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缓倾斜中厚矿体赋存条件较为特殊,采场空顶高度较高,顶板管理困难,采准工程量大,开采难度较大,普遍存在采矿损失率高、矿石贫化率高等问题。针对鑫达黄金矿业公司囫囵图矿区32-2号脉采场桃形矿柱难回收、贫损指标不理想等问题,研发缓倾斜中厚矿体微贫损动态控制技术,系统运用全方位钻孔测斜技术,反演设计炮孔与实际炮孔的三维空间模型,研究钻孔偏斜规律,大幅度降低矿石贫化率,在回采过程中2条凿岩巷道之间的桃
摘要:为研究地震作用下节理边坡的稳定性,以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了随机节理裂隙网络模型,运用离散元程序3DEC开展了地震作用下某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坡底部位振动强度、位移等明显强于坡顶部位,坡体节理裂隙对地震波的传播能量具有显著的削弱作用,坡底主要表现为剪切破坏模式,日常生产过程中需加强坡底结构抗震能力。 关键词:露天开采;边坡;节理裂隙;随机节理裂隙网络;地震作用;
摘要:为研究温度对大理岩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对常温(25 ℃)及高温(200 ℃、400 ℃、600 ℃和800 ℃)后的大理岩试样开展SHPB试验、XRD和SEM微观试验,探究了高温后大理岩动态力学特性与温度的关系及微观损伤机理。结果表明:高温后大理岩的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弹性、屈服、破坏3个阶段;大理岩的峰值应力及破坏特征均存在明显的温度效应,即随温度的升高,大理岩的峰值应力逐渐下降,破
摘要:为量化黄金矿山深部开采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进而给出热害治理建议,分析了矿区原岩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并对爆破、围岩、设备等热源散热量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地温梯度约为1.7 ℃/100 m,进入-752 m中段生产时,原岩温度将达到34.3 ℃;深部开采过程中,夏季主要散热源为机械设备(电能)及空气压缩散热,分别占比38.18 %及26.56 %,冬季主要散热源为围岩散热及机械设备,分别占比
摘要:焦家金矿-570~630 m中段矿(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易出现楔形不稳定结构,进而发生岩体冒落。对岩体进行了地质钻孔、结构面条件调查等得出,焦家金矿岩体较为破碎,节理发育,节理产状分布范围广。对开采扰动下巷道收敛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与总结,并通过雷达测试分析焦家金矿巷道破坏深度,损伤深度基本保持在2 m,存在较多的结构弱面,需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此研究对该处矿体的支护等做出合理规划,进一步指导采场
摘要:针对夹皮沟金矿采用硐室内取料干式充填采矿法开采存在的生产能力低、工人劳动强度大、采场地压显现频繁等问题,根据夹皮沟金矿深部急倾斜薄矿体的赋存特点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了轻质吸能类膏体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取消了原有的采场内取料硐室,简化了回采工序,降低了回采作业循环,同时轻质吸能类膏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较好地支撑采场上下盘围岩,确保采场的稳定,提高采场作业安全。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工艺,平均采
摘要:造价控制是工程施工建设管理的关键环节,尤其在有色金属矿山巷道施工中,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造价预测难度较大,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模型的有色金属矿山巷道支护工程造价预测方法。简单介绍了灰色模型,建立了基于灰色模型的巷道支护模型,并进行支护过程的仿真模拟,完成了巷道支护造价的编制与计价工作。该方法能够有效预测支护工程的成本,为矿山巷道支护工程造价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灰色模型;有
摘要:针对火法炼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SO3,对设备造成严重腐蚀,影响最终产品质量问题,提出一种利用耗氧剂闪锌矿和方铅矿进行SO3浓度控制的火法炼铜技术。在充分分析影响SO3生成温度和组分的基础上,通过向锅炉烟道喷吹耗氧剂闪锌矿和方铅矿降低氧气浓度,以达到控制烟气中SO3浓度的目的。试验结果显示,与原来0.5 % SO3浓度相比,加入耗氧剂闪锌矿与方铅矿后,试验中SO3浓度整体未超出0.01 %,铜
摘要:分析了湿法冶金技术的关键工艺,构建了优化控制模型,并利用自适应惯性权重和模拟退火算子对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对湿法冶金技术进行优化控制。仿真试验结果显示:在A风力发电场优化数据集中测试中,AIW-SAO-PSO算法迭代225次时趋于稳定,适应度值约为0.165,且迭代100次时,算法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08 0,0.004 5和0.971 %;在湿法冶金技术优化
摘要:铜是一种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国防等领域。对阳极板物理规格及成分、阴极板质量、电解液成分、电解液循环系统体积、有机添加剂添加量、电解液温度、装槽质量及槽面短路处理等影响阴极铜质量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经过多年精细化管理和优化控制工艺,不断提升阴极铜质量,阴极铜一次合格率从2017年88.16 %上升至2020年95.51 %,经过修整后的阴极铜最
摘要:为提高氰渣的资源利用率,解决氰渣中有价金属浮选精矿品位不高、回收率低的问题,开展了氰渣性质分析及回收铜、铅、锌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研究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工艺优化改造和药剂制度调整,生产实践表明:采用铅优先浮选—浮铅尾矿选铜工艺流程,在铅浮选活化剂ZJT用量3 000 g/t、捕收剂乙硫氮用量100 g/t,铜浮选活化剂ZJT用量2 500 g/t、捕收剂ZJB-2用量100 g/t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高精尖科技及未来能源的储集与发掘对国家能源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稀散元素在高科技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稀散元素的特性导致其在地壳中分布极其稀少,资源储量也相对贫乏。稀散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为薄弱,成矿机理存在较大争议。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无论是在成矿时间上还是在空间分布上,稀散元素超常富集都表现出与花岗岩、伟晶岩的强相关性。但是,不同稀散元素在富集
摘要:玲珑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胶东大型金矿集区西北部,是全球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金资源总量超过1 000 t,但对于其矿床成因一直存在争议。通过系统总结玲珑金矿床地质特征、地质年代学、成矿流体特征及同位素数据,详细探讨了成矿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玲珑金矿床形成年龄集中在120~125 Ma,成矿流体整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热液流体,主要源自岩浆流体,并混有少量大气降水。C-H-O-S-
摘要:娘娘顶铍矿床位于桐柏—大别成矿带之鸡公山岩体南缘,矿区内新元古代至中生代中酸性岩体(脉)发育,岩性以二长片麻岩、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岩等为主。矿体形态复杂,总体以分叉状向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两侧展布;矿体在地表呈透镜状,围岩为娘娘顶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黄麦岭岩组变质岩地层。在细致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对娘娘顶铍矿床开展了系统的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矿物学和矿相学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
摘要:近年来,对云山矿田内云山复式岩体与锡矿化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但寻找大型锡多金属矿床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该矿田内锡矿化主要产于云山复式岩体接触带的岩突、岩舌、岩体凹谷及北北东向断裂等部位,形成的矿床类型主要有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型和变质热液型。其中,接触交代型与岩浆热液型具有矿体厚度较大、蚀变强、品位较高等特点。目前,云山矿田已发现多处小型锡矿床,其矿体均赋存在岩体接触带和北北东向
摘要:尾矿库是堆存选矿后尾矿的场所,尾矿砂主要为细砂、粉砂等无黏性土,往往处于饱和状态,因此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液化并造成尾矿坝的失稳破坏。以某尾矿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察取样,对4种类型尾矿砂即尾中砂、尾细砂、尾粉砂和尾粉质黏土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和物理参数测试。采用STX-200液压伺服式动三轴试验仪对尾矿砂试样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等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试样的初始动弹性模
摘要:崩落采矿法在铁矿石地下开采中广泛应用,但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破坏植被,是造成碳汇损失的主要原因,如何安全地控制地表塌陷范围与动态绿化,是低碳开采中需要首先解决的共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统计分析地表塌陷坑的出露规律,根据塌陷坑间距计算公式,沿回采工作面的推进方向推算塌陷坑出露部位,即为卡车回填废石路线时须避开的危险部位;在塌陷坑周边选择两处方向垂直、边壁下部被散体较好覆盖的位置,作为废石回填地点
摘要:矿石中银物相分析是指分析银在各载体矿物中的含量,通过实验确定矿石中银物相主要包括菱锌矿中银、含铁锰矿物中银、自然银、硫化银、铁氧化物中银和硅酸盐中银6相。选取醋酸浸取菱锌矿中银,氯化钠-盐酸羟胺浸取含铁锰矿物中银,硝酸铁溶液浸取自然银,硫脲-硫酸溶液浸取硫化银,盐酸-氯化亚锡浸取铁氧化物中银,剩余残渣测定硅酸盐中银。本方法测定各相态银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2 %~5.36 %,各相态银加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