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远去的白马》是朱秀海对于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战场的一次文学性的正面描写。他从民间的角度,发现了战争史上的人民和民间精神。另外,以“白马”为意象结构小说,不仅使小说具有抒情的氛围,还借此阐释了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并从人文层面挖掘了这一精神资源在当下的意义。 [关 键 词] 《远去的白马》;民间;白马精神;抒情诗 朱秀海作为一位军旅小说作家,他依靠自己的军队经验和扎实的材料准备,写
[摘 要] 《人世间》以周家人为叙述点,通过讲述他们的悲欢离合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中国跨越半世纪的发展变化,由人物的独特精神品质体现了他们在平凡中铸就伟大的闪光点,也展现了“国”与“家”的相互守望。 [关 键 词] 《人世间》;平凡;伟大;“国”;“家” 从文学史观的角度看,《人世间》完成了对以往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超越。小说在形式上将人物与事件交织,用事物的发展过程来映射人物
[摘 要] 有着医生和作家双重身份的毕淑敏,在她的疾病题材文学作品中,以一种聚焦“疾病现场”的叙事策略揭示了临终者死亡尊严寻求的艰难、生命科技带来的幸福与伤痛、医患关系冷漠化与疾病的生命伦理隐喻等问题。毕淑敏在疾病叙事时,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倡导生命价值的平等性,呼吁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抵制隐喻式思维。在她的笔下,疾病与死亡不再是绝望的代名词,而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激发着人们对于珍
[摘 要] 《冬牧场》参与了《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计划,是作家李娟签约写作的初次尝试。《冬牧场》由此面对着官方、市场、评论者等外界的“游客凝视”,它们渴望非虚构的真实,也为背后潜藏的各种社会文化及意识形态所控制。李娟同时处在“被凝视”者境遇和作为“凝视”者的“召唤”之中,但她于“在场”的创作中有意疏离着外界的意识形态。在“游客凝视”下,充满灵性的《冬牧场》仍是意识形态的作用场所,但也正是李娟对于
[摘 要] 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及电视剧《三体》获国民热捧。中国科幻文学发展曲折,不被主流文学所接纳,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它能起到重要作用。以《三体》为例,剖析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从唯物史观和社会学角度解读科幻文学所带来的社会、教育意义并展望未来。 [关 键 词] 《三体》;科幻文学;社会意义 一、搭建交流的理性平台:科幻文学初涉 (一)科幻文学背景知识 《辞海》对
[摘 要]作为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39岁自尽身亡的太宰治终其一生都是年轻的。因此,他的作品有别于传统日本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年轻视角,其笔下的女性形象相较于日本传统语境下的女性形象有所突破。就《斜阳》和《眉山》两篇小说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关 键 词]女性主义;多余人;边缘人;革命性;《斜阳》;《眉山》 一、太宰治其人与他笔下女性形象的整体概述 作为二战后
[摘 要] 《面纱》是毛姆创作的一部经典的女性成长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形象变化的解读,回溯其艰难的成长之路,分析女主人公独特的成长经历。探讨毛姆《面纱》中关于女性成长的书写及其局限性,深入了解毛姆的文学创作思想。 [关 键 词] 毛姆;《面纱》;女性成长 一、毛姆与《面纱》 毛姆,全名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作家,被誉为“20世纪用英语写作的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风格以描写人物
[摘 要]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花园茶会》与厄休拉·勒古恩的短篇小说《从奥米勒斯城出走的人》对于主题“幸福”与“不幸”的呈现方式具有相似性,即喜与悲的对立之势相互冲荡,使得社会背景更为复杂、人物塑造更加立体。从“二元对立”视角出发,分析其间社会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存在的共性特征,由此关联文本揭秘幸福与不幸分化的普遍成因:传统规则的绝对束缚压迫个体自由意志,社会复杂性致使人心多变。二元
[摘 要]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佐西马长老和阿辽沙·卡拉马佐夫,以谦卑者的姿态出现在各类场合,即使两人备受尊崇。外在的自我虚化与内在心灵的低垂昭示着与普世之爱距离的缩减,而走向博爱的过程伴随着精神性的强化。正是虚己的博爱中蕴含的不可言明的精神冲力,让理性巨人、庸俗之流以及其他癫狂而充满激情的卡拉马佐夫们感受到心灵深处的爱与至善,并以蕴含神性的目光审视自身的罪恶荒诞,继而在第三者的注视下走向救赎
[摘 要] 家训作为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模式,拥有丰富的教育意义与特质内涵,家训中关于家族子孙慎言慎行的教诲亦充满人生智慧,古代家长认为后代立人品性、处世交友、安身立命都离不开慎言思想的指导。从慎言思想着手,试论古代家训中慎言思想的发展探其基本含义,深入分析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慎言思想的理论实践,从而挖掘慎言思想在当代负载的时代价值。 [关 键 词] 家训;慎言;现代意义 中华家训是古圣先贤
[摘 要] 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诗经》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最早将弃妇的命运诉诸文字。以深入解读《诗经》中的弃妇诗为核心,探讨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动因与具体表现,进一步挖掘弃妇诗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的深远影响。由《诗经》弃妇诗出发,深入探索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更直观地了解古代女性的地位与处境。 [关 键 词] 《诗经》;弃妇诗;女性意识;觉醒 “诗三百”中,婚恋诗内容占约四分之一
[摘 要] 魏晋时期是思想极度活跃变化的时期,人的觉醒在文学自觉和史学独立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选取官渡之战这一微观角度,从人物品评、人的价值体现、人性的审美及史学的独立性四个方面,就《三国志》在文史分野的背景下,对陈寿独特的传记文学观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陈寿;传记文学观;官渡之战;人物描写 三国魏晋时期乱世纷争,这段历史头绪众多,内容繁杂。陈寿的《三国志》在沿用司马迁创立的
[摘 要] 庄子自然观与现代生态哲学有共通之处又包含中国哲学独特意蕴,在世界生态哲学中有特殊价值。庄子内篇中心一致、逻辑连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和《人间世》集中体现了庄子自然观,对应现代生态哲学中的整体论和有机论、环境伦理、混沌理论。庄子强调彻底地融入自然,有意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倡导依照人的自然价值尽情生命。 [关 键 词] 庄子自然观;环境思想史;庄子内篇;生态哲学 20世
[摘 要] 在当前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董仲舒的天人哲学思想及其人文价值,成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课题。这一研究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度挖掘,也关系到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这些思想应对人类面临的众多挑战。基于此,对董仲舒天人哲学思想及其人文价值展开研究,分析董仲舒的生平与时代背景,阐述董仲舒天人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析天人哲学思想的人文价值,旨在全面理解
[摘 要] 从空灵与真实两个美学角度对庄子《齐物论》篇的内容进行美学探讨。《齐物论》对“物”“观”“无标准”进行了描述,构造了一个空灵的美学世界观;而对于万物世界、精神世界、变化的世界,庄子在《齐物论》中又给出了一个“真实”的美学诠释。《齐物论》中的美学元素包含着质朴无华的特征和深邃宏大的哲学精神,是先秦美学哲学中独特的一部分,至今仍然焕发出新的美学思考空间。 [关 键 词]《齐物论》;空
文学理论主要从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论、文学文本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创作论维度进行研究。《东方奇观》这部作品就展现了这五个方面,其所呈现的美感和文学性在凸显出作者本人具有大智慧、大包容、大胸怀的光辉人性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读者的文学感受力。普通读者在首次接触这本书时,书名本身便会影响其期待视野,可能会认为内容无非是东方地区的一些景物、人文风俗上的奇观,是一部地理类书籍。于是,读者对这部作品产
[摘 要] 苏轼一生三贬,黄州既意味着他入仕生涯的第一次跌落,也意味着他豁达心境的修炼之始。重中之重便是“赤壁书写”。苏轼几咏几叹黄州赤壁,字字珠玑成为绝响,亦见证苏轼人格精神上的修整与蜕变。引得无数文人诗词唱和,更为今人带来无限的旅游文化价值。《后赤壁赋》被后世王室临摹传阅。黄州赤壁也因苏轼在后世演变为一个文学符号,蕴含着历久弥新的“苏轼精神”,更影响着后世文人的风骨与精神。 [关 键
[摘 要]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小说对于中国文学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鲁迅小说的文本解读作为学术研究和中学语文教学的热点,对读者而言难免存在难以理解的问题,这与未能从叙事角度把握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有关。基于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提出的“聚焦”,叙述视角可分为零聚焦、 内聚焦和外聚焦。《故乡》和《社戏》作为鲁迅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独特的叙事艺
[摘 要] 《四世同堂》中,抗战期间北平沦陷,小羊圈胡同里的祁家三兄弟——长子瑞宣、次子瑞丰、幼子瑞全,在战争与现实历史的交错下,面临着国家危亡、家园被侵略者无情践踏,生存空间一再遭到挤压的危机。他们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选择了不同的方向,结局截然不同,皆具有浓厚的醒世意味。以祁瑞宣为重点,辅以祁瑞丰、祁瑞全,并以相关情节为线索,进一步对其人生历程和心理转变加以分析。三兄弟中既有因尽忠尽孝两难全而
[摘 要]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与唐代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题目相同,这并非无意雷同,而是刻意为之。一方面,王安忆《长恨歌》部分借鉴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走向,化用了李杨爱情悲剧的典故,打造了与之相似的悲剧色彩;另一方面,王安忆《长恨歌》与白居易《长恨歌》具有截然不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核,使小说与经典形成鲜明的对照。小说通过都市民间叙事方法和创造城市女性史诗,解构了“长
[摘 要] 探讨了列斐伏尔的哲学空间观和空间生产理论及其审美倾向,以及从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到空间生产、日常生活批判的空间化转向、后现代性的辩证认识论想象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现代社会开始转向空间“自身”的生产,形成一个历史的、体验的、权力的多元化空间形态;日常生活的创造力和影响力能够改造空间,解决都市化的矛盾空间、异质空间、物化空间和差异性空间。“三重辩证法”推动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为现代社会提供了
[摘 要] 在小说翻译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文化亏损成为一个难题。主要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译者在翻译小说文化负载词时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译者根据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及原文作者的意图,在翻译文化意象时,不断进行认知推理,调整对目标读者的语境假设,达到最佳关联,使读者在读译作时有种亲切但又与本民族文化有些许不同的陌生感。分析中国小说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总结翻译规律,可以为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提供借
[摘 要]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文学作品翻译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对中国成熟作品的现有外译进行翻译批评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对等的重要工具。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来看,《第七天》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涉及语言、文化和社会层面的交互,翻译时必须考虑到目标语言受众的理解背景,以确保在使用目标语言传达原文的社会文化信息时更得当,关注和处理与特定文化相关的词汇和概念的方式可能会对
[摘 要] 生态翻译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众多翻译文本提供了研究思路与参考价值,日渐系统的理论框架使其更具有实用价值与参考意义。在此背景下,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为基础,分别例证了潘庆舲的《瓦尔登湖》汉译本,发现译者潘庆舲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语体风格的前提下,巧妙且合理地处理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符合中国读者的逻辑思维与阅读习惯,做到了在语言维、文化维与交际维上的巧妙转换。 [关
[摘 要] 中国典籍是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典籍翻译既是翻译文化,又是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桥梁,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基于“文本—行为—社会”一体化理论,以林语堂与理雅各的《论语》英译本为例,对典籍译者行为进行“翻译内”与“翻译外”研究,即将典籍译者行为置于“文本—行为—社会”一体化理论框架中审视,选择“以人为本”的典籍翻译
[摘 要] 非遗的外宣翻译既是我国向世界各国展现华夏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也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措施。武当山非遗丰富多样,且地方特色突出,积极探索非遗外宣翻译的优化策略是强化武当山非遗保护与宣传的重要措施。在调查武当山非遗外宣翻译现状的基础上,详细梳理武当山非遗外宣中出现的问题,阐述武当山非遗外宣翻译的欠缺之处及形成的缘由,并给出提升非遗外宣质量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老伴啊!你怎么走得这么突然啊!你让我怎么办啊~~~”这一声声的哭喊声,使听到的人都不禁摇头叹气,没想到这齐老头竟走得这么急,跪在棺材前边哭喊边锤着棺材的是他的老伴——齐老太。 齐老头还没到七十,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光荣负伤后,因为腿脚不便,就回到了农村的老家,政府也照顾他,给他在镇上谋了个好差事,一个月收入好几千,抵得上好几个人的工钱了。齐老太是齐老头回农村老家以后才娶的媳妇,当时齐老太是家中的
毕加索的创造 水渗进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落在了画廊中的《三个女人》身上,深深地嵌入了乳色墙壁。一个多世纪的她们,又开始伴着水滴的韵致,向来往的鉴赏者诉说着往昔。细细听来,那音调没有《向日葵》般的高亢,也没有《自由引导人民》似的炽烈。但她却是粉红色的音响,跳动着和谐与优美;她正用岁月证明着一位巨匠的风韵;她正用线条、光与影,诠释着毕加索的和谐与律动。是的,在艺术中,不,在生与死的虫洞里,毕加索正在
你是否还依恋着每天六点的清晨?外面长夜未歇,你和同学们相伴,借嘹亮的嗓音击碎困意与烦躁,在灯火通明的教室里大声背书。 你是否又回忆起任课老师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自习课上夜以继日的寂静时光。 我们埋首书海,随着高考的逼近,你也想再努力一点点,期待在蓬勃的夏日里收获最满意的果实。 回首光阴十载的孜孜不倦,我们几乎都是在为学业而步履不停。上了大学后,好像不再有每日必须完成的课业,不再有日复一日的满
[摘 要] “X搭子”的表达方式目前在各大网络平台频繁出现,“饭搭子”“牌搭子”“路搭子”等词层出不穷,究其本质,与“搭子”一词生成和发展紧密相关。从“搭子”的语义构成和起源、语义演变、生成机制、句法结构和语义表达四个方面分析“X搭子”构式的形成。 [关 键 词] “X搭子”;模因论;概念隐喻理论;新型社交 一、“搭子”的语义构成和起源 (一)“搭子”的语义构成 据《新华字典》所录,
[摘 要]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中作为文明载体的汉字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字的传承历经多年依旧绵延不断,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的文字。但在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许多汉字的字形、字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甚至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衍生出了新的意义。依据典籍中的“道”,探究“道”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义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关 键 词] “道”;字义;演变 “道”作为现代汉语常用字之一,最常见的含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在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网络新词语也随之产生。通过对大量网络新词语的考察与分析可以发现,网络新词语主要是通过“谐音造词”“缩略造词”“旧词衍生新义”“仿造旧词”等四种方法创造出来的。这些新的网络词语在一度程度上反映了使用者的心理活动,顺应了时代潮流,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网络上迅速流行,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惯用词汇。但是,网络新词语在彰
[摘 要] 重言词是古汉语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语言现象。《道德经》不仅是哲学著作,还是一本涉及语言知识的优秀作品。对《道德经》中的重言词进行研究,主要讨论重言词的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类型等内容,并对相关语句举例说明,尝试分析重言词的作用和价值。 [关 键 词] 《道德经》 ;重言词;叠字;叠词 《道德经》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关于天地万物的哲学理念。老子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