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尾砂、矿渣基胶结材料为原材料,研究水玻璃、NaOH、Na2SO4、Al2(SO4)3 4种无机盐激发药剂在不同掺量下的速凝早强效果,并解释其早强机理。研究发现:4种激发药剂在一定的添加范围内,充填体试块的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掺量0.5 %的NaOH早强效果最好,掺量1.0 %的Na2SO4效果次之,掺量0.5 %的Al2(SO4)3对后期强度增长作用最明显,水玻璃效果最差。同时考虑
摘要:针对某矿山采场片帮频发、超挖严重和采矿损失贫化较大等问题,结合极薄矿脉作业空间受限等问题,提出了采用锚杆+双筋条的支护技术,其实质是双筋条支护的时效性和柔韧性,在支护过程中使整排的锚杆群在托板作用下协同起作用,从而使可能冒落的关键块体处于稳定状态。该支护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极薄矿脉支护难题,有利于提高采场安全性,并降低矿石贫化率,从而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急倾斜;极薄矿脉;破碎软岩;围
摘要:合理的支护形式与支护参数是确保巷道围岩稳定的关键。巨龙铜矿排水巷道Ⅳ级围岩区域采用锚杆+金属网+喷浆进行联合支护效果较差。针对巨龙铜矿Ⅳ级围岩区域支护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支护基础上增加锚索和钢拱架支护,同时增加喷浆厚度。设计了不同锚索支护参数,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锚索支护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巷道围岩顶板处存在明显应力集中现象。随着锚索支护参数增加,巷道顶板处最大应力值增加。随着锚索间排
摘要:巷道掘进爆破中,爆破振动是影响巷道稳定性和充填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频繁的爆破振动会对巷道围岩和充填体造成损伤,最终发生失稳破坏。通过建立爆破振动监测系统,改进爆破方案和监测位置研究岩体和充填体爆破振动速度衰减规律,得出岩体与充填体振动速度衰减规律的差异性,从而优化焦家金矿爆破药量。研究结果表明:距离爆源越近,爆破振动速度越大,而且会随着爆心距增加逐步衰减;最大振动速度出现在爆源附近,采场爆破
摘要:某金矿自标高1 385 m以下将由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拟采用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进行开采,为了避免露天与地下同时开采造成的相互影响,实现矿山生产的平稳过渡,对境界顶柱的合理厚度进行了研究。在相关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应用K.B.鲁别涅依特公式、“三带”理论和工程类比法计算出境界顶柱的合理厚度取值范围;采用Flac3D软件对不同境界顶柱厚度进行数值模拟,确定该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的合理厚度。
摘要:大型有轨运输矿车设有专用卸载站,站内矿车沿卸载曲轨运行。针对矿车通过卸载站时电机车无法产生驱动力,导致矿车无法稳定通过卸载站问题,从矿车通过卸载站机械能变化情况出发,以塞尔维亚某铜矿卸载站为例,分析矿车卸载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并通过设置外动力设施控制卸载运行速度,使大型有轨运输矿车卸载平稳可靠,对生产系统自动化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底卸式矿车;电机车;卸载站;机械能;外动力设施
摘要:辽宁某氰化尾渣金品位2.01 g/t,银品位36.23 g/t,铜、铅、锌品位分别为0.33 %、1.91 %、3.01 %。针对该氰化尾渣进行铜铅锌混合浮选试验及优先选铅—尾矿选锌浮选试验。铜铅锌混合浮选试验可获得金品位13.72 g/t、银品位281.70 g/t、铜品位3.63 %、铅品位16.01 %、锌品位36.92 %,金、银、铜、铅、锌回收率分别为50.09 %、57.22 %
摘要:针对青海某铜铅锌多金属矿,进行了不同类型捕收剂对铜铅锌浮选分离影响的试验,重点考察了新型捕收剂4037B、P5100C、QBSC的选别效果。结果表明:P5100C和QBSC更有利于铜、铅分离,在最佳条件下,采用铜快速浮选—铜铅混选—铜铅再磨分离—锌浮选流程,获得铜品位35.56 %、铜回收率75.23 %的铜精矿;铅品位45.02 %、铅回收率71.92 %的铅精矿;锌品位41.49 %、锌
摘要:某铜矿经选别后所得铜精矿含SiO2约26 %,SiO2品位过高会增加后续冶炼成本,但提高铜品位、降低SiO2品位可能会降低铜回收率。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铜降硅,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再磨细度的提高,SiO2品位呈下降趋势,铜品位呈上升趋势,铜回收率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稳趋势;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75 %,再磨细度-0.023 mm占85 %条件下,采用一粗二扫三精的闭路试验流程,可
摘要:某大型钨钼矿的钼氧化率高达42.45 %,钼、钨、铁、萤石等矿物嵌布关系密切、粒度细,钙镁硅酸盐、碳酸盐及黏土矿物含量高且分布极不均匀。针对这一复杂难选多金属矿石,采用可工业化、相对简单的碎磨—磁选—脱泥—浮选工艺流程,可获得硫化钼精矿(含钼45.76 %)、氧化钼-氧化钨精矿(含钼15.88 %、含钨22.65 %)、铁精矿(含铁63.11 %),总钼、总钨、总铁回收率分别为67.75 %
摘要:针对甘肃某公司锑电积贫液含锑较高,酸化沉锑渣锑品位高导致其与低品位矿配矿后碱浸锑回收率低的问题,开展了酸化沉锑—冷却结晶—碱浸—电积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pH、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冷却结晶等对酸化沉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化沉锑pH=5,冷却结晶温度10 ℃,碱浸矿浆浓度20 %、Na2S质量浓度85 g/L、NaOH质量浓度40 g/L、碱浸时间1 h、电积NaOH质量浓度70
摘要:针对传统黄金电解精炼过程存在的高污染、高损耗、高能耗和高成本问题,引入绿色、环保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粉末冶金技术、湿法无氨工艺和Ag-Ti双金属复合材料,实现了黄金电解精炼从铸板、造液、电解到废电解液净化、金阳极泥处理整个过程的提质降耗。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总金回收率从99.85 %提高到99.95 %,银回收率从66 %提高到99 %,能耗降低了约30 %,从源头上杜绝了氮氧化物的产生及
摘要:郭城金矿床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由土堆矿段、沙旺矿段、东刘家矿段、龙口矿段和后夼矿段等组成,受以郭城断裂为主的拆离构造体系控制。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等研究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分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3种类型;成矿流体盐度为1.39 %~16.53 %,密度0.56~1.00 g/cm3,属于中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温度为200 ℃~360 ℃,成矿
摘要:安家营子金矿床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广泛的热液蚀变作用,蚀变类型从早到晚依次为钠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等。通过对各类蚀变岩样品及其原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详细研究了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特征。结果表明:①主量元素SiO2、CaO、MgO、Fe2O3、TiO2呈现逐渐降低特征;②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显示出增加趋势,而Sr呈现减少趋势,Bi在所
摘要:前河金矿床是典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构造研究表明,该矿区经历了多期演化,形成近东西向、北东向、南北向等3个方向的构造,不同构造对矿体起着控制或破坏作用。F4断裂为近东西向构造的典型代表,为Ⅳ号矿带的容矿构造。通过对Ⅳ号矿带进行构造原生晕分析,认为头晕元素整体以中、内带异常为主,近矿晕元素以内带异常为主,尾晕元素分布差别较大,可能与元素变异系数变化较大有关。葚沟矿段00
摘要:王家湾金矿床位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东南缘醴浏隆起带南源冲复式褶皱北段,成矿区带划分属于钦杭成矿带湖南段的湘东北亚段,处于浏阳—板杉铺金铜铅锌找矿远景区南段。矿体主要赋存于冷家溪群地层中,劈理化带是矿区内的导矿容矿构造,且已发现矿体大多受北西向劈理化带控制。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原生矿石,工业类型为破碎蚀变岩型夹石英脉型。该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4个阶段,以石英-黄铁矿-毒砂-金阶段、石英-碳酸盐
摘要:锂渣是铁锂云母生产碳酸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通常富含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和氧化铁,同时焙烧后的锂渣可产生玻璃相,是制备建筑材料的潜在前驱体。通过检测锂渣的物理化学特性,设计了激发剂改善锂渣-水泥充填配比试验,测试充填体7 d和28 d抗压强度,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优化混料配方。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锂渣充填体28 d抗压强度达到充填要求,其可替代水泥作为井下充填胶凝材料,降低
摘要: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对某退出金矿开展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与治理。通过对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水土环境污染等进行现状分析与预测评估,确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并采取了针对性治理措施,包括尾渣的无害化处置与渗滤液达标处理,覆土复绿恢复原有生态,采探矿场地采矿井的封堵,露天采坑的回填、整形及复垦等。该退出金矿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良好,可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和恢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摘要:针对金精矿氰化炭浆提金过程中活性炭吸附残留浮选有机药剂及富集其他杂质元素,导致载金炭解吸电解回收金效果差、贫炭金品位高等问题,开展了载金炭解吸电解工艺优化,并进行了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通过强化源头水洗载金炭,补加氢氧化钠解吸液由2.5 %降低到1.25 %,解吸流量由6 m3/h降低到4.5 m3/h,电压由2.0 V提高到2.5 V,电流由2 400 A提高到2 900 A,在相同解吸电解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黄金检测技术得到了大幅提升。从黄金检测的历史、标准化道路、质量保证、自动化智能化发展4个方面阐述了黄金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黄金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黄金检测技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金检测;标准化;质量保证;智能装备;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D926.3文章编号:1001-1277(2024)05-0099-04 文献标志码: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