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推出国家安全主题档案文献展 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中共河北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联合推出《赓续红色血脉捍卫国家安全一一革命年代党的安全工作档案文献展》。展览以“初心昭昭不负使命”“硝烟中成长的机要档案工作”“刺向汉奸敌特的利剑”“战火中捍卫革命政权”“理想信念筑起的丰碑”五个版块呈现中国共产
编者按:当抗战胜利迎来第八十个年头,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在神州大地回响。这场全民族用血肉筑就的伟大胜利,不仅粉碎了侵略者亡我中华的野心,更淬炼出气壮山河的抗战精神,成为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密码。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本刊特辟“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栏,通过档案史料,回顾中华民族那段经受战火洗礼、从衰败走
1959年至1994年,我国曾经发行过一类在境内特定场合流通使用的票证,它们分别是侨汇物资供应券(以下简称侨汇券)和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以下简称兑换券、外汇券),前者单纯是“票证”,后者是“币证合一”,一般统称为侨汇券。由于它们只限于为数不多的人使用,且是中国票证史上独创之作,又被称为票证时代的奢侈品。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经济正处于困难时期,物资供应短缺,为了保障侨眷、侨胞的利益,团结海外
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地理范围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以及安徽、浙江两省的一部分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开辟的一块重要根据地,为夺取华中乃至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是苏南抗日根据地得以开辟、坚持、巩固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苏南新四军与地方各级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为研究对象,尝试阐述其历史背景、关键内容及重要意义。 一、苏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
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创建的第一个模范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片英勇的土地上,阜平县作为边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根据地建立之前,阜平县农民不仅饱受战争的摧残,还长期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生活困苦。为了切实改善群众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普察冀边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一、减租减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一)政
编者按:为全景展示我省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图景,让更多人了解河北省传统村落的历史和现状,河北省档案馆(省方志办)与联合推出《带着方志寻古村》系列微视频,以馆藏档案、方志为线索,在全省270多家古村古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古村古镇,深挖传统村落蕴含的农耕文化、商业文明和淳朴民风等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发展优势,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
(接上期) 三、新闻先驱的引领 1927年至1937年,周巍峙在上海生活了十年。当时的上海是全国出版业最发达的城市,也是进步思想传播的中心地区。在此期间,周巍峙得到了新闻出版界先驱的悉心栽培,并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 (一)新闻巨擘戈公振的谆谆教导 戈公振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爱国进步新闻记者,是我国新闻学和新闻事业史研究的拓荒者。戈公振出身东台“诗书门第”,父亲戈铭烈去世时,孙中山
一、要讲政治,以政治引领把方向 在档案编研开发工作中,要坚持党性原则,严把政治关,凡内容涉及外交、军事、民族、宗教、统战、党内争议、领土、边界、行政区划等党和国家机密的、不宜公开的、敏感性的或历史上有较大争议、尚未作出结论的以及对某个人的褒贬等问题,向社会公布后可能会对党和国家利益、形象和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的档案文件,要慎重对待,原则上不予选用。在国家档案局组织的《抗日战争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一代代塞罕坝人矢志不渝、艰苦奋斗,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楷模。利用好塞罕坝红色档案资源,弘扬传承塞罕坝精神,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必然要求。 内涵,通过文件、实物、影像等档案资料,从艰苦创业、科技创新、绿色
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档案管理系统正面临底层文件架构的结构性挑战,传统线性寻址机制与指数级增长的文件量形成根本性冲突,树形目录的路径解析成本随层级深度呈幂级上升,而传统文件系统的元数据管理能力已逼近百万级文件阈值。当前,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查询链路遵循“客户端 $$ 应用服务器 $$ 数据库存储服务器”四级架构,其中文件查找效率作为数据访问的首道关口,直接决定系统响应时效与用户体验。作为早期开始探索档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深刻领会和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不仅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支撑。宪法精神蕴含着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追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为新时代法治实践标定方向、凝聚共识。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展的“记录者”,承载着民族文化记忆与国家治理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地方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战略的基层实践与重要支撑,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国际话语权提供源头活水。档案作为文明的产物和文化的载体,真实记录和反映着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具有天然的文化基因,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地方文化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性信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档案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档案馆向大众传播档案文化的新兴媒介,在时代大潮的驱动下,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是以档案资源为基础,通过运用信息、设计、交互等技术手段,将档案内容转化为文化元素或符号,并以文化衍生品、数字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呈现出来。《“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强调要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推出具有广泛
当前,数智化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重大科技项目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其档案管理在记录项目全生命周期、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以及促进知识传承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然而,随着项目复杂度的提升和数据量的激增,档案形态从纸质向数字化、多模态化转变,档案生成与更新的动态性增强,对档案管理的协同性与安全性要求也日益提高[2,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的档案监督指导机制难以适应新的管理需求和新
档案记忆观作为一种新兴视角,将档案与社会记忆紧密结合,凸显档案在传承历史文化、促进身份认同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在此背景下,叙事作为一种有效的记忆表达与再现方式,对于档案的解读、传播和利用至关重要。 一、档案记忆观与档案叙事 (一)档案记忆观 档案记忆观从社会记忆、集体记忆的新视角探讨档案现象,是对档案学和档案工作的系统认知[]。档案记忆观内涵丰富,在构建社会记忆的实践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
地域认同是衡量一个地区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构建地域认同对于维护地区秩序稳定,推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地名档案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承载着地域文化和地域记忆,与地域认同具有紧密联系,对强化地域身份认同和地域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一、地名与地域认同 地域认同包含地理、心理、文化等各方面因素,“是某一地理位置或空间区域的形象、文化等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的综合心理感知及归属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1]。当下,城市更新在各地已经广泛开展,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改善城市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更新项目档案管理既是“十四五”期间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新课题,更是“十五五”时期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重大现实任务。根据习近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公路水运建设项目呈现出建设规模大、工程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多、标段分散等特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从文件材料形成到归档阶段的海量数据已无法用传统纸质档案记录,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因此需从后端追溯到前端[1]。随着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日趋深入,产生的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利用越来越成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家档
电子卷宗是公检法司等部门办案活动的真实记录与反映,包括案件办理过程中随案生成的电子文件及数据,以及将纸质卷宗材料数字化转化形成的电子文件及数据。归档是电子卷宗转为电子卷宗档案的分界线,电子卷宗和电子档案是同一记录在不同时期的概念表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为推进电子卷宗单套制管理创造了条件。当前,政法系统正在深入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建设,以期通过“一个平台”“一张网络”破除公检法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建立‘四史’教育专题档案资料库,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档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档案馆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红色档案的文化育人功效。 (以下简称“交大”)作为全国高校中较早建立党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且在1994年成为全国直属高校中首家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管理单位的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是企业的重要信息资源和文化资产。在信息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能够实现档案的高效管理与深度开发利用,为企业战略决策、业务拓展、风险防控等提供有力支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
在书画艺术藏品中,一幅由邢台档案方志干部联手创作的《千秋兰台》备受瞩目。该作品以“兰台传后世,鉴古照千秋”为核心立意,将档案方志工作的严谨性与艺术创作的灵动性深度融合,成为展现邢台文化底蕴的独特窗口。 一、联语凝练的职责使命 上联“兰台传后世”,“兰台”二字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汉代中央档案机构称“兰台”,此处不仅隐喻邢台档案方志工作者“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职责传承,更凸显档案工作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