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世纪中后期,“五胡乱华”中实力较强大的鲜卑部落集团的三支——慕容部、宇文部、段部在中国东北西部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战争。宇文部在战争中失利后,部分余众在松漠草原上逐渐融合凝聚形成新的部落,并保留有原始的氏族组织形态,其中最为著名的即库莫奚与契丹。而后,由北魏军队发动的松漠之战,揭开了契丹人历史的第一页。 关键词:四世纪中后期;松漠草原;鲜卑;契丹 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林牙是辽朝特有的官职,汉语意为“学士”。辽朝枢密院分为北枢密院和南枢密院,设有林牙官职。北面林牙与北院林牙、左林牙是同一官职的不同写法,此官职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五代枢密直学士。《辽史·百官志一》大林牙院条下北面都林牙、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即左林牙,均应归属北枢密院。《辽史·百官志三》翰林院条下南面林牙、《辽史·百官志一》大林牙院条下右林牙以及《辽史·百官志二》行枢密院条下右林牙,实为
摘 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党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党关于思想文化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时代背景对文化发展要求所作出的创新理论。它是一个严谨的科学体系,主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出现,代表着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认知进入新的高度,也表明我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进入全新的高度。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
摘 要:“巫史传统”是李泽厚先生提出的一种描述中国文化特征的本源性概念,“巫史传统”的奠基与形成可以看作是由巫术文化向礼乐文化平稳过渡的结果,也就是由巫入礼的过程。本文对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等诸多文化遗址出土的遗物进行综合整理,采用文献法、文化因素分析法、民族学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辽西地区史前时期出土遗物进行分析,总结出辽西地区史前时期由巫入礼的发展过程,为辽西地区思想史
摘 要:王朝及国家认同建构是中国古代史上每逢改朝换代之际所必然面临的一项重大议题。因其与新政权合法性与权威性的塑造密切相关,故而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南北“大一统”封建王朝,与传统中原王朝相比,其国家认同建构模式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即同时存在着“北国”认同和“中国”认同两种不同且相互融合发展的王朝及国家认同建构模式。但此两种模式却又统属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摘 要:贡桑诺尔布是内蒙古喀喇沁右旗的札萨克,曾担任蒙藏事务局(院)总裁达16年之久。任职期间,他认同中华民族,拥戴民国,支持共和,加入国民党,反对外蒙古独立,维护内蒙古稳定,反对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主张抵御列强经济侵略,对于维护祖国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贡桑诺尔布;蒙藏局(院);政治态度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
摘 要:二里头遗址是探讨夏文化的核心遗址之一。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部分动物纹陶片和动物陶塑,反映了夏王朝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本文将对二里头遗址出土动物纹饰陶器进行量化分析,并结合其他相关遗址,得出二里头遗址出土动物纹陶片及陶塑的功能与意义。 关键词:二里头遗址;动物纹陶片;动物陶塑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
摘 要: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诸多学者都认为语言的灵魂是语言的韵律。韵律教学对于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在韵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建设多元化语言韵律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各民族语言文化特点,将其融入国家通用语言以及外语教学中,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旨在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不同语言韵律教学的内涵、特点等,探讨
摘 要:克拉申提出的语言监控理论,主要针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个人语言习得。学习者头脑中的系统会自动复盘,复验刚刚自己说的话是否正确,是否有不当之处。此现象中的语言监控,既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又有利于人际关系处理。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策略,也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设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语言监控理论在语言习得及交流中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学习者自控策略及教师教
摘 要:《蒙古秘史》维吾尔蒙古语原文已丢失,目前的研究主要依据明代汉字音写版本。一些中古蒙古语现已不用,有的意义有所变化,所以对汉字音写的《蒙古秘史》中古蒙古语复原时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当之处。本文参考《蒙古秘史》中蒙古语汉音特点,挑选了其中特殊汉音词汇“答闌”“脫中豁斡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与“七十锅里煮”之解释不同的看法,认为该词表示的是地名。 关键词:《蒙古秘史》;中古蒙古语;汉字音
摘 要:原型范畴理论是以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论为基础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同一范畴各成员并不共享范畴中的所有特征,范畴没有明确的边界,范畴中分为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它们在范畴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认知语言学派也运用原型理论分析语言,认为原型成员是整个范畴中最典型的成员,范畴其他成员通过隐喻、转喻等机制从原型成员拓展而来。杜鹃意象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在代代诗人的构建下逐渐产生了远超
摘 要:中西方学界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的评价褒贬不一,致使他在世界文坛中经历了浮浮沉沉。自20世纪70年代欧美生态批评兴起之后,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发生了转向,多为探讨作品中的生态思想,但对作家生态情怀溯源的系统性研究较为鲜见。斯坦贝克生态情怀的溯源研究对读者理解作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生态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约翰·斯坦贝克;生态情怀;文化创伤 中图分类号:I712.0
摘 要:纳西族是云南省重要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文化是丽江的特色民族文化。近年来,随着丽江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纳西族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随着时代的演进、历史的变迁和现代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纳西族文化的原生性和独特性正面临严峻挑战,逐渐出现文化异化和失真,呈现出日益衰退的趋势。本文旨在对纳西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明确观点,并列举相应举措。 关键词:丽江;纳西族文化;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在当前的学术研究领域中,钢琴独奏曲《春舞》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众多学者从多个维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通过和声学与曲式学的分析方法,结合维吾尔族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学者们对作曲家孙以强在《春舞》中的创作风格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证。本研究旨在借助研究者自身的演奏经验和技巧,对新疆钢琴作品中蕴含的文化现象进行探索。 关键词:《春舞》;钢琴技巧;民族民间音乐;新疆意蕴
摘 要:本文聚焦红山文化的历史脉络,以《红山玉龙谣》作品为支撑,探讨红山文化元素融入中国古典舞创作的可行性,旨在为古典舞创作提供新思路。本文认为,红山文化元素能赋予古典舞创作强大生命力,丰富古典舞创作语言冲击力,唤醒古典舞创作文化记忆力。 关键词:红山文化元素;中国古典舞;创作融合;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7-0063-
摘 要:“元宇宙”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高校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解决红色档案资源系统化整合问题,大力增强高校红色档案资源育人成效,逐步实现档案服务智能化交互应用等。高校档案部门可以从“元宇宙”视域出发,结合“元宇宙”深度沉浸性、交互开放性、虚实融合性等特性,积极探索创新高校红色档案的开发路径:采取“众包”模式,建设红色档案数字记忆库;寻求多方合作,构建全方位技术支撑;利用“元宇宙”
摘 要: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目标,培养高水平的卓越法治人才势在必行。民族院校法学专业作为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更应重视法学生在理论知识转化与应用实践技能方面的提升。目前,民族院校法学本科毕业实习面临重视程度、管理监督、双师制度建设等多方面挑战,导致部分学生毕业实习形式化,难以实现毕业实习的教学目标。因此,应以现实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运用“参与式教与学”培养模式,依托各
摘 要:网络安全意识作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要素与重要构成,是强化全民网络安全素质、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的着力方向。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参与的重要群体,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主力军。因此,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维护网络安全的思想意识、责任情感与自觉性,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价值理念,是维护网络空间环境、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现实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
摘 要:善治是基层治理的实现目标。基层治理历来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其问题的个性化、尖锐性和长期性导致社会矛盾频发。山东荣成市建立了信誉评分制度,对评分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整合,旨在有效推动政府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政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策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了政府功能转型,提高了社会文化水平,有效增强了社区管理的效果。然而,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人口流动及信息不均衡的问题,
摘 要:高校教师价值认同是有意识地开展课程思政的先决条件,也决定着课程思政策略的广度、深度和灵活性。高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通过影响师范生、学科教育硕士和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进而影响中学生,有助于课程思政的代际传递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校教师;价值认同;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5;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7-0086-06
摘 要:守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根基,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竭生命力的源头活水。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守住传统文化应有的“正”,同时又要通过革新思政教育内容、优化教师培养机制、转变思政课程授课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扩展思政宣讲领域等掀起时代特色的“新”。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有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建设、实施机制与评价指标等进行标准化建设,实现思政课程内容守正创新的双重发展,构建
摘 要:弘扬蒙古马精神,就要深入研究蒙古马精神标识符号所蕴含的本质内涵,揭示其重要的精神特质,并将其提升到学理层面,进而将其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实践。本文以全国高校德育课程与蒙古马精神中所包含的德性、品德相关内容的内在关系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两者的结合点,力图在内蒙古高校德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内蒙古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蒙古马精神中的伦理道德融入大学生德育课程,以此推动地方高校德育课教学。 关
摘 要:加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当前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面临着机制不健全,内容不系统,方法缺乏实践性等诸多现实困境。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引领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机制的完善,推动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内容的更新,促进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方法的创新,是解决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工作难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生态意识培育;新发展理念;创新 中图分
摘 要:外语课程涉及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本身具备良好的思政融合教学条件。在大学外语课程中强化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我国外语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大学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研究的必要性着眼,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研究的有效途径,为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外语;课程建设
摘 要: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人物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历史人物不仅深刻影响了历史的发展进程,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家国情怀素材。本文基于“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的教学内容,以历史人物教学为切入点,探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策略。
摘 要:从美的存在领域角度看,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关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美的不同形态;从美的表现形态看,初中语文教材呈现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意境等不同形态的美。从美学角度挖掘教材的美学价值,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美学资源,是教师进行高效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美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