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人对胶莱盆地区域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为开展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但对胶莱盆地铀矿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对研究区铀矿成矿认识不足。为进一步了解胶莱盆地周缘铀矿化特征、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在全面收集、分析胶莱盆地以往地质、矿产、水文、物化探和遥感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类比鄂尔多斯、松辽盆地等中生代盆地铀矿找矿工作,选择EH4、γ能
摘要:本文对莱阳凹陷水南组页岩气储层的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剖面和钻井两种岩心样品的综合分析和实验方法,发现该储层页岩的孔隙度较低,发育多种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残余的原生孔隙或微裂缝有机质生烃形成的微孔隙、黏土矿物转化形成的孔隙、长石和方解石等溶蚀形成的孔洞等。这些微孔隙及裂缝的存在,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了空间。通过压汞、低温液氮以及CO2吸附3种实验综合测试表明剖面样品与钻井样品差异。水南组泥页
摘要:胶莱盆地青岛地区恐龙蛋化石丰富,本文通过对莱西、胶州两地恐龙蛋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恐龙生存环境的古气候特征及其灭亡的地球化学指示。莱西、胶州地区恐龙蛋化石CaO含量51.7%~54.6%,SiO2含量为0.27%~3.31%,Al2O3含量为0.14%~0.88%,MgO含量为0.36%~0.71%,Na2O含量为0.04%~0.14%,矿物成分以碳酸盐为主;稀土元素总量∑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威海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常量组分含量整体呈西南低、东北高的趋势,与平均粒径呈负相关关系,元素丰度呈接近状态。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整体呈西高东低的态势,与平均粒径呈正相关关系,元素丰度呈富集状态。通过计算富集系数、污染因子,认为表层沉积物含量与沉积物粒径、入海碎屑物、人类工程活动等息息有关。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威海湾 中图分类
摘要:山东省平邑九间棚村位于沂蒙山区腹地。为了查明研究区土壤中有益、有害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圈定特色土地资源,分析特色农产品金银花种植适宜性,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数据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开展1∶1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研究结果表明:与临沂市表层土壤背景值相比,Na2O指标明显偏低,I、Ge、B、F、CaO指标显著偏高,反映了研究区与地质背景或生物循环过程相关元素在土壤中富集的特征
摘要:随着我国煤炭产量增加,煤矸石堆场(以下简称堆场)也在持续增大,加剧了堆场区域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地表生态环境损毁,煤矸石自燃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及高温对堆场生物多样性及开发利用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本研究运用卫星遥感时序监测、地表调查、有害气体监测及浅层地温值探测等方法,开展堆场自燃危险性评价研究,提出了浓度结合毒性危害指数确定权重的有害气体危险性评价方法、浅层地温聚类分析研判地温异常值方法及C
摘要:本文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选取坡向、高程、坡度、岩土体、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及降雨量8个影响因子作为研究区危险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体系。基于ArcGIS平台,结合加权信息量模型对福山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进行了评价分区。结果表明,福山区危险性评价可分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无极高危险区,面积分别为75.89km2、192
摘要: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和易发生区域的监控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工作。本文以山东省沂源县为研究区域,将HJ2A CCD光学影像和ASTER GDEM地形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形成多源异构数据,利用决策树方法提取2022年和2023年同时期滑坡易发生区域,并通过面积变化和空间叠加分析对提取结果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使用的多源遥感数据和提取方法能够较好的识别是滑坡易发生区域,总体精度为90%,
摘要:为更好地开展山东省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本文在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的基础上,运用信息量模型,结合GIS分析建立了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和风险性评价体系。本次评价体系选取了地形坡度、起伏度等8个不同的评价指标,得出了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级及分布范围。叠加研究区利用皮尔逊三型水文模型得到的不同重现期下的降水强度,进行危险性评价。危险性叠加易损性,得到风险性评价,为研究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
摘要:船载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系统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项技术,依托船舶载体,集成多种高精度传感器,实现水上水下一体化快速三维测量。针对跨海大桥水上水下测绘中桥体高大复杂、桥下测量存在遮挡及海上作业条件差、难度大等问题,本文以胶州湾跨海大桥为例,介绍了VSursW船载水上水下一体化测量系统,成功实现了跨海大桥水上水下一体化无缝测量,并进行精度评定,完成水上水下成果整合,首次形成胶州湾跨海大桥完整水上水下