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女性形象是绘画艺术中的重要题材。从两汉到隋唐时期,女性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从注重封建教化功能向追求开放审美的转变,这一演变过程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本文以汉代山东武梁祠的列女形象与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敦煌莫高窟第17窟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女性形象审美的差异性及其共同的艺术风格特征。 汉唐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朝代,但女性的社会地位却存
【导读】在绍兴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中,大禹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人性化的色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大禹诸多崇高的品质:他既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细腻温柔的情感,又展现出足智多谋的头脑和深思熟虑的行事风格;既秉持破旧创新的思维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又善于采用顺势而为的方式和积极变通的做法;既保持着质朴辛劳的生活方式,又具有慷慨待人的气度,更以勤奋刻苦的人格品质垂范后世。大禹不仅成为绍兴人民心中的典范,还对绍兴地方精神
【导读】无为而治是庄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应帝王》集中体现了庄子的政治理念。在《应帝王》中,庄子首先批判了儒家推崇的帝王形象,并塑造了一种自然淳朴的理想人格与之进行对比;接着,庄子又批评了儒家“有为”的治理方式,他认为这是统治者将自身意志强行施加到民众身上的做法。面对复杂的政治生活,庄子主张“顺物自然”和“明王之治”。 庄子,姓庄名周,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政治思想,对“无为
【导读】日本历史剧《景清出家》中的主人公景清和中国《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人物豫让,都具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动因。但在近松门左卫门的创作主张下,景清的人物形象又向着与豫让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具有独特的悲剧品质,其形象回应了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日本社会精神。 在日本文学史中,近松门左卫门身兼江户时代两种大众戏曲形式一“净琉璃”和“歌舞伎”的创作,通过《景清出家》《情死曾根崎》确立了其作为悲剧作
【导读】刘熙载的《艺概·文概》专论我国古代散文,在论述时展现了“宗经”思想和“本心”思想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其独特的文艺观。 刘熙载(1813—1881年),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是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艺概》是刘熙载多年来品鉴传统文化艺术的心得之谈,也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全书共6卷,本文所讨论的《文概》为其卷首,余下部分依次为《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
【导读】《楚辞》图像化呈现是文学与艺术交融的范式,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文化语境与审美流变。然现有研究多聚焦“文图互证”的传统路径,缺乏对图像独立表意功能与文化价值的深入探讨。本文提出融合文献学、艺术学与文化学的跨学科框架,重构图像呈现研究结构,厘清其呈现的核心议题与创新路径,提供“历史-形式-接受”三维理论支撑,推动研究的动态化与全球化转型。 《楚辞》以《离骚》《九歌》《天问》等篇构建“香草美人”象
【导读】明末清初诗学家叶燮的《原诗》是一部阐释诗歌理论的系统诗学著作。叶燮在《原诗》中对当时盛行的复古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正变”相替的诗学发展观。他强调诗歌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理、事、情”,创作主体要具备“才、胆、识、力”。叶燮认为诗歌创作要学习“死法”,但更提倡运用“活法”,前者可以通过学习古人诗歌作法来掌握,而后者没有规律可循,要靠诗人领悟。《原诗》中除了探讨诗歌创作,还涉及对前人的诗歌作辩
【导读】盛唐诗人卢象的诗歌以山水田园诗和送别赠答诗为主要题材,风格清新淡雅,语言雅洁,呈现出“雅而不素”的艺术特点。 一、卢象生平及其诗歌 卢象,盛唐时期诗人。“象,字纬卿,汶水人,鸿之侄也”“开元中,登进士第”补秘书省任校书郎一职,随后转任右卫仓曹掾,张九龄担任宰相期间,将其提拔为左补阙,之后又历任河南府司录、司勋员外郎等职位,后遭谣言中伤,被贬为齐州司马,再辗转汾、郑二州任司马。在安史之乱
【导读】“诗酒风流”是中国文学史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精神文化现象。李白与诗酒有着不解之缘,其醉后的天才创作,正是自我的真实展现。本文以“醉酒”为切入点,从李白对“仕”与“隐”的抉择、对日常生活的感怀以及对生命意识的思索三个方面,分析李白之醉思。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与酒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诗人将酒引入诗中:《诗经》中有“微我无酒,以敖其游”“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等诗句;《古诗十九首》中有“不如
【导读】《陋室铭》是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时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全文八十余字,通过对“陋室”意象的成功塑造,成为传世名篇。文章以“陋室”为喻,既暗指被贬后的自身处境,又多维度展现了刘禹锡作为“诗豪”的精神品格。本文将从“陋室”这一意象入手,探析刘禹锡仕途失意时的处世哲学,进而解读文本中的“诗豪”形象塑造。 《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代表作。刘禹锡被白居易称为“诗豪”,“豪”字准确概括了刘禹锡在性格和
【导读】诗坛巨擘陈子昂留给后世的,除了卓越的文学革新理论,还有《感遇诗三十八首》组诗。这组诗歌以“凤凰不识”“沸羹之声”“厚民爱生”等丰富内涵彼此联系,最终与伤时忧世的主题形成呼应。这种创作特征的形成,既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底色,也与其个人心性密不可分。诗人以笔墨书写现实,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陈子昂(659—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生于名门,《唐才子传》记述他少
【导读】《桧风》四首诗的时代背景均是在郑武公灭桧国前后。分篇而论,《羔裘》为大夫之忧,《素冠》为夫人之痛,《隰有丧楚》为贵族之怨,《匪风》为臣民之悲。《桧风》中所蕴含的情感与主题,或许正是统治阶级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悲叹。 一、历史背景 《桧风》在今本十五国风序列中排第13位,《国风》共160篇,《桧风》仅有4首诗,与《曹风》同为国风中最短篇章。但《桧风》4首,实为不同身份的对象,对同一主题
【导读】程钜夫作为最早一批入仕元朝的南人馆阁文臣,历仕四朝,四十年间出入显要,虽然当时没有以诗文之名传世,但其诗歌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其中又以题画诗为多,占其诗歌总量的四分之一。在其现存的题画诗中,程钜夫并非直接对画面进行摹写,而是由画意出发,延伸并建构精神上的家园。 程钜夫(1249—1318年),初名之,字周翰,后改名文海,字钜夫,又因避元武宗海山讳,以字行,号雪楼,又号远斋,建昌南城人(今
【导读】北宋的商业贸易发达,商人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市场分为早市、夜市和季节市三种商贸形式。北宋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成为商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因。 北宋时期,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呈现出经济繁荣、都市繁华的盛况,由此催生了许多记录当时社会风貌的著作,其中以《东京梦华录》最具代表性。该书开创的“梦华体”在后世广为流传。目前学界关于宋代商业活动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富的成
【导读】全面抗战时期,新疆各族民众齐心呼吁团结抗战,积极参与生产建设、支援前线,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共同抗战中得到进一步凝练和提升。本文全面梳理1938年新疆省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内容及其历史影响,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抗战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研究。 全面抗战期间,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呼声成为时代主题,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新疆虽地处西北边疆、远离抗日前线,但各族民众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抗战。学界对新疆民众
【导读】沙俄是近代在我国新疆地区设立领事馆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沙俄利用新疆各地领事馆,收集了大量有关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自然资源等方面的情报。本文梳理了沙俄驻新疆各地领事馆建立的背景,概括总结其主要活动及影响。 新疆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近代时期,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外交手段,在我国新疆的六地设立了领事馆,分别为喀什噶尔
【导读】李光涛是近代研究明清史学的大家。他1929年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一直致力于整理研究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成为明清史领域“档案派”的开路先锋。本文对其史学人生进行整体概观,并借此管窥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曲折路程,以古鉴今。 李光涛(1897—1984年),安徽安庆人,幼孤家贫,青少年时期历经坎坷。他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成长为蜚声国际的明清史学大家,是近代皖籍学
【导读】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域。历史上的诸多民族都在宁夏的开发史上留下了独具特色的足迹,一些民族地名的遗存也反映了宁夏的多元文化特征。 一、引言 地方命名受到自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名反映着该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历史上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一些独特的活动痕迹伴随着地名延续至今,给我们提供了
【导读】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理论为基础,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梦境现象加以分析,为理解《红楼梦》提供新的视角。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人格的三重结构(我、自我和超我)和梦的解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看来,梦是潜意识的活动,梦境中人的心理防御机制较弱,欲望通过一系列场景和形象表现出来,最终实现“愿望的满足”。 一、《红楼梦》中的梦境概述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
【导读】《桃花行》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古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七十回,由林黛玉所作。诗中“桃花”意象的多重表达,既寄托了林黛玉对美好自由的向往,又蕴含了她对生命流逝的感伤以及对爱情破灭的绝望,由此形成了以“桃花”意象为中心的悲情意境。 《桃花行》①是《红楼梦》第七十回中林黛玉所作的诗,“桃花”一词在诗中总共出现二十次之多,桃花是贯穿全诗的核心意象。这首诗借桃花的盛开与凋零暗喻林黛玉对美好
【导读】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解读中国古典诗词须细致推敲字词。统编版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选录的词作《扬州慢》中“慢”字尤为重要,该字不仅与其体裁“慢词”有关,也与诗歌中的意象及情感表达密不可分。 南宋著名词人姜夔的《扬州慢》被选入了统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词作以简洁清雅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清冷朦胧的境界,笔意灵动而意蕴深沉,展现了冷静凝重的愁情。从传统解读角度看,词
【导读】本文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为例,重点分析节日书写与人物经历、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节日时间在小说中的作用,借助“时间刻度”探寻作品背后蕴藏的激愤与忧思。 国内外对《呐喊》《彷徨》的研究很多,当前国内对于鲁迅小说的研究,主要倾向于针对人物经历、时代背景,剖析典型人物的行为动因,切近作者写作的思想内涵。但时间作为小说六要素之一,在小说情节推进、时代架构等方面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在
【导读】三线建设时期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巩固国防安全、加快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也留下了当年三线建设时期的印迹,尤以中南光学仪器厂(代号388厂)为最。在时代的大潮面前,388厂也经历了阵痛期。但在388厂职工齐心协力的努力下,388厂最终成功实现了从工厂到社区的转型,于时代的大潮中重获新生。 中南光学仪器厂(现中光社区,下文一律简称388厂)坐落于的大宋山山麓,为长江
【导读】原生态民族旅游的发展,本质上是旅游景观生产与生活场所建构持续互动的过程。以广西柳州高友侗寨为例,其景观建构呈现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动态过程:外部主体依托侗寨文化底蕴进行景观的规模化生产,而本土居民则通过日常生活实践持续参与文化再生产。 19世纪初,景观作为科学术语被引入地理学研究领域;到20世纪初,学界开始将景观划分为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两大类型。德国地理学家施吕特尔(OttoSchlut
【导读】锦衣卫作为一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官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中的一个符号。本文利用标出性理论阐释了锦衣卫这一符号的演变。借助中国影视和游戏作品,锦衣卫在民众心中由邪恶的“猎犬与屠夫”变为魅力迷人的“皇家特工”。这表明一些传统文化符号在新媒介时代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异项翻转。 一、锦衣卫的符号变化 锦衣卫在中国明代的政治权力架构中扮演着多重角色。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锦衣卫的主流认知长
【摘要】犹太流亡者在漫游上海的过程中以独特的他者视角观察和理解中国,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发表在流亡报刊上,在犹太流亡群体中构建他文化想象共同体,刻画当时的中国社会历史变革。这些报刊文章虽难逃东方主义的思想桎梏,但仍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构筑了立体多元的中国城市空间,书写了城市空间在殖民掠夺下的共时重叠与历时演变,体现了中国对犹太流亡者的包容与融合,折射出流亡者自身的民族文化心理和身份认同诉求。
【摘要】德国犹太作家马克斯·莫尔的作品《独角兽》所附与妻子多年间的私人通信,以细腻的个体视角,深刻揭示了流亡者在异域他乡面临的生存困境和独特体验,不仅彰显出犹太作家对自我身份的探索与追寻,亦展示了流亡者重建身份的信心与自我疗愈的过程。本文借助霍米·巴巴“第三空间”和“杂糅”理论,梳理莫尔在上海的流亡之路,分析其流亡进程中的疗愈空间建构及自我重塑,进而展示上海犹太流亡者于文化碰撞下的身份追寻历程。
【导读】《蜀道石刻题记》收录的碑刻文献众多、语料丰富,其中一些复音词难以理解,且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结合其他传世文献及碑刻文献,对“桥格”“豫识”“褒简”“遯叟”“叠磴”五则复音词进行考释,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编纂与修订提供参考,有助于碑刻文献的解读。 《蜀道石刻题记》收录了蜀道沿线的大量碑刻,包括摩崖石刻、碑碣、阙表、墓葬题记、佛道教造像题记等,碑刻记录了数千年来蜀道上人们如何修路架桥、
【导读】高中语文教材《苏武传》中“独阙氏子弟在”“蹈”“劾”“壹”的训释存在瑕疵。本文结合工具书与权威书籍,对其今注进行汇释与辨正。 《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主要描写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的艰辛经历。《汉书》是经典历史著作,距今较为久远,加上古今汉语差异较大,所以注释对理解文章至关重要。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对《苏武传》中难点字词进行了注释,但部分注释存在瑕疵。因此,本文选取“独阙氏子弟在
【导读】相较于白话文和简化字带来的便利与构成的语言环境,生僻字在古籍记载中依旧意味深重。2024春晚主题中出现的“”字,一经发表便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本文以“”字为研究对象,分析《玉篇》《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中对此字的注解,探究其注释方式的不同,以激发生僻字“古为今用”的潜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确定为“龙行,欣欣家园”,“”字立刻吸
【导读】本文从文化语言学视角研究五常地名存在的语言现象,着重分析五常地名的词汇特征、语音特征、命名内涵,揭示五常市地名命名体现的农业文化与人文精神。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管辖的县级市,地处松嫩平原,划为12个镇、12个乡、1个林业局。五常市被誉为“水稻王国”,五常大米全国闻名。 清代咸丰年间,五常堡地区开垦荒地,为了给地标号,设立五个甲社,分别是举仁社、由义社、崇礼社、尚
【导读】本文聚焦网络流行语“city不city”,探析其语法结构及语用功能,通过对语料的细致分析,揭示其在不同语境中所展现出的多样化语用价值。在不同言语交际环境下,“city不city”有以下语用功能:询问与求证、评价与调侃、社交互动与身份认同、文化传播与交流。 一、引言 在互联网普及和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网络语言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交流,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语言形式多样、创新频繁,
【导读】泰山岱庙壁画的创作时间可追溯到宋代,在经历了元、明、清等多个朝代之后,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本文针对壁画的构图形式、人物造型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展开研究,结合岱庙壁画的创作背景以及发展演变历程,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机理和内在精神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泰山岱庙作为中国颇为知名的道教圣地,历代众多帝王在此举行封禅告祭活动。经统计,从秦始皇直至清代,先后有13代共72位帝王前来泰山进行封禅
【导读】湘西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湘西土司权重,明廷恐滋生祸端,故广设卫所以镇抚土司。 在古代,湘西地区自北入鄂境可达京城,自西南行可达滇黔,南距桂苗,东接川蜀,是中央辖区与少数民族聚居区间的缓冲地带,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因而,建置湘西驿站网络,保障湘西交通安全,是明王朝战略全局下的重要一环。本文选取明代湘西卫所为研究对象,旨在深入挖掘其职能,从而为湘西卫所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一、保障交通 早
【导读】颜真卿以书法成就著称,但其诗歌同样具有研究价值。颜真卿的文学创作受家族影响,不从流俗。其诗歌创作善于寄情于景,通过描绘山水景观,展现情理和哲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时代特征和文学发展趋势。 “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是《全唐诗》对颜真卿的评价。颜真卿在历史上少以诗文名世,后世也少有人专论其诗文,更鲜于研究其文学特色和文学理念。《全唐诗》详细记载了颜
【导读】枫树崇拜是黔东南苗族基于万物有灵思想而衍生出的一种地方文化,也是苗族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文化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尊老敬宗观念以及生态保护意识。 枫树崇拜是黔东南地区苗族的一种民间信仰。《山海经·大荒南经》载:“大荒之中,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枫树崇拜承载着苗族深厚的历史文化,是苗族文化一个典型的象征符号,体现
【导读】昭君出塞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昭君的形象也不断被各个朝代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塑造。文学家塑造的昭君形象与史学家有所差异,差异的原因在于王昭君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会融入当时的意识形态。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经千年流传,在史册记载与民间传颂中生生不息。这个动人的传说犹如一幅壮阔的边塞史诗画卷,经过历代文人的艺术渲染,塑造出一位美丽而坚韧的女性形象一一她以柔弱之躯担起家国重任,毅然踏上和亲之路,促成汉匈两族
【导读】本文以荆门市中心医院同志从军队退役到医院工作的经历为切入点,展现了一位退役军人将军营优良作风带入医疗服务领域的生动故事。 引言 医疗服务事关百姓健康福祉,是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医院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在这场医疗服务升级的进程中,一批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