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西北有色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金厂峪金矿床作为冀东矿集区规模最大、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矿床之一,为中国的金资源量提供了保障。目前,该矿床找矿工作遇到瓶颈,为解决深边部增储的关键问题,根据“三位一体”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了立典式研究,建立矿床“三位一体”成矿预测模型对深边部找矿工作进行指导。通过对金厂峪金矿床的典型剖面、巷道进行大比例尺构造、矿化蚀变
摘要:青龙沟金矿床是柴北缘滩间山金矿田内重要的金矿床之一,矿体主要分布在中元古代万洞沟群含碳白云质大理岩中,其次为侵入地层的闪长玢岩中。但是,一直以来闪长玢岩年代学、源区及金成矿物质来源、金含量变化特征等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矿床成矿作用及外围找矿勘查研究。选取青龙沟金矿床含金闪长玢岩,利用LA-ICP-MS对锆石U-Pb年代学和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微量元素展开研究。研究成果表
摘要:东天山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但以银作为主矿种的矿床报道较少。白石渡银矿床是东天山首次报道的热液脉型银矿床,也是该地区发现的独立银矿床。该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肉红色斑状二长花岗岩及灰绿色闪长质岩脉,主矿体呈透镜状,走向北东,长约250 m,Ag品位48.5×10-6~60.3×10-6,Pb品位5.24 %~9.90 %。矿床中方铅矿δ34S值为3.8 ‰~6.3 ‰,
摘要:斑岩型钼(铜)矿床一直以来都是地质学领域的研究热点。770钼(铜)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北段新发现的斑岩型钼(铜)矿床,目前对于该矿床的报道较少。以大兴安岭北段770钼(铜)矿床中黄铁矿和黄铜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EPMA),深入探讨黄铁矿和黄铜矿的晶体形态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组成,以便更全面地解析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770钼(铜)矿床为大型斑
摘要:夜长坪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钼钨矿床位于东秦岭钼多金属成矿带,保存了完整的矽卡岩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的重要信息。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镜下鉴定,将夜长坪钼钨矿床中的磁铁矿划分为3种类型:晚矽卡岩阶段形成以他型粒状或以聚合体形式与黑云母、绢云母、黏土等矿物共生的Mt1型磁铁矿;氧化物阶段形成半自形至自形与石榴子石、透闪石、阳起石等矿物共生的Mt2型磁铁矿;呈稠密浸染状与辉钼矿等硫化物共生,或产出
摘要:坦桑尼亚太古代克拉通花岗-绿岩带是著名的金矿聚集区之一,斑岩型金矿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找矿潜力较大。通过对该区域典型斑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因素、成矿流体、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进行研究,认为含矿斑岩属钙碱性系列,形成于岛弧环境,以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为主;矿体分布在斑岩体内及与绿岩带接触带部位,主要产于钾化-硅化蚀变带和硅化-绢云母化-硫化物带内;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物质来
摘要:高地应力是深部开采不可避免的难题。为确保新城金矿在高地应力环境下的安全高效开采,采用瑞典LUT地应力测定仪,运用应力解除法对新城金矿-830 m、-930 m、-1 030 m中段共计6个钻孔岩芯进行地应力测量,并用LUT-str专用岩体应力计算程序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采用赤平极射投影软件绘制出测点主应力方位赤平面投影图,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所测6个测点的应力值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摘要:急倾斜薄矿体开采历来是国内外采矿界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之一。以图古日格金矿急倾斜薄矿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浅孔留矿采矿法试验研究。详细论述了该方法的采准切割、凿岩爆破、通风、平场、出矿和采空区精细化扫描与安全处置等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浅孔留矿采矿法对于上下盘不稳固的急倾斜薄矿体开采是完全可行的,试验采场开采取得了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均在15 %以内、出矿品位3.32 g/t的良好技术指标。研究
摘要:随着矿井掘进深度不断增加,通风从容易时期过渡到困难时期。针对眼前山铁矿井下工作面温度较高、风量小的潜在问题,以-269 m水平为研究对象,提出2种优化改造方案,通过建立眼前山铁矿三维可视化仿真井下通风系统模型,采用矿井通风系统网络分析软件进行三维仿真和网络解算,对通风优化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优化后的通风系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采用方案一使得-269 m巷道的北部区域风量平均提升1.13 m3/s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SONN)和元启发式算法的露天矿爆破诱发地表振动预测方法,通过几种常用的元启发式算法,包括蝠鲼觅食优化(MRFO)、饥饿游戏搜索(HGS)、天鹰优化算法(AO)和裸鼹鼠算法(NMRA),以提高SONN模型的预测精度。利用k折交叉检验以确定算法最优参数,并用于重新训练模型以预测爆破诱发地表振动。以国内某露天矿为例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4种模型均
摘要:为解决某金矿尾矿库库容不足及环境污染问题,计划采用全尾砂膏体充填采矿法进行地下开采。为提供经济合理的最优配比方案,以该矿山膏体物料为试验材料,设计对比试验来研究不同配比、不同料浆浓度、不同减水剂掺量对膏体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粉煤灰和尾砂的质量比,料浆浓度和减水剂掺量是影响膏体强度与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少量的减水剂能明显提高膏体的强度,适当地控制料浆浓度与减水剂掺量可以达到更
摘要:排水系统是矿山地下作业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矿山生产安全。随着矿山数字化进程加速,井下泵房排水系统的远程智能控制成为重要一环。传统控制方式存在人力需求大、操作频繁、注水流程繁琐及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影响排水效率和工作人员健康。基于此,实施了无人值守自动化排水系统改造,集成先进技术实现水泵智能化控制与远程监控,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改造后的系统确保了水泵正常启动,避免了设备损坏和排水效能下
摘要:金浸出尾渣因含有多种有价元素如金、铜等,其处理工作一直面临着挑战。传统氯化焙烧可有效提取金浸出尾渣中有价元素,但该过程需高温且消耗煤炭、天然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烟气。为此,提出采用微波氯化焙烧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低温、清洁的优势。研究了微波氯化焙烧对Au挥发率和Cl脱除率等指标的影响,探讨了微波功率、氯化剂种类、焙烧温度和CaCl2用量等因素的作用。试验结果不仅阐明了微波氯化焙烧的工作原理
摘要:金和锑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某金锑矿的高效综合回收利用,并减少环境污染,开展了工艺矿物学与浮选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金品位2.16 g/t、锑品位0.67 %,均具备回收利用价值;矿石中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和碲金银矿,锑矿物主要为辉锑矿,二者可浮性较好。浮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锑金等可浮再分离—金浮选工艺流程,BK526作为锑金分离的环保抑制剂,可获得锑品位
摘要:福建某含铜锌高硫多金属金矿石金品位4.45 g/t、银品位60.10 g/t、铜品位0.47 %、锌品位2.96 %、含硫8.56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原矿工艺矿物学基础上进行浮选试验研究,加入HS-1和HZ-1作为黄铁矿与闪锌矿的选择性抑制剂,减少石灰用量,实现低碱条件下铜、锌、硫分离。试验结果表明:金主要富集在高铜金精矿与含锌金精矿中,高铜金精矿金品位35.47 g/t、银品位614
摘要:为优化有色金属选矿过程的精矿品位,将模糊逻辑算法与免疫遗传算法进行融合,设计出了一种IGA-FL融合算法,并基于该融合算法构建有色金属选矿检测模型,对有色金属选矿的精矿品位进行检测和优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IGA-FL融合算法的数据查全率为99.7 %,计算速度为16.7 bps;基于该算法的检测模型平均检测准确率为97.3 %,检测耗时1.8 s。应用基于IGA-FL融合算法的检测模型后,
摘要:袋式除尘器作为一种高效且适应性强的除尘设备而被广泛应用,但在地下金属矿山的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滤袋黏结,接口处易破坏及滤灰、清灰效果不佳等问题,且存在整体设备体积大、不易移动的弊端。研究重点从地下金属矿山环境特性,捕尘材料及其改良技术与评价标准进行阐述。结果表明:地下金属矿山作业环境及粉尘特性与其他工业场所差异较大;捕尘材料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喷涂技术对PPS(聚苯硫醚)捕尘
摘要:为解决黄金行业氰化尾渣大量堆存问题,实现高硅尾渣大宗利用,在前期实验室小型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开展了以高硅尾渣为主要原材料生产欧式连锁陶瓷瓦的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烧成温度1 100 ℃、烧成时间56 min条件下,可实现高硅尾渣掺量高达70 %的陶瓷瓦烧成,且成功解决了产品黑心、变形等质量问题,吸水率与强度等指标均满足GB/T 21149—2007 《烧结瓦》中Ⅱ类烧结瓦要求。该技术实
摘要:针对某金铜矿含铜含氰废水和含铜酸性废水,开展了HCN挥发性试验、中和条件试验、铜资源回收试验、普鲁士蓝制备试验研究,考察了铁沉淀率、总氰化合物去除率和铜回收情况。结果表明:一段中和除氰除铁控制pH值为4.0,HCN挥发率为0.04 %,铁沉淀率大于98 %,总氰化合物去除率大于97 %;二段过氧化氢破氰后,总氰化合物质量浓度小于5.0 mg/L。废水年处理量按87万m3计算,经济效益高
收稿日期:2024-06-08; 修回日期:2024-08-01 (沈阳中色稀贵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摘要:参照金饰品中金元素含量范围及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设计了饰品金标准样品的化学成分,经熔铸加工、均匀性及稳定性检验、定值分析,研制了金饰品标准样品。该标准样品一共有16个样号,涵盖了Pb、Cd等11个元素,定值结果显示,标准值为Au 99.99 %~37.47 %,Ag 9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