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基于此,本刊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主题组织了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历史困境,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上砥砺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成功的“最大法宝”正是“两个结合”①。1949年6月9日,竺可桢先生在日记中写道:“次陈毅市长讲一小时,述理论对于革命之重要。谓共产党之成功,由于知识高于国民党。”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知识”上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大论断,蕴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文明观。从文明观角度思考这一重大论断,有助于我们更为系统、深入地理解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继承、发展和强化“尚和合”的传统文化基因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发展于不同的历史时空,是东西方两个文明的产物。二者相遇之后经历了冲突碰撞、磨合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要论断,不仅提取和凝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禀赋和核心价值理念,还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语境中相契合的事实支点。其中,道德作为衡量个体人格品质、调整社会生活方式、维系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规范系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积淀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论断,辞约意丰、言近旨远,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本质界定和战略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是反映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想信念、
摘 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变化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演进的一个新阶段,形成了最新的性质定位,即在党的十八大前的三个“是”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的表述。这一最新性质定位可以从价值、制度和实践三个维度进行阐释。价值维度契合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的
摘 要:近年来,非洲国家的政党政要、知名学者、智库专家和媒体记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日渐丰富。他们总体上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脱贫致富、经济提质增效和自身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作出的世界贡献,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发展绿色经济表示认可,普遍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验为探求自主自强的非洲现代化方案提供了有益启迪。与此同时,非洲人士在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摘 要:越南共产党坚持“以民为本”思想,探索符合越南国情和具体条件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本体论维度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在认识论维度将人民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中心地位,彰显人民的主体价值;在方法论维度以“为民”“利民”“富民”为发展目标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以民为本”思想既是越南共产党对群众史观的本土化阐释,也是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基础。从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