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家庭通过参与更多更高质量的生产活动来增加收入。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4期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显著提高了试验区内的家庭收入,该作用主要通过增加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来实现,且对收入水平较低家庭的增收效应更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可以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
摘 要:数据不仅是新的生产要素,也是新的创新要素。政府数据开放能够拓展提升创新要素、激励支持创新活动,从而促进创新发展;同时,政府数据开放还会对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创业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以各地政府数据开放平台逐批上线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9—2021年我国26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数据开放能够显著提升城市技术创新水平;政府数据开放可
摘 要:作为资本市场中的风险防范工具,董责险既可能监督激励管理者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也可能诱发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以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采用2012—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发现:购买董责险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表明监督激励效应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购买董责险促进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和融资约束程度下降,表明董责险的监督激励效应通过风险承担机制和融资约束机制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
摘 要:企业进行数字技术创新,不仅能够通过技术进步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且可以通过赋能其他生产要素并改善要素配置来间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数据分析发现:企业的数字专利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员工中高学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比例以及技术资产占比,同时还能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摘 要:减税冲击会加大地方财政压力,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能力的下降会导致城投债发行利差上升;然而,城投债是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融资手段,地方政府有动机采取增信措施来抵消减税冲击的影响,甚至促使城投债利差下降。基于2017—2019年的三次增值税税率下调实践,通过产业结构、减税点数和政策时间构造地级市层面的减税冲击变量,分析发现:减税冲击会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但地方政府会采取土地调控措施来为城投
摘 要: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能够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载体的有效性和资本市场价格信号的准确灵敏性,进而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逐步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准自然实验,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6—2022年的数据进行PSM—多期DID分析,结果显示:相比采用核准制发行股票的企业,采用注册制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更高,表明实行注册制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可以通过
摘 要: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会产生实业投资挤出、研发投入替代、会计信息质量降低等效应,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采用沪深两市非金融、非房地产上市公司2007—2021年数据的分析发现: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其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可以通过挤出实业投资、替代研发投入、降低会计信息质量3条路径降低劳动收入份额;当高管持股比例较高、媒体监督较强时非金融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劳动收入
摘 要:在企业改善ESG表现的过程中,高管发挥了关键作用并承担了较大风险,使得高管在企业内的地位和在薪酬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得以提升,并能够获得更多的风险报酬,进而导致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扩大。采用高管平均薪酬与普通员工平均薪酬之比来衡量企业的内部薪酬差距,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改善显著提高了高管的平均薪酬,但对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没有显著影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