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巨龙铜矿平行巷道掘进过程中,断层破碎带与巷道间距对钻爆法掘进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巷道与断层破碎带间距下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分析了围岩位移场、应力场及塑性区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巷道与断层破碎带间距为1 m和4 m时,断层破碎带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大,巷道边帮最大位移值为6.19 cm和1.13 cm;最大主应力集中在巷道左侧围岩内,右侧围岩应力较小;水平方
摘要:随着矿山开采逐渐往深部延伸,出现了轻微岩爆现象,生产区域内存在由岩爆诱发的矿柱失稳和顶板冒落的危险。根据三山岛金矿深部矿体地质条件和围岩实际地质情况,研制了新一代的BMS微震监测系统,构建了矿山预警系统。该系统能有效监测到采场矿柱失稳和顶板冒落的微弱振动信号,分析微震波形,监测岩爆的发生,为深部矿体安全开采提供依据。 关键词:深部开采;岩体稳定性;岩爆;微震监测;波形分析 中图分类号:T
摘要:为了研究岩石破裂过程中裂纹扩展路径演化规律,基于声发射监测数据,结合矩张量反演、裂纹尺度量化及裂纹拓扑关系量化建立了裂纹扩展路径分析方法,并基于室内声发射试验分析了闪长岩单轴压缩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闪长岩在受载过程中产生微裂纹的特征尺度为1.06 mm,明显高于矿物颗粒的平均尺度;随着应力的增加,闪长岩试件内部的微裂纹由离散状态逐渐过渡为相互贯通状态,微裂纹相对集中区域更容易演化为宏观裂
摘要:为安全回收三鑫金铜矿的保安矿柱并保证充填采场的稳定性,对采场的合理充填体强度进行理论计算,并对不同充填体强度(灰砂比)下采场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确定了合理充填体强度。结果表明:采场充填体所需合理强度主要与采场长度和充填体高度有关,对于长度20~60 m、高度40 m的保安矿柱采场,充填体强度需达到3.5 MPa以上,其周边区域岩移量不超过2 mm,在设计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能够保障安全。
摘要:针对某金矿矿岩节理裂隙发育、矿体稳固性差、采准工程掘进与支护困难、回采安全性差等问题,在局部矿体破碎区域开展了浅孔诱导落矿小分段空场采矿法试验研究,利用矿岩本身的力学特性和受人为工程控制的崩落应力场来崩落破碎矿石。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采场结构参数,采切工程布置、拉底切割和落矿等工艺。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该方法开采,采场生产能力达127 t/d,采矿损失率为9.2 %,矿石贫化率为14.6 %,取
摘要:针对美卓HP800圆锥破碎机常见故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机械、液压和电控系统的故障类型,并依据多学科理论如轴承学、流体力学和电子工程,结合实际操作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高实用性的解决方案。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设备的停机时间,显著提高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为设备生产的稳定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相关企业和技术人员在设备管理和维护方面达到更高的工作水平,对矿山设备管理和维护
摘要:以焙砂为原料,首先经过酸洗预处理去除砷等有害元素,并减少杂质含量,降低硫脲消耗,考察硫酸质量浓度对砷、铁、铜、锌浸出率的影响,并对酸洗后的矿相转化行为进行了分析;同时,开展超浸与常规酸性硫脲体系浸金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酸洗预处理可有效脱除有害元素砷,最优条件下,砷、铁、铜、锌浸出率分别为96.3 %、0.5 %、22.7 %、7.6 %;超浸可降低颗粒粒径,强化反应动力,实现包裹金的深
摘要:针对碳质金精矿含碳量高导致金浸出率低和氰化尾渣含铁量高,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出了碳质金精矿与氰化尾渣协同焙烧—磁选技术,分离并回收金、铁。研究结果表明,在碳质金精矿与氰化尾渣质量比为1∶1、焙烧温度为800 ℃、焙烧时间为60 min、碳酸钙质量分数为10 %、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0 %、磁场强度为0.20 T的条件下,平均金浸出率为82.47 %,铁精矿铁平均品位为60.15
摘要:对含金8.75 g/t的氰化尾渣进行压力氧化—氰化浸出试验研究。经工艺矿物学研究可知:氰化尾渣中金矿物粒度微细且主要被硫化矿物包裹,常规氰化浸出难以获得理想指标。压力氧化预处理可解决上述问题,使金得到有效回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压力氧化过程中矿浆浓度、反应压力、反应温度、氧化时间及磨矿细度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浆浓度12 %、反应压力3.2 MPa、反应温度220 ℃、氧化时间
摘要:以海南某选矿厂跳汰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入选矿石品位变化造成的跳汰产品指标下降问题,通过物相分析、取样调查等方法,从入选矿石粒度及品位、电子皮带秤量程系数、各粒级产品品位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跳汰选矿工艺优化措施。通过控制入选矿石粒度、调整跳汰系统参数及选用0~75 mm粒级矿石取样等方法优化了工艺流程;各样品实测质量与电子皮带秤读数误差较大,粉矿样品质量误差约16 %,优化电子皮带秤量
摘要:为实现矿山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以环境效益为前提,本着资源化效益优先、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对某金矿浮选尾矿进行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通过分粒级资源利用—充填工艺路线,+0.15 mm粒级制备建筑砂原料,-0.15~+0.038 mm粒级通过磁选除杂制备陶瓷原料(辅料),-0.038 mm细泥及磁性尾矿作为骨料进行井下充填,尾矿综合利用率达100 %,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实现了无尾矿山和矿山绿色可
摘要:针对甘肃某金矿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采用碳酸钠为调整剂,硫酸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丁铵黑药为混合捕收剂,2号油为起泡剂,经过两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闭路试验,可获得金品位为251.27 g/t、金回收率为96.67 %的精矿产品。该技术指标优异,为该类型金矿的选别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浮选;磨矿细度;难处理金矿;闭路试验;混合捕收剂 中图分类号:TD952文章编号:1001-1277
摘要:胶东地区不仅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矿产形成的关键区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东部岩浆岩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划分为晚侏罗世玲珑期(147~162 Ma)、早白垩世早期郭家岭期(125~133 Ma)、早白垩世晚期伟德山期(110~123 Ma)和崂山期(110~118 Ma)。玲珑期花岗岩为地壳重熔S型岩石,源区物质主要为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和太古代TTG片麻岩系;郭家岭期花岗
摘要: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造山带的夏河—合作地区,是夏河—合作地区乃至西秦岭造山带经济价值最高的金矿床之一。基于早子沟金矿床找矿勘探新近发现的地质现象,对早子沟金矿床地质和金矿化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结合前人年代学数据,对微细浸染型/细脉状毒砂-黄铁矿型和脉状石英-辉锑矿-自然金型2类金矿化的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认为二者成矿时代相差较大,可能存在不同的源区。早子沟金矿床2类金矿化分别在浅部
摘要:毛头山金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区域上广泛发育金矿床。通过系统阐述毛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认为矿体赋存在下二叠统酒局子组中,含矿岩石为变质砂岩、红柱石板岩及碳质板岩,金赋存在热液叠加石英细脉、网脉中,与地层产状一致,为沉积-动力变质金矿床。总结了毛头山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并提出找矿标志,为华北克拉通北缘同类金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
摘要:尼昂华莱地区位于坦桑尼亚西北部,维多利亚南部苏库玛兰德绿岩带内,该地区多发育条带状铁建造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条带状铁建造内的剪切带中,表现为明显的层控型特征。通过对已发现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磁异常特征、电法异常特征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对尼昂华莱地区条带状铁建造型金矿床勘查方向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目前民采活动的基础上,该区域的勘查方向首先为寻找隐伏绿岩区域,其次为整合开发,以期取得较大的突
摘要:针对地下矿山作业地点高温高湿问题,提出应用个体御热装备的解决方案。研发了两款采用相变材料的个体御热装备,采用5类主观评价量表对测试人员的热舒适性、触觉舒适性、服装舒适性、织物手感和可用性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①两款御热装备都得到测试人员较好的热舒适性评价,但随着时间推移,受人体汗液蒸发影响,两款御热装备都变得较为潮湿,在除湿性能上仍有待提高;②在测试末段,横插式御热装备在可用性指标上得到较
摘要:针对某有色金属矿山周边酸性矿山废水存在环境污染隐患问题,进行了除铁、硫化收铜、中和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酸性矿山废水采用混合除铁收铜—中和处理后,污染物达到GB 8979—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产生的中和渣浸出毒性能够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要求,铜渣铜品位可达到35 %以上,铜综合回收率可达93.9 %。 关键词:酸性矿山废水;综合治理;铜;铁;回收率 中图分类号
摘要:降雨入渗会引起排土场边坡岩土体强度降低,增加上部岩土体容重,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以某露天矿山排土场边坡为例,采用GeoStudio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降雨时长下边坡孔隙水压力特征与安全系数。结果表明:随着降雨时长的增加,孔隙水压力极值不断增大,且孔隙水压力朝向边坡顶部不断增大,安全系数则不断降低。研究结果为该矿山排土场边坡稳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降雨入渗;排土场;数值模拟;孔隙水压力;安全系
摘要:钌、铑、锇、铱物理化学性质优异,成为高科技领域和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材料。实验采用铅试金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含硒碲物料中的钌、铑、锇、铱元素,即浓硫酸溶解物料去除硒、碲,加入一定量的银,经铅试金富集得到银合金粒,银合金粒采用硝酸溶解分银,滤渣经过氧化钠和氯化钠高温熔融后用浓盐酸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实验对银加入量、熔样温度、灰吹温度、过氧化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