美国汽车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