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和开车,总让我想到文学。最紧要处,是关乎生命的。 我是西北的旱鸭子,自学游泳,开始很害怕,但信得过的朋友指点说你就认为你睡在炕上、睡在地上。这是练习漂浮的阶段,是最开始起步时候。我听进去了,就当躺在炕上、躺在地上。有了这样的意念,不再害怕自己沉下去,结果确实不再沉下去。放松自己,让我找到了一种和自然同命运的节奏感。 开车也一样。拿到驾照五年多了,为了增加文学的生活感,近段时间以来我开始练习
在闪烁的霓虹灯下 城市掩藏了她的面容 像是一只夜行的巨兽 吞噬着每一丝光亮 街头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动 他们是城市的血脉 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中 沉默地寻找自己的方向 我看到他们在黑暗中低头 手机屏幕成了他们唯一的光亮 像是一只只迷失的萤火虫 在黑夜中发出微弱的光芒 我听见他们的呼吸 那是城市的呼吸 快速、急促,又略带沉重 如同夜空中呼啸而过的风声 萤火虫 在故乡的夏夜
大地,在脚下轻颤 这起伏,温暖而辽阔 一只荆棘鸟从心中飞出 沿着灌木丛的星光滑翔 鸟鸣像故乡的呼喊 一并随夜色涌向窗口 将时光挤进糖的心脏 异木棉始终以柔软的棉絮 守候季节,在盐的钝角中延伸 我与光阴同岁 在风中,一切勾勒是会呼吸的光 世路跌宕,流浪也不见尽头 你的收留,与人间相隔半片青天 包容、覆盖一切,像厚实的云层 终有一天,你给我的永远 将从衰败的身体离开 越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 心潮澎湃地想 时光是仓促而又慌张的 九月初九,我该卸下 满腹的牢骚,一步跟着一步 向着心灵的高度,攀爬 那位唐朝的兄弟还在 我们在半路相逢,击掌而歌 互道衷情,结伴上山 他说他想念那个浪迹异乡的诗人 我说我思量与河流并行奔跑的家乡 都躲不过,内心的牵盼和疼痛 站在高山之巅 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玉米棒子 从一粒岁月开始破土而出 历经三月风、四月雨、
我仰望那翱翔的雄鹰 它羽如幡旗,翼展压云 它目光寒冷、肃杀,散发恐怖的气息 它俯瞰山川、河流、森林 它穿越天际,与风长啸,与雷共鸣 它是主宰,万物皆在视界 这世界魑魅魍魉,贪欲与纷争 战争与死亡,征服与奴役 它是精神,它是自由与王者 它威严、孤独、高傲、坚韧 它是丛林法则,它让适者生存 它是力量、速度与勇气的化身 它是雄鹰 它没有欢乐、忧伤与恐惧 它来自孤独,它与自然融
春雨未曾预约,就一路小跑地 从天边赶来 此时的忧伤,早已登陆在岸 把全部的身影卷起,隐藏在 绿意初绽的枝头上 雨中,我寻遍小巷的每一个地方 却怎么也看不到你—— 被思念溅起的潺潺声音 挥之不去的牵挂,怎么也走不远 柔软如丝的细雨,滋润着荒凉的心田 开启了别具一格的模式 春风按捺不住,把山川舞动 而打在大地上的雨滴 多像一个美丽的少女,用纤细的手指 娴熟地敲打着键盘发出的
我被困在人间的躯壳里, 乐得其所 我想我的眼睛,足以 安放得下这世上所有的海洋 天空在我面前从不肯睡去, 因为我只需一眼, 就可以望到它的尽头,拆穿 它用风雨雷电遮掩的阴谋 如果生命,注定是若干场 春秋的轮回 那么我愿饮满今生的辛辣,跳进 一些山谷零散的裂缝 然后撕下,四百亿张 累世的旧历 放开眼底的海,还这世间 无际的汪洋 失眠 梦里,有一大群绵羊 起初的时候
碧空如洗 晶莹澄澈 浓密枝叶间 婆娑出一片 仲夏的颜色 一丝风也没有 彼此都静默着 共享宁静祥和 无须更多语言 就这样望着 等着,守着 蓦然 两只布谷鸟 悠然飞过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心中,升起一轮圆月 骊歌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 为你把眼角的泪擦干 四年时光匆匆过 青春回忆满心间 各奔东西走四方 依依惜别难说再见 初见时笑颜如花 离别时泪珠涟涟
家的眼里 你是妈妈身边宠着的小燕子 大山的怀里 你是一只飞得更高的金凤凰 农民的心里 你就是一位朴实的姑娘 浑厚的嗓子拉开了一曲民谣 长长的发丝 伸着乡间小路 牛在田野上高歌 唱出了乡村别样的风景 鹅鸭在戏水小唱 唱岀了河水缠绵的情怀 我们的乡下姑娘 披一肩清澈的月光 点亮了活跃的村庄 叫醒大地 天蒙蒙亮 窗外的鸟叫个不停 是在叫醒大地 还是故意在叫醒人类
草木命 蹲下身来,与草芥等身 感受着春天的芽口 我是一个只有草木命的人 我享受春天的赐予 用绿色支撑着 每一个日子的细枝末节 月光 像一面镜子。她的圆缺 借助人间的喜悲 却总有相宜的时值 比如今晚,月光在窗台上 凝视了一会儿,它就老了 月光从月季上落下来,铺开一些 人事的面孔 往昔沉淀成白色浮尘 我借着窗台,暂寄此身 我对光的理解 我所理解的是 阴影,是光的残
灵魂的渡劫 摇曳着夜的黎明 穿越晨曦的缝隙 聆听,田埂上的蛙鸣 成长的骚动,吞噬着磨砺的光影 轻吟沧桑的玄凝 迷离的苍穹,撕裂着记忆的疼痛 演绎,成熟的醇厚 读着山脊的暖风 让宿醉的露珠 亲吻,岁月的伶仃 坚毅的充盈,牵着麦香荷韵的空灵 用选择的玉音 唤醒,生命的态度 锁定的苍穹 亘古的凝视,在相遇的拒绝里 九天圣境,清风洗尘 映着梵文残影的窒息 仰望,道心合一
一 夏天就要结束了,杜霞的烦恼却才刚刚开始。 中午,杜霞比约定时间提前一些来到世纪大厦玫瑰酒店。这是本市的高档酒店之一。她一身正装,若有所思地站在大厦顶层玲珑房间的窗前。远处,云龙山体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云龙湖上烟波浩渺,铅灰色大幕般扑面而来。阵阵凉风从下开的窗户溜进房间,掀了掀她长筒裙的下摆,不禁地让她的双腿打了一个冷战。 杜霞此刻心里正反复演绎着今天的会晤。她秀丽白皙的脸上,一双杏眼不
我的家在渤海湾畔。 说起大海,大多读者眼前可能会出现一些唯美的画面:金色的阳光、细软的沙滩、光滑的岩石、逐浪的海鸥……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的家乡虽然近海,却没有“吃海”,祖祖辈辈仍以农业为主。我从未探求过这方面的原因,只记得那些贫瘠的土地和常年不见生长的树木。 我儿时最普通的玩具是大小不等、形色各异的贝类。这些随处可见的壳类玩具被孩子们玩出了名堂,起了很多古怪而形象的游戏名字。因为土
我的书房俗名“六耳斋”,镇斋之宝是恩师李元洛先生的无价墨宝。 “秋水南湖美少年,如烟往事未如烟。腾蛟起凤看今日,六耳斋中听管弦。”时在己丑秋日,恩师以诗作鞭,策我奋蹄。28字记录的是40多年前的南湖珍忆,一万多天来的师恩绵长! 如果不算见面前仰慕的“仰龄”,正式接受恩师“面授”,迄今已越49年了。 当时的恩师儒雅俊朗,玉树临风,是湖南师范学院岳阳分院校园里一道流动的风景。 讲台上,恩师才华
从唐家弄检票口往里走十几米,右转,再往前走上几步,只几步,再右转。紧跟在胭脂醉酒店掌柜蒋先生的身后,走进一条小小的巷子,一条几乎只容得下一人穿过的巷子。感觉一不小心就会沾染到墙壁上几百年历史的尘灰,心底有一些失望的情绪在悄悄蔓延,想着反正就只预订了一晚,将就将就也就过去了。 正想着,“到了”,听到掌柜说话的声音,一抬头,发现已至尽头。中间一条小巷,左右几个小小的院子,绿草茵茵,藤蔓摇曳,秋千架下
芍药花姿窈窕,其色彩缤纷,宛如自然的调色盘。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地上的精灵,在诉说着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它的叶片翠绿如玉,与花朵的艳丽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显得花儿的娇艳动人。 那鬓发如蝉翼般轻薄的女子,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凝聚在她的眼眸之中。她的情意如同蜜糖般浓厚,甜蜜而温馨,让人沉醉其中。她轻轻袅袅,如烟似雾,给人一种缥缈而神秘的感觉。 她的眼眸里仿佛藏着星辰大海,深邃而辽远。每一个微
房后的老树被二哥放了,那时听到心中很不是滋味。 老树是父亲亲手种的,已几十年了,很是高大和粗壮。 这棵槐树的树苗是从山西托人捎回来的。因为我们家乡人祖祖辈辈流传着一句话:我们的先人都是在明洪武年间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到这儿的。 在岁月的长河中,这棵古老的槐树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时光的流转。 这棵古槐的树冠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遮蔽着一方天地。它的树皮呈现出粗糙的纹理,仿佛岁月在它身上留下的痕
临近仲秋,气温相对和暖。9月16日,是“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开幕倒计时十天之际,也是合肥文研所与合肥市作家协会共同组织的“作家看园博”大型文学采风活动日。按照规定,全体采风成员要在这天下午两点半前到达地铁骆岗站。 正午的太阳在头顶高悬,走着走着,我的全身也在慢慢冒着汗液。我走到约定的B号站口,微风吹来,顿觉一丝清凉,舒服极了,但激动的心依然是热乎乎的。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等待时
人常说,某人真有“两把刷子”,即指该人是一个有头脑、有本事的人。而作为一个作家,特别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最起码要有“三把刷子”。 “第一把刷子”:生活感悟力 人在生活中。什么是生活?生活的本义指生存,其出自《孟子·尽心上》中的“民非水火不生活”,是说人离开了水与火是无法生存的。对于作家来说,生活主要指红尘滚滚中芸芸众生的一切生存、生计之活动。简言之,就是作家日常所能感受、接触、了解、认识到的人和
[摘 要] 吉尔吉斯斯坦著名作家艾特玛托夫(1928—2008)的《查密莉雅》是一部深刻反映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社会变革和人性探索的杰作。基于中西美学观念中对美的相关定义,试图从多个维度对这部小说的审美世界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 [关 键 词] 艾特玛托夫;《查密莉雅》;审美特征;东方文学 艾特玛托夫(1928—2008)是吉尔吉斯斯坦著名作家。他的作品
[摘 要] 《雪山大地》是充满着史诗性的现实主义巨作,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时代的鲜活体现与鲜明表达。作者杨志军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作原则——现实主义,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旨趣,以“我”为写作视角,叙述了沁多草原几十年来发生的历史变迁,从多个维度构建现实生活与人物形象,谱写了一部汉藏人民携手奋进的民族史诗。作品不仅充满着文学美,而且典型人物完美阐释了中国的精神内涵以及“中华民族共
[摘 要] 基于丹纳“三要素”的相关理论,对《活着》一书中的悲剧意识进行深入探究。从故事主人公福贵的坎坷生活经历入手,结合当时社会环境的状况与变迁,采用丹纳“三要素”中的种族、环境和时代进行分点论证,进一步探究贯穿于福贵生活经历中的悲剧意识。研究发现,福贵的生活受到了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而跌宕起伏,悲剧意识始终贯穿全书。 [关 键 词] 丹纳“三要素”;悲剧意识;《活着》 一、引言 丹纳在
[摘 要] 文学意象是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表达个人情感的关键,在吉狄马加的长诗《应许之地》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意象。抓住具有彝族文化特点的文学意象,从现代性与传统性、同一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等维度,分析了《应许之地》中诗人对现代社会中同一性的抗争、对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呼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旨在为彝族现代诗歌的文学意象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 键 词] 《应许之地》;吉狄马加;文
[摘 要]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父权制社会,以皇权集权为代表的男性权力中心是社会运转的主要机器,女性主体意识的存在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个体价值的缺失是女性群体难以脱离的窠臼。在男性掌握主要话语权的古代文坛,女性角色往往是被“塑造”、被“凝视”的。试以明代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对其中的女性文学形象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在女性意识书写方面的可贵尝试。 [关 键 词] 杜十娘;女性主
[摘 要] 在《河边的错误》中,余华用一种冷漠旁观的叙述视角描述了一个疯子的连环杀人事件,虚构的河边世界和疯子身上狄奥尼索斯式的非理性形态呈现出人生此在的荒诞和可怖。面对这种人生此在,警察马哲用生命去捍卫了道德正义,在个体化破碎的痛苦中实现自身的创造性命运,向世人传递出一种积极的审美人生态度。从尼采生存美学视域出发,剖析作品中人物所展现的非理性生命意志的种种形态,探讨悲剧主角马哲如何在自我毁灭的
[摘 要] 阿瑟·米勒是美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评论界对其作品的研究成果繁华壮观,其中对于人物形象的研究多集中于男性角色,女性角色的研究资料相对鲜少。虽然米勒大部分作品都以男性作为主角,但他同样赋予笔下的女性角色同命运抗争的生命力。在延续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伊里加蕾的差异论女性主义理论,分析《驶下摩根山》中的女性从丧失主体性到重建主体性、从接纳自我到守望相助,并最终实现女性主体间性的建构过程。
[摘 要] 俄罗斯当代女作家瓦西连科笔下的《约尔卡,或一位帅飞行员》讲述了一个关于女性成长与心理探索的故事。研究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无意识理论,探讨女主人公约尔卡的形象建构。通过分析约尔卡的无意识、前意识与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揭示其心路历程与性格特征,并映射出军事小镇中人们的精神压抑。“约尔卡”,原义“枞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与追求幸福的希望,与无意识理论下的人物性格相呼应。作家使用名字
[摘 要] 阿尔都塞作为受到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共同滋养的理论家,在两种不同理论的实践中发现了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在现实力量实现中的同构性。基于对这种同构性的发现,阿尔都塞通过自身的意识形态理论找到了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合点,并在其自传《来日方长》中将精神分析理论运用于哲学家的实践方法论建构之中。 [关 键 词] 阿尔都塞;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 精神分析理论与阿尔都塞之间的紧
[摘 要] 日本江户时期(1603—1868)汉诗创作达到鼎盛,其中地名的大量运用与中日文化有紧密的联系。选取日本汉学家皆川淇园的汉诗为研究对象,结合方志、传记等史料考证其中出现的地名,并根据其命名方式分为两类:假借中国地名代日本地点、沿用日本地名指日本地点。这些地名的使用反映了日本江户文坛汉诗创作的惯例,体现了江户时期日本汉诗人对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学习和模仿,以及中华文化在东亚文化圈中的影响力。
[摘 要] 萤火虫是日常生活中深受人们喜爱的昆虫之一,也是日本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昆虫意象之一,在日本人心目中有着特殊地位,许多日本文人擅于借助萤火虫来表达自我感受和审美意识。因此,日本文人对萤火虫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的内心世界。从经典的日本文学作品、通俗的日本民间故事到优美的和歌俳句,再到日本的流行动漫,萤火虫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萤意向也经历了从邪恶和欲望的象征,到生命体验和生命载
[摘 要]“局外人”形象是一种离群索居、让人无法认同与反驳且具有极高精神意义的人。虽然共享着一些相似点,但作家们对“局外人”形象的创作与把握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将聚斯金德《鸽子》中的局外人诺埃尔和加缪《局外人》中的默尔索从“自我与他者”“自我与秩序”以及“自我的存在与抉择”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并尝试从海德格尔“常人”的概念阐释两个形象虽共属“局外人”,事实上却是人类生存境况的两种极端状态。 [
[摘 要] “意象”作为诗歌中烘托氛围的高级表达形式,逻辑上看似孤立于文本,究其本质乃是具有意义的语言符号。其从被诗人组建到向读者传递情感信息的过程并不是无意识、不可探究的,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基于人类认知功能的语言符号的编码与解码过程。基于诗歌意象具备的“及物”性质,读者可以通过解析意象(义素)中隐含的客体间、主客体间关系的方式解释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而由于人类认知存在差异性,与表达者处于不同时空
[摘 要] 中国传统政德思想是有关政治和伦理道德的思想体系,它强调统治者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并通过这些德行来治理国家和稳定社会。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的巅峰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的政德思想不仅体现在其作为政治主体本身具有的道德修养,更体现在其在政治实践中的德性自觉。研究其政德思想可以为新时代政德建设及其实践路径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唐太宗;贞观之治;政德思想 唐
[摘 要] 范仲淹和欧阳修均是北宋的大文豪,分别以《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流传于世,二者的作品虽均为借景抒情性散文,但在诸多方面却不尽相同。采用对比分析法,剖析作品在呈现方式上的对立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把握作者的共同价值追求。 [关 键 词] 抒情性散文;对立统一;共同追求 欧阳修喜爱喝酒,自号“醉翁”;范仲淹善抚琴,时称“覆霜”,二人均为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尽管政治仕途失意,但在文学上都
[摘 要] 史铁生的创作主旨归于对个体心灵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行于命运逆旅的他深谙“向死而生”的生命真谛,践行着朝向希望持续攀登的“西西弗神话”,以翰墨书道出永恒之爱对人性的终极救渡意义。 [关 键 词] 史铁生;生命哲学;西西弗神话;爱 史铁生的创作立足于对个体与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面对自然的造化,我们每一个人都太弱小,太浅薄。艺术不是为了用来打倒人,而是为了探索全人类面对的迷茫
[摘 要] 李碧华的作品常因其独特视角下的男欢女爱而为人津津乐道,其对人欲的书写鲜明毒辣,尤其是对非常态下人们所暴露的本性的挖掘,揭露出在压抑之下人们所展现的丑恶和荒诞,体现出其对人性的态度和思考,透露出一股“湿冷”的体感。李碧华对人性阴暗面的勾画和诡魅叙事的书写使读者沉迷在一场场宿命轮转的经年旧事中,抽丝剥茧后窥得一面血淋淋的阴湿的人欲悲欢,表现出一幅幅妖气弥漫的“湿冷”画卷。将从对诡魅叙事的
[摘 要] 在当代美学架构中,自然美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回溯至德国古典美学领域,康德与黑格尔等巨匠虽将自然视为非直接“审美典范”的存在,但这并不妨碍其后现代环境美学思潮的兴起。以卡尔松为领军人物,现代环境美学界广泛接纳了“自然全面蕴含美感”的普遍观念。美学演进的历程中,众多美学大家围绕自然美的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不仅丰富了美学的理论宝库,也促进了人们对自然审美价值的重新认识与评估。然
[摘 要] 德国汉学期刊既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亦是将中国文学及文化传播到西方的主要阵地。考察了中国当代文学重要代表人物余华在德国汉学期刊中的译介情况。德国汉学期刊对余华的译介起步较早、周期较短、视角多样,且持续至今。余华受到了德国汉学家的广泛喜爱,不同学者的文评呈现出观点多元、审美异趣的特点。 [关 键 词] 德国汉学期刊;余华;译介 余华是中国在海外最具声名的当代作家之一,其作品《活
[摘 要] 黄忠廉提出的变译理论从“增”“减”“编”“述”“缩”“并”“改”七种手段,为文学等领域的翻译实践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操作途径。旨在分析和探究这一理论在日汉翻译中的适用性。 [关 键 词] 变译;日汉翻译;适用性 变译理论是在翻译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自提出以来,在翻译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在英汉翻译领域,但在日汉翻译中的应用相对较少。汉语和日语的语言结构不同,在表达习惯、文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